明永乐二年(1404年)筑城设卫,称“天津卫” 。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 。宋金时称“直沽寨”,元朝改称“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明太祖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固王朝权利,将自己的儿子们封为王,分别驻守各地 。第四个儿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北京 。
1398年,朱元璋病死 。因为太子早年夭折,所以由朱元璋的长孙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 。燕王朱棣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在诸王中实力最强 。由于建文帝平庸无能,加上自己的政治野心,朱棣在1400年以“靖难”为名,发兵与其侄子建文帝争夺皇位 。朱棣率兵从天津的前身-直沽出发,偷袭沧州,并经过几年的战争,最终攻陷南京,夺取皇位 。
1402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 。为了纪念开始发兵的“龙兴之地”,朱棣把“直沽”这个曾的“天子渡河之地”赐名为天津 。“天”是天子的意思,而“津”是指渡口的意思 。天津得到赐名后,于同年设置了军事部门 。“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 。天津卫也开始了筑城建设,初建时的天津城其实是个土城,这座土城周长9里多,城高3丈5尺,宽2丈5尺,城的形状是东西长、南北短,很像一把算盘,所以当时人们也把它称为“算盘城” 。
当时天津设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统称三卫 。至今人们经常提到的“天津卫”一词,就是从此而来 。2004年12月23日是天津设卫筑城600年的纪念日 。天津设卫建城600 年,决不是说天津只有600年的发展史 。从秦汉到宋元,历代在天津地区挖渠开河,运粮建寨,设官建制,发展鱼盐业生产等活动 。由于金、元两朝,建都北京,天津地位日显重要 。但是天津作为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都市却是从明朝开始的 。
天津建成以后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在明清两朝多次重建,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的土城墙也换成了砖墙 。清朝雍正3年(1725),天津改卫为州,雍正9年(1731)又升州为府,并另设天津县,天津城也成为了地方行政中心 。
为了加强防卫,同时兼顾防洪抗洪,天津城在雍正年间重修时将原来3丈5尺的城高降低为2丈4尺,将城基宽由原来的2丈5尺扩建为3丈2尺,使天津城城墙成为一个梯形 。重建后的天津城不仅扩大了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还在城墙上设置了守望塔和炮塔等防御设施 。至今天津还流传一首民谣说:“天津市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 。”这些建筑也是在天津城重修中建设的 。
【天津卫由来】建卫筑城后的天津各方面都有较快发展,特别是粮、盐两个经济支柱更为显著 。永乐帝建都北京后,南方的物资都需经天津转运,天津的航运开始了大规模的发展 。
- 天津狗不理包子的历史
- 天津“四面钟”的由来
- 天津人服饰的信仰和禁忌
- “磨洋工”的由来
- “眼中钉”的由来
- “临时抱佛脚”的由来
- “吹牛皮”的由来
- “拍马屁”的由来
- “无厘头”的由来
- “穿小鞋”一词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