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 从春节后推排,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名灯节) 。正月半闹元宵,是民间春节文娱活动的高峰期,故有“月半大于年”之说 。在我县旧风俗中有“送祖”、“接灶”、“玩灯”三部曲 。第一件事是送祖,必须于十四日晚做好糯米汤团(也叫元宵),在上年腊月三十从家祠中接回来的祖像前献祭 。
祭毕,全家同食汤团,以示得祖庇荫,然后将祖像送回宗祠中的祖先堂 。送祖回来的第二件事便是接灶,即将上年腊月二十三日(湖南客民为二十四日)送回天庭的灶神爷再接回来,其仪式是先将请(忌说买)回的灶神像供在灶庙(民间传统的灶壁上皆砌有供奉灶神的小神龛俗称灶庙)上,灶台上摆设糕点清茶,鸣放鞭炮后全家向灶神跪拜,表示已将灶神接回 。自即日起,全家男女老少皆不准随便在厨房中说脏话和不吉利的话 。
正月十五玩灯,在民间既是娱乐又是对农业丰收、社会安定的极大庆贺,并是预祝当年更胜往年的精神寄托 。因此各种形式的灯上都标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等字样 。我县玩灯的传统形式中,大型的有狮子灯、龙灯、马灯、旱船、踩高跷等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南门村的老龙灯,龙身有二十四节(含农历二十四节气),每节长一丈,龙头重达两百余斤,需几人合力扛玩 。玩龙灯者多达百余人,分两班轮玩,每段龙身二至四人,龙头五至六人,龙尾二至三人 。玩时最精彩的节目是“垒稻堆” 。龙身盘旋式地将龙头渐渐托起,高达三四层楼房,蔚为壮观,据说在邻省各地的龙灯中无以比匹 。还有定埠镇的小马灯,玩灯者全是儿童,小的八、九岁,大的也不超过十五岁,所骑的马是竹编布膜,涂上色彩,分头尾两节佩带身上,马颈有弹性,跑动时状似真马,扮演的角色有三国中的刘、关、张,宋朝的岳飞、杨家将以及唐僧取经中的人物,装束与京剧舞台人物同 。文官蟒袍玉带,武将盔甲背旗,并按人物性格描绘脸谱,跑时有锣鼓、长喇叭等吹打乐器伴奏,能摆出 “八卦”、“龙门阵”式,拼出“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字形,十分精彩 。小型灯有儿童玩的兔子灯、蛤蟆灯、荷花灯、金鱼灯、元宝灯、西瓜灯 。
玩灯时燃放各色花炮,昔日城关镇寺巷花炮坊能用传统工艺制作“冲天炮”、“油老鼠”、“天女散花”、“满天星”等多种花炮 。在农村家庭中还有“散红灯”的习惯,用红萝卜切成厚块,插上一支小红烛,即成一盏红灯,点燃后,凡有门处及灶台、米缸、牲畜栏、厕所等处都要放上一盏灯,叫做“满堂红” 。
二月二日龙抬头:过了正月半便是二月二,“二月二龙抬头,千金小姐抛彩球……”这是民间故事 《薛平贵征东》 说唱开篇中的首句唱词,说的是唐朝王丞相之三女王宝钏,经皇帝御批高搭彩楼,由王宝钏抛彩球自选佳婿,结果是“有多少王孙公子她看不中,彩球偏给平贵叫化郎 … … ” 。因此世代相传二月初二为喜庆吉日,民间大多选此日为举办婚礼的良辰 。在我县农村又被奉为“土地神生日”,这一天,各处村庄的土地神庙皆张灯结彩,农民都备祭品为土地神“暖寿”,祈祷丰收 。
四月初八吃“乌饭”:四月初八,民间家家户户把一种野生有紫汁的树叶叫做“乌饭草”,采来捣出叶汁,浸泡糯米煮成紫色的饭叫做“乌饭”,相传是《目莲救母》的神话故事,目莲送牢饭给在狱中的母亲吃,屡次皆被鬼卒抢吃,母亲挨饿,目莲痛心,无奈祈求神灵救助,因目莲孝心感动神仙,授于制“乌饭”之法,鬼卒见黑饭不敢吃,方使其母灾难中得以饱腹 。至今我县民间尚有此习俗,但已将“乌饭”作为食品中的点缀品,如包棕子、沾米糖等用,不再究其来历了 。
六月六日晒龙袍:农历六月初六,在农村传为“田公田母生日” 。是日家家户户皆用米粉在木模中制作方形或圆形的蒸糕,在自己耕作的土地中为田公田母祝贺生辰,遇晴朗天气,都将棉、夹衣及书籍等拿出曝晒,叫做“六月六晒龙袍” 。在我县的城关、东夏、定埠等处,遇上丰收年还举行赛龙舟娱乐活动 。
七月七日看彩云:七月初七相传是天上牛郎织女相会的日期,民间少女皆以五彩绒线织成各色饰物,相互索讨赠送,谓之“乞巧”,又有民间传说七月七日晚天空会出现五彩祥云,天门大开 。能看到天门开者便可立地成仙 。但必须是七月七日生辰的忠臣孝子,还要躲在葫芦架下仰望天空,目不转睛地守候通宵方能看到 。一般人只能看到天空随时变幻的彩云 。
腊月初八“八珍羹”:腊月(即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 。民间神话中传说每逢腊月初八,佛主爷便向人间劳苦大众施舍“八珍羹” 。得食者可消灾免难、益寿延年 。故于旧历腊月初八日家家户户早餐皆吃“腊八粥” 。粥中必须以八种食品和煮,在农村则以自种的红豆、绿豆、黄豆、南瓜、山芋、花生米、菱角米等煮粥,在城镇条件好的还用苡仁米、芡实米、莲子、红枣、蜜枣等甜食品煮甜粥,或用火腿、香肠、虾仁煮咸粥,此俗一直延续至今 。
【郎溪民间习俗】三十晚上“守岁酒”:旧历十二月三十日的晚上,每家每户都将准备过年的酒菜烹调丰盛的晚餐,旧时先祭祖后合家共饮“守岁酒”,在农村有说:“年饭吃得早,田里不长草,年饭吃得晚,来年育好秧” 。当晚除老弱婴儿外,一般皆通宵不眠,守至午夜十二点,即开始鸣放“开门炮”,迎庆新一年的开始 。
- 郎溪县郑家边龙灯
- 郎溪县蒋家岭龙灯
- 郎溪县毕桥女子龙灯
- 郎溪民俗文化拾遗 定埠婚丧乡风拾遗
- 郎溪县三月三与“喊魂”
- 郎溪民间故事 吊书铺本无“铺”
- 绩溪乡间新屋进屋习俗
- 歙县民间汪华崇仰习俗
- 歙县昌溪习俗 草龙祈福
- 休宁榆村婚嫁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