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来,李冰父子凿离堆,开堰建渠为天府之国带来的福泽一直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庙从 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历史上一直既有官方主持的祭典活动,也有老百姓的民间祭祀活动 。形成了 以李冰父子为主题人物的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为中心的庙会活动 。
传说旧历六月二十四日是二郎生日,后两日为李冰生日 。因此六月二十四日前后 。川西受益区人民不 辞艰苦跋涉,扶老携幼,带着祭品,来庙祭把,每日多达万人 。《灌县乡土志》中说:“每岁插秧毕,蜀 人奉香烛,把李王,络绎不绝呼 。”至今民祭之日,二王庙里人山人海,香烟缭绕,虔诚之态,令人感动 。
每年的这一天,川西坝子的香客们一早就从四面八方向二王庙聚拢,在“廟貌巍峨”的大殿前虔诚地三跪九叩,为李冰神案添灯加油 。来参加庙会的多为乡下中老年信众,近至都江堰河东、河西,远至三州九县 。不为别的,只为感谢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泽被川西,造万世之福,祈求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每年这天,但见大殿内香火缭绕,人头攒动,大殿外人声鼎沸,摩肩接踵,以至庙前索桥不堪重负,政府不得不采取临时关闭索桥的无奈之举 。由此可见都江堰二王庙庙会的盛况 。
二王庙
【都江堰二王庙庙会】 二王庙是纪念中国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庙 。二王庙位于都江堰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 。初建于南北朝,现存建筑系清代重建 。初名崇德祠,宋以后历代封李冰父子为王,清以后改用今名 。
庙内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关于治水的格言:深淘滩,低作堰等,被称为治水三字经 。庙内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 。大殿东侧茶楼是一座临崖悬空的吊脚楼,游人可在此休息饮茶 。后殿右侧有画家张大千、徐悲鸿等人的碑刻 。园中植满各种名贵花木,古木参天,林荫蔽日,是四川的游览观光胜地 。
建筑历史
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 。初建于东汉,时为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朝齐明帝建武年间 (494—498),益州刺吏刘季连迁“望帝祠”于郫县,改祀李冰父子于此,称名“崇德庙”,后亦有“江渎庙”,“李公庙”、“王庙”、“秦太守李公祠”、“真常道院”、“川主庙”、“显英王庙”、“二王宫”之称,清乾隆时之《灌县志》中称“二郎庙”,后遂称之曰“二王庙” 。唐、宋、元、明、清、民国年间均有修葺 。现存建筑多为民国十四年(1925)遭火灾焚毁后住持李云岩募资重建;从乐楼(正山门)起,庙内建筑分主殿三重,配殿十六重;主殿二王殿内奉三眼二郎神,配祀木雕杨二郎;老王殿供奉李冰夫妇;老君殿因祀老子,故名,左右配建青龙、白虎两殿;三官殿中祀天、地、水三官大帝;灵官殿上下层,上祀道教护法神王灵官,下祀太白金星;另有城隍殿、土地殿、玉皇殿、娘娘殿、祈子宫、丁公祠、圣母殿、魁星阁、龙神殿等 。该庙占地面积10,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50余平方米,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整个建筑布局不受中轴线的束缚,而在纵横方向上依山就势,叠落而筑,层层楼台,起伏有序,曲折幽深,梯回壁转,而又主次分明,负山面水,极为幽静 。
二王庙前后殿分别塑李冰及其子二郎像 。前殿李冰像身着袍服,正襟危坐,手拿着半裹的绢图,凝神沉思治水方案;后殿二郎像草履便服,手执铁锸,英姿勃勃,充满青春豪迈激情 。二王庙内匾额、对联、诗文、石碑甚鑫,有清果亲王手书“功垂不朽”、光绪帝御笔“功昭蜀道”,以及“恢拓禹功名父子,创开天府古神仙”等,都是对李冰父子治水功绩的赞颂 。[2]李冰殿后陈列商代古木、明代铁花瓶、铁蜡台,以及近代画家徐悲鸿、张大千、关山月的绘画碑刻,都有很高的考古和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