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船拳

舟山船拳是舟山渔区的武术奇葩,是根据渔船船舱面积和船只行驶特点,融合吴越船拳特点而创造的一种拳术,发源于吴越春秋,形成于明清,也是明清时期时期舟山渔区帮会组织之一—“洪帮”特有的拳种 。船拳极具海岛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且对强身、护体和全民健身运动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船拳在中华武术宝库中独树一帜,原先盛行于河上 。船拳根据在河渠纵横交错的水道表演的特点,兼收各派之长自成一脉,形成了似南拳,又非南拳的独特风格 。具有体用兼备、内外兼修、短兵相接、效法水战,刚劲遒健、神形合一,步势稳烈、躲闪灵活的特点 。进攻时出招敏捷,收招迅速;防御时以手为主,似开似闭,以身为轴,原地转动 。
船拳十分注重腿部、臀部和腰部的运动,步法极重马步,以求操拳时稳健,经得起风浪颠簸 。腿部是发力的重点,故十分重视转腰、甩腰、下腰的动作 。为进退自如,船拳十分重视马步转弓步,弓步转马步的动作,以体现进则带攻,攻则带躲闪的特点 。由于船拳有强身、护体、御敌的功能,很快传入舟山,深受渔民青睐 。最盛时期,几乎个个渔民都练上一套 。传说明、清时舟山渔民在抗倭、抗盗斗争中大出风头,一些吃过苦头的倭寇、海盗还战战兢兢地称之为“神拳” 。
【浙江—舟山船拳】民国初年,定海、普陀、岱山等地都办起国术馆,渔民为健身防体赶往国术馆习武者颇多 。学得国术精髓者便将国术中一些拳术,根据渔船舱面面积和船只行驶特点,融化吴越船拳特点,创造了舟山的神拳—船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