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云丘山中和节

“中和节”起始于唐朝贞元五年,已经在云丘山一带民间传承了1200多年 。每逢节日,方圆百里数万群众聚集到这里,祭天开耕,登顶拜祖,祈祷风调雨顺,人丁兴旺 。如今云丘山“中和节”已被誉为“中国中和文化活化石”,成为展示山西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促进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
2011年,云丘山中和文化“中和节”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晋南云丘山中和节】 云丘山地处山西吕梁山脉南麓,是上古时期羲和观天测时之地,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地,也是华夏农耕文化的始发地 。早在上古时期,云丘山地区就有早期人类祭祀活动 。作为中华民族的古老节日,中和节在云丘山地区绵延千年,从未中断 。
“中和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云丘山中和节”因节日集散地在云丘山而得名 。
云丘“中和节”以农历二月十五为正日,节俗盛行于地处晋南的乡宁、稷山、新绛、河津、万荣、襄汾、曲沃、运城、临汾等地 。“中和文化”最早兴于夏代,至周代形成规模 。《诗经大雅生民》说后稷在获得丰收后,对神灵举行了大规模的祭祀 。
云丘山古称昆仑、北顶,“云丘山中和节”至今保留的“朝顶”习俗是对这一行为的民俗化继承 。
云丘山中和节习俗以祭山拜神、祈求化生繁衍、祈求五谷丰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主要内容,并不断与二月二的相关习俗相融合,现在的中和节已演变成从农历二月一日开山门至农历三月一日关山门长达一个月的节会,节会期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为中和节“正日” 。据方志记载,云丘山中和节除战乱期间略见萧条外,一直绵延至今,极盛时参与人数达十万之众,足见其规模之盛,传承基础之牢固 。
云丘山中和节从农历二月一日开始,四面八方的乡民便摩肩接踵上云丘山朝山拜顶,他们举旗幡、擎灯笼、扭秧歌、唱山曲、抬驾楼、打花鼓到云丘山的土地庙及各个庙宇里迎神赛会,祭祀拜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朝山的青年男女持鞭杆、擎花篮、拜神塔、朝牝门、摸娃娃、吃枣花、祈求生产、生育繁衍 。
云丘山中和节,是人们迎接播种的节日,是老百姓放纵情怀的狂欢节 。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中和节习俗已内化为当地老百姓的一种心理需要和感情依托,并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群体精神,具有和谐共建的现实意义 。
随着时间推移,云丘山中和节已从早期祭祀活动,丰富成容纳祈福、求子、朝山敬香等附加多元民族元素的民俗活动 。
在中和节期间,民众手持香烛、身背供品、肩抗红旗,从山脚徒步上山 。白发老妇虔诚上香,口中念念有词 。青年夫妇结伴求子求福,许愿还愿的人络绎不绝 。还有云丘山风俗,青年男子手拿鞭杆,女子手持花篮相约上山 。若双方有意,男方即可用鞭杆挑下挂在枝头的花篮,双方结成连理 。
2011年,云丘山中和节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每年农历二月十五的云丘山中和节祭天活动仪轨越发齐备,气氛更加庄重肃穆,影响力也逐渐由山西辐射到全国范围 。甚是每年都有来自东南亚、美国、澳大利亚、港澳台等地的华人带着子孙来参加云丘山中和节祭天活动 。
主祭台上,三牲齐备,五谷俱全,主祭人穿传统民族服饰诵读祭文,焚香祷告、进献祭品,并进行乐舞告祭 。
在锣鼓、唢呐等鼓乐的伴奏中,参与祭天活动的上万民众在主祭的带领下,共同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姻缘美好 。
中和节祭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和平、共生、团结、和解的理念 。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责任把祖先留下的传统文化精华保留并传承发扬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