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板龙

休宁县鹤城乡右龙村有条木板龙,很出名,很神奇,名就名在这条已有500多年历史的“老龙”与右龙有着不解之缘,神就神在它寄托着右龙人莫大的精神追求与美好的心灵期盼 。据右龙人讲,只要心诚,就能如愿 。数百年来,它庇佑着右龙村的布衣草民,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吉祥和谐,岁岁平安 。
据史料记载,右龙,古称潘溪 。这里山高水长,秀木参天,飞禽走兽出现,生态原始,环境优美 。早在唐朝僖宗乾元六年(公元879年),张氏十一公由浙江富阳迁徙至歙州府篁墩落脚,次年从篁墩迁至潘溪定居 。至明朝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已发展成30户,近百人的小村庄 。聚族而居的张氏后裔辛勤劳作,刀耕不辍,家家殷实,户户本分,成为一方世外桃源 。
【神奇的板龙】据民间传说,富饶美丽的潘溪村很快成为周边村寨大户霸主恶少们弱肉强食的目标 。他们经常进村巧取豪夺,强霸民女 。平安祥和的潘溪被搅得鸡犬不宁 。老族长张夏六公几次去县衙告状打官司,终因没有靠山,人微言轻而败诉 。
忽一日夜间,96岁的老族长张夏六公,梦见村水口关帝庙中的红脸关公由周仓牵马扛刀来到他的门前,老族长立马跪拜于地,关公将他扶起,说,你要打赢官司,务必如此这般……老族长十分欣喜,当即承诺,如能打赢官司,将为关帝爷重塑金身,修缮庙宇,并扎木竹板龙,永世纪念其恩典 。经关公托梦指点,老族长重修诉状文书,果然胜算 。时值正月初十,获胜荣归的老族长立即吩咐下去,全村发动,人人动手,一边重修庙宇,一边砍竹破篾,斫树锯板,扎制木板龙 。长约3米的竹扎龙头和龙尾由老族长亲自设计制作,龙身由每户出一块长1.5米的杂木板拼接而成 。
传说毕竟是编造的,但右龙人正月舞板龙却已相传成习 。正月十五闹元宵,500年前第一条由30块木板、90盏灯笼组成的长约50米的木板龙,在村中祠堂(华德堂)里诞生了 。自此,潘溪村改名为右龙村 。从那时起,老族长规定每年的正月元宵为舞龙日 。舞龙者全为各户的男性青壮年 。家中无男丁不能参与舞龙的人家便在客厅里点燃三盏灯笼 。“点灯”与“添丁”在流口方言中偕音,寓意年年添丁,人口兴旺之吉兆 。从村口到村尾,板龙舞到哪家门前,哪家喜悦万分,忙点起鞭炮迎接龙神光临 。一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男欢女笑,热闹非凡 。烟雾飘渺中,舞龙者在提灯人(又名指路人)的号令向导下,一会儿金龙盘柱,一会儿龙驾祥云;一会儿龙卧山岗,一会儿龙头戏水,一招一式,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蔚为壮观 。
当板龙舞至村后平坦宽阔的大田里时,气氛暴涨如潮,群情激昂,达到极致 。舞龙人汗珠随着鞭炮挥洒,观看者脸映烛光掌声雷动(因为木板龙比布龙、稻草龙要重得多,舞起来分外吃力) 。忽然,人群中窜出几位新婚不久,尚未有喜(怀孕)的年轻媳妇,她们直奔龙头,争抢龙须,扯下一、二根龙须之后,如获至宝,立即揣入怀中 。传说得龙须者来年就能身怀六甲,早生贵子 。
如今,右龙村的板龙随着农户和人口的增加,已由原来的50米成长为由96块木板、288盏灯笼组成、长160余米、需要180多人才能舞动的“巨龙” 。原来不能参与“龙事”的妇女们也加入了舞龙者的行列;60多岁的夕阳老人也雄风犹存,和年轻人并肩接踵,高擎木板,翩翩起舞 。
按照右龙村的历史习俗,舞龙结束,龙头和龙尾在锣鼓声中被送进祠堂,龙身则由各家各户自行带回 。
数百年来,神奇的板龙,迎春送夏,飞舞在山环水绕、曲径通幽的村寨里,飞舞在万木葱茏的万亩茶园中,飞舞在右龙人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