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学子宴

在古代中国,早在魏晋时期便出现了以庆祝学子、晚辈加官进禄为主题的宴请,到了唐代,由于科举考试体系的形成,各种宴请才有了固定的形式 。但及第学子的宴请并不是随便吃的,十分有讲究 。以唐代为例,文科考生便有“鹿鸣宴”、“烧尾宴”、“闻喜宴”、“相识宴”、“关宴”等各种规格和形式的吃请,这些宴请是唐代科举生活中一道独特风景 。
由于经济发达,唐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高,时人最喜欢聚餐,公私宴集盛行 。如朝廷便有一种“会食”制度,即把公事拿到饭桌上来谈 。会食又称“堂饭”,百官一起聚会,规模很大 。遇到人生三大喜事之一的“金榜题名”,自然更要聚了 。
鹿鸣宴是唐代地方官员为本地通过乡试学子(新科举人)举办的一种宴请,时间一般放在放榜的次日 。因宴会上演奏《诗经》中的《鹿鸣》篇助兴而得名,是在周代“乡饮酒礼”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聚会形式 。到后来,菜肴中真的出现了鹿肉,此宴成了名副其实的鹿鸣宴,一直盛行到清末 。
鹿鸣宴曾在唐至清代的科举和教育文化体系中延续了一千多年 。在主要是为得解举子饯行、励志的北宋,鹿鸣宴还相对普及;南宋则更多地强调鹿鸣宴古礼仪制和政教功能的恢复,缺少改造和更新,其繁文缛节又加重了地方的经济负担,使之难以为继,故几成废礼 。
【古时的学子宴】在唐代,比鹿鸣宴高级的聚会是闻喜宴,这是新科进士的宴请,普通举人是没有资格参加的 。
到了宋代,以学子为主角的宴请同样盛行,聚会的规格更高 。在唐代闻喜宴基础上,出现了相当于国宴的“琼林宴”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亲自宣布登科进士名次,并赐宴庆贺 。这种宴会,因设在御花园琼林苑中而得名 。1256年(南宋宝佑四年)状元、民族英雄元文天祥便曾参加过琼林宴,并写下了《御赐琼林宴恭和诗》 。
元、明、清三代,琼林宴又称“恩荣宴”,但民间仍习惯称这种科举时代最高等级的聚会,为琼林宴 。
至于武科生,也有相应的宴会,叫“鹰扬燕”,“燕”与“宴”谐音,故称“鹰扬宴” 。比鹰扬宴等级更高的,是“会武宴”,只有武进士才能参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