毬丝歌会流布于南宁市良庆区,辐射到邕宁、武鸣、马山等地,以壮族嘹啰山歌为表现形式,伴随嘹啰山歌的产生而形成 。
以壮族嘹啰山歌为主要形式的毬丝歌会,在广西乃至全国尚未发现文字记载,是独一无二的,尤为珍贵 。有专家评价,嘹啰山歌有平仄,有修辞,有意境,有韵律,即兴发挥,唱有所指,是千年民间文艺的一朵奇葩!
毬是以鸡、鹅绒毛编织成的定情信物 。壮族毬丝歌会分放毬、还毬两个阶段 。放毬的方式有两种:放毬方或事先约定接毬方,送毬前往,或以放毬告示征求接毬方 。还毬方选择次年的某个重大节日还毬,此为歌圩的高潮 。双方围坐在相距十多米的八仙桌旁,由还毬方的两名男青年歌手,提着内装毬、糕饼的包袱,边唱边走向对方,唱完上句,将包袱交给对方女歌手,唱下句走回原位 。放毬方接包袱后,由女歌手将包袱放在对方男歌手的膝上 。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放毬方对歌输后接受毬丝 。场外的歌者也自由组合对唱,有时多达一、二十组,歌声此起彼落,形成壮观的歌海 。
【壮族毬丝歌会】 2014年,壮族毬丝歌会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入选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嘹啰山歌的产生源远流长,千年流韵 。据传源于良庆区壮族村寨曾经流行的一种抛鸡选婿风俗,后演变成壮族未婚男女为互表爱慕之情的“毬丝歌会” 。在歌会上,男女双方以歌传情,唱到两情相悦时,即把“毬丝”作为定情之物赠送给对方 。
嘹啰山歌是一种二声部山歌,形式上可以二人对唱,也可多人对唱,唱词因首、中、尾部都出现“嘹”与“啰”的衬词,嘹啰山歌因此得名 。因其音乐格式富有特色,传唱千年的嘹啰山歌逐渐进入当今文化界的视野 。
嘹啰山歌内容丰富,既是男女互表爱慕之情的“丘比特之箭”,又是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教育的“道德准绳”,还是传授生活生产知识的“百科全书” 。良庆区80%的村民会唱嘹啰山歌,在城区各地壮族传统节日、婚嫁、生日寿宴和各种喜庆活动庆典上,嘹啰山歌是必不可少的节目,若能邀请到嘹啰山歌队来演出,那便是老百姓最时尚、最体面、最风光的事 。
良庆的嘹啰山歌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兴盛时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嘹啰山歌也成为宣传党的政策、村规民约、好人好事的“大广播” 。
如今,良庆嘹啰山歌成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形式,不仅在城区内走村穿巷演出,还经常活跃在南宁市周边地区并在南宁市乡村(社区)文艺大展演舞台上亮相,足迹踏遍全区各地 。
- 广西横县云表壮族歌圩
- 壮族罗波庙会
- 广西隆安更望湖壮族歌圩
- 壮族安龙歌会
- 广西横县三相圩逢:古老壮族歌圩的活标本
- 壮族“七月香”戏水节
- 广西横县壮族民间凤凰舞
- 壮族始祖布洛陀
- 壮族火猫舞
- 壮族卜隆古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