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信仰民俗:观音诞

客家人对观音菩萨的崇拜 , 已经不纯粹是对佛教菩萨的信仰 , 而成为客家民间信仰的一部分 。在客家地区 , 观音菩萨是仅次于社官、伯公之后的重要神明 , 其地位往往等同于天公 。因此 , 在客家人的岁时民俗活动中 , 观音祭祀、法会相当频繁 , 并且尤其隆重 。农历二月十九日的“观音诞” , 是继正月二十六“观音开库”之后的第二个观音节诞日 。
观世音菩萨的诞辰日(即“转劫日”)为农历二月十九日 , 成道日(即“披剃日”)为农历六月十九日 , 涅盘日(即“正位日”)为农历九月十九日 , 客家民间将上述三日均作为观世音生日而举办各项庆祝祭典活动 。
客家观音诞又称“观音圣诞”、“观音宝诞”、“观音神诞” , 粤东及台湾客家则还称作“观音生” 。
粤东潮汕地区及梅州市之兴宁市、五华县、大埔县、平远县、蕉岭县、丰顺县以及梅县松口镇周围之松源镇、隆文镇、白渡镇、丙村镇、雁洋镇等客家乡村 , 观音庙、观音庵、观音宫、观音堂等建筑非常普遍 , 形成了大小不一的观音菩萨祭祀圈 。观音庙堂继“伯公下”(客家土地庙坛的俗称)之后 , 成为客家聚落的第二信仰中心 。有的地方更甚至将福德祠与观音庙合而为一 , 如香港九龙油麻地榕树头观音古庙便是 。
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万求万应 , 至高无上 。但客家人却习惯将观音菩萨称作“观音娘娘” , 以作为客家人婚姻、生育的主要保护神 。
每到观音诞日 , 客家妇女便老老少少纷纷赶往观音庙 , 在观音菩萨神像前供奉水果、清茶、寿桃、寿面等 , 秉烛烧香 , 并燃烧寿金 , 庆祝观音娘娘千秋宝诞 。
规模较大的观音庙堂则要举行佛徒、信众共同参与的“观音法会”以“祝圣” 。观音法会一般以关怀众生、化解疾苦、超度幽灵为主题 。客家观音法会首先是世俗庙会 , 因而法会的主持人乃是当地德高望重者 , 以其为会首主导法会的进行 。至于法会法事的主持 , 则由观音庙、堂的住持主持 。观音法会由以下十个仪式程序组成:祝杨枝净水赞;三称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诵开经偈;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诵观音偈;称念观音圣号、绕佛;三皈依;回向;午供;开示说法 。
“绕佛”是一种围绕佛堂或寺庙从左至右循环绕念观世音佛号的活动 。“三皈依”则是佛门住持或大师为初入佛门的善信授受基本教义、礼俗等 。
“回向”仪式是将法会参与者念诵的佛号、真言回向信众 , 让众生解脱一切困厄 。佛家要求弟子做功德 , 不是为自己 , 而要通过祈祷的形式回向给世间的一切人或物 。“午供”实际上就是一种课诵仪式 。如不诵课 , 则须将斋品供奉于佛前并焚香礼拜 , 以尽弟子之心及佛家礼仪 。
以民间习俗为主的观音诞则主要采用“开斗”、“拜斗”、“结斗”、“烧幽”、“化马”等仪式 。这也表明客家民间受道教的影响远比佛教更加悠久、更为深刻 。“拜斗”又称“礼斗” , 原是道教中的重要祭典 , 但在客家民间由于信徒心理上需要 , 各种神诞日祈安法会均有举行 , 目的为求“阖境(家)平安” 。因此拜斗的“斗”中要放米、油灯、镜(合镜)、剪刀(合家)、秤、尺、七星剑等 。拜斗首先要先安置好斗灯 , 于一座座圆筒中(昔时用木斗 , 故称为斗灯)点燃一支支红烛 , 由低向高坛罗列而上 。点斗灯的意义是在为家人求平安、为子女求光明祈福祉 , 一斗灯就代表一家人 , 将家人名字及生辰写在红纸上置入斗灯中 , 并置圆石一块 , 圆石上写有符咒 , 意为镇煞化解不祥 。法会期间并由院生轮值照料及诵经 , 全天候烛光不熄、经声不歇 , 以象征家人前途光明、功德圆满 。拜斗仪式先由“开斗”开始 , 恭迎观音菩萨降于坛中 。接着便是诵经法会 , 直到最后的“谢斗”(即结斗)终了 , 整个礼斗法会才算圆满结束 。
观音诞民俗活动的中心虽然是佛门之地 , 但推动观音诞祝圣、求签、求子、补运、酬神等系列活动的力量显然主要来自民间 。观音诞会首们主要负责筹集法会、演戏酬神的资金 , 以及负责各项活动的实施 。而参与法会、求签、求子的人们则完全是自发的 , 均是观音娘娘的虔诚信众 。
观音诞是民间向观音菩萨祈福的最佳时机 。作为客家婴幼儿童的保护神 , 民间以为孩子的平安长大 , 乃有赖于观音娘娘的保佑 。观音诞日 , 客家妇女依次烧香祈祷 , 求观音护身带与观音护身符 , 让儿孙上契观音菩萨为干妈、干娘 , 希望神明保佑儿孙快高长大 。因此在客家民间 , 契给观音娘娘为儿孙、以“观音生”、“观音女”之类乳名者 , 每个乡村都不乏其列 , 难以胜数 。
民间“棺絭”制度是一种更讲究的上契方式 , 多数在小孩出生一年后才做;是以一枚铜钱用红线穿过铜钱的孔 , 这称为“絭” 。将“絭”连同其他供奉品在庙堂向观音菩萨祭拜 , 祈求保护孩子 , 祭拜完备后挂在孩子颈上则称为“棺” 。尤其讲究的棺絭则是用银元、银牌 , 牌上刻有观音的名号以为神护 。孩子到十六岁成年后 , 才可以“脱絭” 。
此外还有一种“补运”的习俗 , 即观音诞日当天 , 准备纸制的人形米糕和与家属数目一样的龙眼干或鸡蛋 , 到寺院、庙堂里 , 在观音佛祖前祈福、消灾 。
观世音三十三相 , 其中送子观音在客家民间最受崇拜 。客家有着极其浓郁的添丁文化氛围 , 向土地神祈福有求子仪式 , 为观世音千秋宝诞祝圣同样有无数信众前来求子 , 向观音娘娘祈祷家族子孙绵绵 , 世代荣昌 。客家求子风俗多种多样 , 在观音诞日求子者 , 一般都要给观音庙堂奉米 , 正值生育时期的客家妇女则要在观音庙堂里吃斋 , 以多方面感染观音菩萨的灵验 , 让神明赐予自己男丁 。闽西客家地区还有供奉红花祈求生子的习俗 , 在观音诞日用红纸或红布扎制一朵朵大红花 , 供奉、敬献在观音庙堂 。
位于赣南安远县东南部边境三百山 , 地处赣、粤、闽三省交界处 , 属武夷山脉东段北坡余脉交错地带 , 是长江水系之贡江与珠江水系之东江的分水岭 。三百山北部有一座形如观音娘娘的山峰 , 赣粤闽四乡百姓每年观音诞庙会都纷纷前来朝拜 , 祈求观音娘娘送子、赐福 。相传古时有一对恩爱夫妻 , 纯朴善良 , 节食俭用 , 一生救济过许多贫困人家 。然而他们膝下无儿无女 , 这事感动了观音娘娘 , 于是在他俩年逾花甲之时 , 让他们喜得一子 。
经商者、学子、青年男女也纷至沓来 , 以图在观音诞日里求得一支上上签 。观音菩萨给一切信众赐福 , 赐予商人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 赐予学子学业进步、高升高中 , 赐予男女爱情甜蜜、心想事成 。观音签在客家地区所有佛道庙观中最为灵验 , 因此观音签素有“观音灵签”之称 。所谓有求必应 , 即由此而起 。
求签 , 又称签占 , 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占卜方式之一 , 民间常以求签预测吉凶祸福 。至迟在宋代以前就有了求签迷信 , 宋释文莹《玉壶清话》记载:“卢多逊相生曹南 , 方幼 , 其父携就云阳道观小学 , 时与群儿诵书 , 废坛上有古签一筒 , 竟往抽取为戏 。时多逊尚未识字 , 得一签归示其父 。词曰:‘身出中书堂 , 须因天水白 , 登仙五十二 , 冬为蓬海客 。’父见颇喜 , 以为吉签 , 留签于家 。”
签是一种竹制卜具 , 贮于签筒 , 置于神案 。签上有号码 , 另有相应的签诗纸片 , 根据号码可查得签诗 。
求签人先虔诚地向神述说俗卜之事 , 然后抽一根签 , 按签取签诗 , 据签诗说明吉凶 。签的内容有分类 。按吉凶则有九等签: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按术数流派则有关帝签、观音签、华陀签、吕祖签 。吕祖签又分为男科、妇科、幼科、目科等签 。
民间“棺絭”制度是一种更讲究的上契方式 , 多数在小孩出生一年后才做;是以一枚铜钱用红线穿过铜钱的孔 , 这称为“絭” 。将“絭”连同其他供奉品在庙堂向观音菩萨祭拜 , 祈求保护孩子 , 祭拜完备后挂在孩子颈上则称为“棺” 。尤其讲究的棺絭则是用银元、银牌 , 牌上刻有观音的名号以为神护 。孩子到十六岁成年后 , 才可以“脱絭” 。
【客家信仰民俗:观音诞】此外还有一种“补运”的习俗 , 即观音诞日当天 , 准备纸制的人形米糕和与家属数目一样的龙眼干或鸡蛋 , 到寺院、庙堂里 , 在观音佛祖前祈福、消灾 。
观世音三十三相 , 其中送子观音在客家民间最受崇拜 。客家有着极其浓郁的添丁文化氛围 , 向土地神祈福有求子仪式 , 为观世音千秋宝诞祝圣同样有无数信众前来求子 , 向观音娘娘祈祷家族子孙绵绵 , 世代荣昌 。客家求子风俗多种多样 , 在观音诞日求子者 , 一般都要给观音庙堂奉米 , 正值生育时期的客家妇女则要在观音庙堂里吃斋 , 以多方面感染观音菩萨的灵验 , 让神明赐予自己男丁 。闽西客家地区还有供奉红花祈求生子的习俗 , 在观音诞日用红纸或红布扎制一朵朵大红花 , 供奉、敬献在观音庙堂 。
位于赣南安远县东南部边境三百山 , 地处赣、粤、闽三省交界处 , 属武夷山脉东段北坡余脉交错地带 , 是长江水系之贡江与珠江水系之东江的分水岭 。三百山北部有一座形如观音娘娘的山峰 , 赣粤闽四乡百姓每年观音诞庙会都纷纷前来朝拜 , 祈求观音娘娘送子、赐福 。相传古时有一对恩爱夫妻 , 纯朴善良 , 节食俭用 , 一生救济过许多贫困人家 。然而他们膝下无儿无女 , 这事感动了观音娘娘 , 于是在他俩年逾花甲之时 , 让他们喜得一子 。
经商者、学子、青年男女也纷至沓来 , 以图在观音诞日里求得一支上上签 。观音菩萨给一切信众赐福 , 赐予商人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 赐予学子学业进步、高升高中 , 赐予男女爱情甜蜜、心想事成 。观音签在客家地区所有佛道庙观中最为灵验 , 因此观音签素有“观音灵签”之称 。所谓有求必应 , 即由此而起 。
求签 , 又称签占 , 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占卜方式之一 , 民间常以求签预测吉凶祸福 。至迟在宋代以前就有了求签迷信 , 宋释文莹《玉壶清话》记载:“卢多逊相生曹南 , 方幼 , 其父携就云阳道观小学 , 时与群儿诵书 , 废坛上有古签一筒 , 竟往抽取为戏 。时多逊尚未识字 , 得一签归示其父 。词曰:‘身出中书堂 , 须因天水白 , 登仙五十二 , 冬为蓬海客 。’父见颇喜 , 以为吉签 , 留签于家 。”
签是一种竹制卜具 , 贮于签筒 , 置于神案 。签上有号码 , 另有相应的签诗纸片 , 根据号码可查得签诗 。
求签人先虔诚地向神述说俗卜之事 , 然后抽一根签 , 按签取签诗 , 据签诗说明吉凶 。签的内容有分类 。按吉凶则有九等签: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按术数流派则有关帝签、观音签、华陀签、吕祖签 。吕祖签又分为男科、妇科、幼科、目科等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