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洞接龙

想当年,皖南茂林一带 。每逢干旱年景,大伏天里,方圆百十里四乡八镇的人们便会组织隆重仪仗到水岭管家洞接龙 。
先说管家洞 。在泾旌太三县交界处,有一座巍峨高山,海拔千米 。西南方向有一圆形沼泽塘,传说有人看见一对天鹅飞落于此,所以叫“天鹅塘” 。连这座山也叫做天鹅塘了 。还说山上有座庙,住着寄云法师和智能、智聪两个徒弟,香火很是旺盛 。出得山门,只见半山腰里有一隆起高坡,叫“前头山” 。山下就是水岭吴家,一个百十户人家的大村落 。
天鹅塘西侧密林里,隐藏着一座享誉遐迩的古溶洞,洞口朝水岭吴家,后身朝铜山管家,人们称之为水岭管家洞 。这就是求雨接龙的“龙宫”所在 。
六月心里,搅天无云 。当你来到吴家,爬山爬到前头山,半个时辰,便会听到隆隆水声,如雷贯耳,颇给人“惊涛拍岸”之感 。那就是深洞激水回声共鸣 。再往前走,还未见洞府尊容呢,便觉凉风嗖嗖,丝丝入骨,怎一个“爽”字了得!
转眼间,但见一方苍岩翠壁上,古树倒垂,枝虬叶阔 。藤蔓牵挂,参差披拂,掩着下半壁那座巨洞,倒像门帘更像刘海,使得这座千年洞府越发显得羞羞答答,神神秘秘 。
到了 。凉爽洞风和湿润水气携着山林清香和花草芬芳扑面而来,沁人肺腑 。抬望洞口,啊!能容得下三层楼房!据说高升(双响)也放不到顶 。打眼一望,进深有一里多 。大哉,壮哉!天光水雾之中,好一派“洞天福地”气象!
洞顶蝙蝠翔集,钟乳嶙峋 。洞口有一龟形巨石,翘首向里,背部青铜色的藓痕苔纹加上前后左右衬着的四块脚石,嗬!“神龟拜龙”,栩栩如生 。
洞壁上,天然浮雕连成了片:朵朵祥云下,山水花草,飞禽走兽,形态逼真,鬼斧神工 。
进洞左侧,层层石阶,宽窄不一 。弧形边沿凸起,圈住内积的泥沙,酷似层层梯田 。从顶层到底层,中间一条石埂一拉下来,正好将梯田分为左右两片 。梯田上方有一眼清泉,曰“灌泉”,源源不断的流入梯田 。所以管家洞又名“灌泉洞” 。
说来也怪,左片梯田任你怎样灌溉,它始终满而不溢,被称为“十亩水田”;而右片呢,任你怎样灌溉,它却渗而不积,被称为“十亩干田” 。
君不知,左右两片合起来,正好“旱涝保收”啊!难怪农家要来此求雨抗旱了 。
进洞右侧,顶部一石乳倒悬,好像人之“喉门咽蒂” 。由此向内沿斜坡下行,寒气袭人 。有一潭藏于峭壁之下,黑咕隆咚,不见水面 。深不可测,恰似龙潭 。曾有人推下滚石,“崆峒崆峒”,石雷惊天,半个时辰不绝于耳 。一长形睡状石笋,蜿蜒虬曲,自洞口朝深潭方向延伸,好一似“神龙探海”!
喉门似海,侯门似海,龙门也深似海!
这就是神话般的“龙宫”管家洞 。
再说接龙 。接龙接龙,并不是真的把那条神龙石接回去,而是盛回一筒龙潭神水也就是了 。
话说打算接龙的地方,早早派人带着礼品和“大老爹”(族长)的亲笔信,到水岭吴家,拜访当地“大老爹”,好图到时诸事方便 。这是规矩 。而水岭吴家是远近闻名的礼仪之乡,民风淳朴,百姓善良 。来的都是客,有事好商量 。选定黄道吉日,你来就是 。
接龙的日子到了 。人家下半夜动身,到得吴家,已是晨炊时分 。浩浩荡荡的队伍,几百号人,一里多长 。清一色穿着打扮 。只见龙旗打头,后面抬着东海龙王,南海观音;香炉烛台,神水宝鼎;太牢三牲,时鲜果品 。高举华盖,云板,族旗,蜈蚣旗 。身背蚌壳,扮成虾兵蟹将 。最后面的挑着干粮,松明子 。队伍前后各有一套炮竹班子,两杆三眼铳;一套锣鼓班子,两对唢呐 。
一支接龙队伍,一套仪仗礼节,一路鸣炮奏乐,一脸虔诚期望 。好不热闹壮观!
这边厢,吴家村里早已观众如潮,人声鼎沸 。大老爹和管事的,如约接应,点烛燃香;鸣炮奏乐,“工尺”嘹亮 。一时间,铿锵的锣鼓声,悠扬的唢呐声,清脆的炮竹声,纷扰的嘈杂声,伴随着冉冉的晨雾山风和袅袅的炊烟硝味,早就唤醒了洞中沉睡的龙影 。
龙脉与人气相通了 。吉时将到,接龙队伍便在向导引领下,上山进洞 。在洞口自然摆设三牲果品,祭拜一番 。然后一群人高举松明火把,进得洞里,早就选派好的那个小伙子腰系缆绳,身背竹筒,手举火把,“满饮一杯壮行酒,孤胆英雄探龙宫 。”朝深潭方向且试且下,摸索行进 。待等到舀满一筒神水,抖动缆绳,上面人赶忙接应,连拽带拉,迎将上来 。架着“第一功臣”,捧着“龙宫神水”,众人簇拥着来到洞口,将竹筒放入宝鼎(水缸),披上红绿绸缎 。又是一应如仪,谢过“龙恩” 。
下山后,大家三三两两,散入村里 。就着当地人备好的茶水餐具,用过干粮后,集合 。大老爹打躬作揖,主客们依依道别 。循例留下三牲果品,打道回府 。
这三牲果品留下来,颇有说道 。说是吴家人代表神洞龙脉和当方土地,理应接受人家祭品,分而食之 。你不如此这般,人家求雨就不灵验 。
奇了怪了 。“六月的天,孩儿的脸,说变就变 。”这边厢分肉分果正忙呢,人家半道上就淋上大雨了 。而且这雨幕像是长了眼睛,跟着队伍跑,一路跑到家 。真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啊!
你别看人家个个成了落汤鸡,身上几无干纱,心里可乐着呢 。一路纵队步调一致,全副仪仗俨然如初 。而祠堂里的“谢恩酒”、“庆功宴”早已置办齐整,单等接龙凯旋了 。
到家第一赶紧的是将接来的“神水”供奉在祖宗牌位前,比观音娘娘净水瓶里的水还金贵 。
这帮人为何不带雨具?你有所不知:
“那么要躲雨,还求我干什么?”——倘若老龙知道,滴雨不下 。
按规矩得了雨要知恩图报,前来“还水” 。
这不,民国二十八(1939)年大旱,茂林、潘村两地联合接龙,还是当时的泾县县长——湖南人张艺林张大县长亲自带的队呢!那仪仗排场可是大了去了 。大雨过后就举行了隆重的“还水”仪式:一应如仪,把接来的“神水”倒“还原” 。大概是“还愿”的意思吧,用了“心”呢 。
得了雨你不想“还水”么?行 。下次接龙不灵 。
【管家洞接龙】“当年百姓盼丰收,管家洞里把雨求 。如今老龙不知处,神洞依然度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