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礼是犹太少年成人的标志 。在希伯来语中,对受戒的男孩和女孩有专门的称呼:“戒命之子”和“戒命之女” 。虽然犹太法典中没有特别提到必须给孩子举行受戒礼,但是以色列的犹太家庭对此都十分重视 。
我在耶路撒冷工作时,在老城西墙,有幸目睹了犹太人的“受戒礼” 。
我到西墙时,人们面带喜色簇拥着一位名叫科恩的男孩走进男子祈祷区,准备为他举行受戒礼 。科恩披着一条犹太男子在祈祷仪式上用的白色花边披巾,抱着一个特制的、巨大的、放《圣经》的经匣 。他表情严肃,打开经匣,取出经卷,开始朗诵经文,其他男子伫立一旁,神情专注,脸上不时露出鼓励的笑容 。受戒人还要发表演讲,第一句话是:“今天我是一个男人 。”接着,孩子的父亲致辞:“感谢上帝,使我解脱了对这个孩子的罪应负的责任 。”
我向身旁一位老人打听情况,他介绍说,按犹太习俗,男孩未满13岁,他的父亲要对孩子的行为负责;男孩满13岁,根据犹太律法,他就成年了,可以结婚,从此遵循犹太传统,恪守犹太教义和教规,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比如受戒前,孩子在赎罪日不用斋戒,受戒后,他就必须遵守这一戒律了 。
受戒礼在犹太男孩13岁生日或女孩12岁生日过后的第一个安息日(星期六)举行 。仪式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在犹太会堂或可以祈祷和诵经的场所举行 。受戒人背诵祝福词,有的还参加安息日的全部宗教礼拜仪式,朗诵或领诵《圣经》章节和哈夫塔拉(旧约中的一课)等 。仪式结束后,受戒人要吃一顿丰盛的晚餐来庆祝自己受戒,然后仪式进入第二部分,在家里或者在饭店里庆祝 。女孩的受戒礼没有男孩的隆重 。
为了表示对受戒礼的重视,孩子们提前几年就开始准备了 。他们到希伯来宗教学校学习犹太风俗、历史和文化,练习诵读《圣经》和祈祷词,同时,还得思考“守戒”的真正涵义,如何将《圣经》中的教义应用到生活中等 。
现在,受戒礼的宗教色彩逐渐淡化,政治色彩日益浓厚 。举行受戒礼的场所除了传统的犹太会堂、西墙等地,父母也会选择大屠杀纪念馆、以色列国会等地,让孩子接受犹太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黄培昭)
附
犹太哭墙
哭墙又称西墙,是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长约50米,高约18米,由大石块筑成 。
犹太教(Judaism)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教徒至该墙必须哀哭,以表示对古神庙的哀悼并期待其恢复 。
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 。
耶路撒冷犹太教圣迹哭墙又称西墙,亦有“叹息之壁”之称 。英文称,Wailing Wall,Western Wall,希伯莱文:Hakotel 。
哭墙高约20公尺、长50公尺,中间屏风相隔,哭墙由大石砌成,在哭墙的上方,是同样著名的伊斯兰教的两处圣地—岩石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 。1992年据考古学家透露,他们在“哭墙”发现5块巨型基石,这些石块有2000多年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用声波探测法测定,其中最大一块巨石约长13.6米,宽4.6米,高3.5米,重达570吨,据说是世界上第3大人造巨石 。
历史沿革
公元初年,欧洲人认为耶路撒冷是欧洲的尽头,而这面墙则是欧亚分界线 。
公元前11世纪古以色列王大卫统一犹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以色列王国 。公元前10世纪(约公元前965年)大卫儿子所罗门继承王位后,在首都锡安山上建造了首座犹太教圣殿所罗门圣殿,俗称“第一圣殿”,来此朝觐和献祭的教徒络绎不绝,从而形成古犹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
公元前586年,第一圣殿不幸被入侵的巴比伦人摧毁 。将大卫王之子所罗门王为耶和华所建的“第一圣殿”付之一炬,四万多犹太人被虏,史称“巴比伦之囚” 。
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流亡生活,犹太人陆续重返家园,后来又在第一圣殿旧址上建造第二圣殿 。
公元135年,罗马皇帝哈德良平定第二次犹太人起义,犹太人被迫远走他方,分散于万国之中 。拜占庭时代,犹太人被容许每年一次于圣殿被毁周年日到西墙来,为国度复兴哭泣祷告,“哭墙”之名不胫而走 。七世纪时,回教徒占据圣地,犹太人容许在圣殿入口附近祷告,位置在威尔逊拱以北,西墙隧道之内 。十三世纪开始,犹太人迁到现今所见之处祷告,一直维持到本世纪 。
公元70年,罗马极力镇压犹太教起义,提多将军烧毁圣殿,但遗留部分台基不拆毁,以向后世显示罗马军力的强大 。数十万犹太人惨遭杀戮,绝大部分犹太人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耶路撒冷和圣殿几乎被夷为平地,该墙为同一时期希律王在第二圣殿断垣残壁的遗址上修建起的护墙 。直至拜占庭帝国时期犹太人才可以在每年安息日时获得一次重归故里的机会,无数的犹太教信徒纷纷至此,面壁而泣,“哭墙”由此而名 。
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倭玛亚王朝占领巴勒斯坦,由于帝国内部对异教徒征收什一税,所以哭墙没有被刻意损坏,因此西墙历经千年历史,却仍然屹立着 。
1096年至1099 年,诸多混杂着封建武装、虔诚信徒、教士、破产农民、老幼妇孺的庞大队伍,自欧洲逐步集结成伍,不断东进 。在农民十字军之后,贵族武装在君士坦丁堡集结,跨过海峡、克尼西亚城,败罗姆苏丹基利什·阿尔斯兰于多利拉埃姆,行军小亚,分兵乞里齐亚,围攻安条克,历时8月攻占安条克,重挫突厥联军 。此后,他们趁势南下,兵不血刃地通过了的黎波里,最终攻克耶路撒冷城,并在阿什克伦战役中重挫法蒂玛军队,捍卫胜果 。在这场战争中,诸十字军国家陆续建立,以耶路撒冷王国为首,形成了所谓的拉丁东方 。
尽管该围墙为伊斯兰圣地西墙的一段,但犹太人仍然把它视为本民族信仰和团结的象征 。今每逢犹太教安息日时,尚有人到哭墙去表示哀悼,还有许多信仰者将心愿或悼念之辞写于纸上塞进墙壁的缝隙里 。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惨遭德国法西斯杀害的犹太人达600万之多 。这些惨痛的历史遭遇,深深地印在犹太人的心灵之中,哭墙便更被犹太人视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 。直到如今,哭墙脚下经常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他们或围着一张张方桌做宗教仪式,或端坐在一条条长凳上念诵经文,或面壁肃立默默祈祷,或长跪在地悲戚啜泣 。逢宗教节日,祈祷者及游人更多 。哭墙分为两部分,中间隔一栅栏,男女分开祈祷 。入男部,须带上用纸做的小帽,否则被视为异教徒而不准入内 。在做正式祈祷时,要准备好两个装着“圣书”语录的小羊皮袋子,一个戴在头上,另一个捆在手臂上,身上披一件特制的披肩 。教徒们在祈祷时,面对哭墙,口中念念有词,全身前仰后合,虔诚之态令人肃然起敬 。
1948—1967年间,哭墙落入约旦手中,不容许犹太人到哭墙祷告 。哭墙无人哭达19年之久 。1967年六日战争中,犹太人自约旦手中收得哭墙 。以达据,拉赛及士兵为首的犹太人涌到哭墙喜极而泣 。哭墙常举行犹太人少年满13岁的成年礼,充满欢愉的气氛,所以改称作「欢乐之墙」 。哭墙是以色列国魂的象征,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到东参观 。也吸引无数基督徒到来祷告 。
哭墙位于犹太人区 。犹太人每月蜂拥到今日圣殿山西面的护土墙祷使之成为今日犹太教最神圣的露天会堂 。墙身下方所见的巨大石头,是两千年前大希律王所加建,用以包围所罗门圣殿的台基,使第二圣殿的平台更显宽阔 。近2000年来,西墙首次处于犹太人控制之下 。以政府在西墙前辟出宽阔的广场,每逢阵亡将士纪念日、大屠杀纪念日、犹太新年、赎罪日等重要的国家或宗教节日,便在此举行纪念活动或宗教仪式 。“哭墙”所在的破败街区后被拆除,成了一片宽阔的铺砌广场 。虔诚的犹太教徒热切希望能重建这一圣殿 。在圣殿地基附近近还建有一座犹太教堂和一座拉比学馆 。
1981年哭墙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
民俗文化
哭墙是犹太教圣殿两度修建、两度被毁的痕迹,是犹太民族2000年来流离失所的精神家园 。也是犹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 。犹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所以凡是来这里的人,无论是否为犹太人都一律戴小帽,因为他们认为,让脑袋直接对着上帝是不敬的 。
在拥有3000年历史的这座古城,在著名的犹太人第二圣殿遗址哭墙下,祈祷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祈祷的人群中,有手拿《圣经》、背着枪的女兵,也有胡子有一尺多长、专心虔诚的犹太老人 。
祈祷时男女有别进入广场墙前,男士必须戴上传统帽子,如果没有帽子,入口处亦备有纸帽供应 。许多徘徊不去的祈祷者,或以手抚摸着墙面,就如同抚摸着犹太人民千年的伤口;或低声背诵着经文缅怀着民族辉煌的历史;或将写着祈祷的纸条塞入墙壁石缝间,似乎那样就可以将心愿传递到上帝心里 。历经千年的风雨和朝圣者的抚触,哭墙石头也泛泛发光,如泣如诉一般 。
传说考证
耶路撒冷著名的“哭墙”“哭”了:这面巨大的石墙中间的一块巨石上异样地出现了一道水渍,经过几天风吹日晒依然如此,既不扩大、也不消失 。这一现象令不少极端正统的犹太教人士激动不已,因为在犹太教传说中,哭墙流泪是犹太救世主弥赛亚降临的先兆 。
如果把水渍形容为“哭墙之泪”的话,那么哭墙实际上流了三行泪,而不是先前所报道的一处 。在哭墙前我们看到,先前的报道的那行“泪”位于哭墙中间靠左的位置,距离地面大约六七米的高度 。水渍长方形,尽管湿漉漉的,却并没有水滴下来,水渍四周都是干的,一点水的痕迹也没有 。由于水渍正好位于一块巨石正面,所以从地面看起来似乎水是从石头内部渗出来的,这也许是一些人觉得怪异的原因 。另外两处水渍都位于石墙的缝隙处 。水从缝隙里渗漏出来,润湿了下面的石头,一些墙缝的填料也被腐蚀掉了,所以看起来更像两只“流泪的眼睛” 。
“哭墙之泪”被证明纯属自然现象
其实哭墙出现水渍是一种经常出现的自然现象 。这种现象在一年半前就出现过,当时查明,原因是哭墙另外一侧用于滴灌的水管发生渗漏,而渗漏的速度和蒸发的速度正好相抵,所以水渍能够长时间既不消失也不扩大 。
以色列文物局会同有关地质和文物专家也对哭墙水渍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最后专家们得出的意见也证实“ 哭墙之泪”其实并不神秘 。以色列文物局在发布的调查结论中说,这一现象虽然不像一年半前那样,是由于渗水形成的,但也属自然现象,是由于一种长在石头中间的植物腐烂后引起的 。
“哭墙之泪”虽然被证明纯属自然现象,但人们仍旧希望,总有一天,和平会降临这片土地 。那时,人们将不再互相杀戮,而哭墙也会恢复它本来的称呼—西墙,到那时,哭墙将不再流泪!
据说,在所罗门圣殿被罗马人焚烧时,犹太人面对坍塌的大殿和残垣断壁,聚集在西墙下失声恸哭 。期间,有人看见有六位天使也坐在一面残墙上哀声哭泣 。天使的泪水渗入石缝,从而使圣殿废墟的残壁永远不倒,见证着这段苦难与悲剧 。
提示
哭墙为悼念故国或故人而修造的墙形纪念建筑物 。其实世界上有两座哭墙,一座是位于中东耶路撒冷东区老城东部的哭墙;一座是位于美国华盛顿纪念碑与林肯纪念堂之间草地上的哭墙 。耶路撒冷的哭墙不允许向正在祈祷的犹太人拍照 。
男士进入哭墙,必须戴帽
祷告的地方分隔成男女两部分,男左女右 。男士进入哭墙,必须戴帽,没有帽的旅客可于入口处自行取纸制圆形小帽戴上,在离开前交还 。旅客可靠近墙身,摸著石头向神祷告,可用任何语言大声祷告,小声祷告或默祷,更可以用任何文字写祷文于纸条上塞进石缝中,代表祷告的认真迫切 。犹太人祷告时不断摇头前,因为他们在祷告不断提神的名字,为免妄称神的名,乃呼一次名,点一次头 。愈点愈多,变成惯例,乃恳切祷告的象征 。祷告讲经时犹太人蒙上祷告的头巾,代表谦卑受教,额上及臂上缠住经文盒子,表示遵行申命记11章18节的经训:“你们要将我这话存在心内,会在意中,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 。经文盒子虽细小,里面有大量用显微镜才能看清的手写经文 。手工精细,因此非常昴贵,每个价钱由数千至一万港元不等,乃犹太父亲于成年礼给刚成年儿子的礼物 。
成年礼时,犹太父亲联同家族男成员陪伴儿子将妥拉经卷由威尔逊拱内的经文柜取出,然后放在台面由儿子公开颂讲,显示他在宗教上成年,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类同基督教的洗礼或坚振礼 。犹太母亲不能进入男性区域,但在围栏外高声震耳尖叫,表示高兴,犹太母亲在家中用神话教养孩童的责任已经告一段落 。此后儿子会受教于会堂的拉比 。他享有成人宗教权利的同时,也负起宗教上的神圣责任 。犹太母亲在栏外抛掷糖果进男性区域,表示祝贺 。有男孩在成人脚下忙碌地检糖果,并非贪吃,乃拾回给犹太母亲及女亲属再进行抛掷 。
女性在哭墙不用蒙头
【以色列的受戒礼:犹太男孩的成人标志】 在女性区域,常见妇女涕泣交流地祷告 。女性在哭墙不用蒙头,但在祷告后,她们一步一步退出祷告区域,退出时仍面向哭墙,表示恭敬 。
哭墙看起来和一堵巨大的石墙无异 。每天都可看见犹太人自动分成男女两拨,分别在哭墙的北南两段祈祷,他们常常手捧《圣经》,一边祈祷,一边点头(根据犹太教规,凡是念到圣人名字的时候必须点头),有的人更搬把椅子面对哭墙,一整天都沉浸在与上帝的对话中;至于闻名世界的、把写着心愿的纸条塞入哭墙墙缝的行为,倒不是犹太人的习俗,而是旅游者们的发明 。
- 丹麦忏悔节
- 也门的“国民零食”——卡特
- 美国植树节的由来和植树节基金
- 印尼奇特的“取骨”丧葬习俗
- 哪些方法能保持头发的健康?
- 发胶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
- 17年女生短发型图片
- 圆脸妹子显脸小的丸子头应该怎么扎
- 西双版纳“俏皮”婚俗
- 青海婚礼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