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祈求吉祥的传统愿望深厚,养儿育女更要求吉利、图吉祥 。这种愿望在婴儿的穿戴打扮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因此,潮汕民间婴儿服饰十分丰富,也十分有趣 。人们将各种美好、吉祥的寓意寄托于最能反映自己心愿的服饰上 。
潮汕地区的很多小孩子常年带着肚兜(又称“抹胸”,潮汕人叫“肚腰”),为的是避免大人没有及时给孩子添衣保暖而生病 。潮汕人认为,肚子(俗称“软肚”)是身上比较柔弱的部位,特别是肚脐四周很容易受风着凉,引起感冒拉肚子,需要特别的保护 。
孩子的肚兜大多由母亲自制,因为旧时孩子穿戴的肚兜总会有人来看一看,比一比 。故而母亲们对孩子肚兜的缝制特别用心 。母亲们会把平日剪裁衣裳时一些边角料存起来,闲时便把这些碎布拼接,给孩子缝肚兜等物品 。为了加强保护效果,有时她们会用到两三层以上的厚布料或在夹层填上棉絮,并在肚兜前面中间开一小口作为袋口,或在右边留一处不缝合作为袋口,让婴孩可以用来装上心爱的小玩物 。
潮汕民间俗信,穿这类近乎“和尚袄”的百衲衣,便会受到佛祖保护,易于养大 。母亲们还会用她们的巧手在小小的肚兜绣上各式各样的图案,装饰美化的同时,也表达她们的良好期望和意愿,如绣上公鸡、寿桃、白头翁等,隐喻功名富贵、长命富贵、白头富贵 。如今,一些农村出生婴儿裹系肚兜其风尚存,但也渐不多见 。
【潮汕孩子的服饰】 婴儿常穿“揽腰衫”,右襟拉至左腋下,左襟拉至右腋下,覆盖在右襟上面,左右两襟用布带在右侧系紧 。“揽腰衫”在前胸有两幅布重叠,能够对婴孩的胸腹起着保暖的作用 。“揽腰衫”是汉民族的“古装”,在右侧开襟,叫做“右衽”,这是汉人服装的惯例 。
旧时,人们在喂养小孩食物时,为了防止食物掉在衣服上,总会给小孩带上一个脖围(俗称“项贴”) 。脖围就是围在小孩颈项上的一道环形布,这道环形布中间开有一个圆,比小孩的脖子稍大些,这道环形布后面留有缺口,并带有两条长布条,给孩子带上时把两条长布条系在脖子后面即可,脖围上有绣花鸟图饰的 。脖围形式多样,有环形的、梅花形的、葫芦形的,也有和肚兜连在一起的 。它的由来有个有趣的传说 。宋代方腊起义军攻占浙江某地,进村发现大人都到山上避难了,只是在几家农户家里发现有小孩在哭,显然是大人在转移时顾不上带上小孩 。见此状,方腊便叫军士用食物喂养这几个小孩,临走又怕把小孩饿死了,于是他又叫军士用舂米面粉制成大圆饼,并中间挖个圆孔,给每个小孩的脖子上都套上一个大圆饼,让其自己取食 。
起义军走后,大人归家后见自己的孩子正吃着饼不致饿死,才知起义军与群众心连心 。为了纪念方腊义军,人们就用布制作脖围给孩子带上;同时又发现脖围还有使用价值,各地便效仿起来,成了后来本地的脖围 。
潮汕民间俗信,婴儿晾晒的衣服,一般不能过夜不收 。民间传说姑获鸟是难产死亡的妇女变化的,姑获鸟喜欢取人家的孩子来养 。所以,小儿衣服不可夜露在外 。再者,姑获鸟如果在晚上飞行时滴血于婴孩的衣服上,婴孩穿了此衣服后,就会惊痫,生疳病而活不长 。剔除迷信成分,从科学角度分析,小儿衣物不在屋外过夜有其合理性,因为衣物在外过夜或有毒虫爬过之可能,的确没有益处 。
在桑浦山一带的乡村,人们喜欢给出生数月到五岁左右的小孩戴脚环,套手环 。小孩用手环、脚环,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古时候桑浦山有一种恶魔,专门吸吮人的血液,使人生病,直到死亡 。可是它个子矮小,力气也不大,吸吮的只能是小孩的鲜血 。这种恶魔最怕小孩脚手上戴着银镯,它一见到就会发出怪叫声而死 。因而附近乡民都给自己的小孩戴银镯以护住小孩的安全 。事实上,人们给小孩戴脚环,套手环除了辟邪之外,更有其实际意义 。小孩戴脚环,套手环,只要一走动就会发出声响,小孩的亲人就比较容易判断其动向,可避免小孩发生意外事故 。
在揭西的客家地区,亲朋常买由银焊成的各种吉祥物项链给婴儿戴 。为了辟邪,也有些人把神符用红布包折成小三角形,用红绳挂在脖子上 。有的人将小孩的生辰日月,交给算命先生收禁 。收禁的法子,就是把孩子的时辰八字写在布上,放入坛里,算命先生念咒作法后,为求收禁的孩子请来一张神符 。然后,做母亲的便将神符缝在一个红布袋里,让小孩随身带着,等到来年正月才将神符交付给算命先生开禁 。
在潮汕地区,男孩充当女孩养育的习俗十分盛行 。生下个男孩有喜有忧,担心养不大,迷信的人就去找瞎子算命 。算命先生说孩子命里根基不稳固,这下就犯愁了 。幸好有个习俗可解:打只银耳环,孩子左耳穿耳眼,戴上以假充女孩子 。俗信这样可使其命稳固,易养成人 。
- 潮汕孕妇产地禁忌
- 潮汕乡村的庭植习俗
- 广东揭阳伴嫁的提油舅
- 炮台镇两座与众不同的妈祖庙
- “别人家神”与潮汕祖姑祠
- 寡妇与节妇亭
- 揭西的穷鬼日和送鬼习俗
- 揭西认义父母的礼俗
- 揭西买摇篮的风俗
- 海南羊山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