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地区生育风俗之“做月”
大埔人视生儿育女为人生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大喜事 。因此,媳妇怀孕称“有喜”、“有身上”了,合家高兴 。
此时,孕妇忌操劳过度,不能钉钉子、用剪刀剪东西、床上用品不能开水烫洗;两个孕妇不能同床睡觉;饮食上禁蟹,以免流产;禁吃羊,以免小孩患羊癫疯;孕妇五个月后不寄宿他人家,六个月后不能回娘家等等 。此外,还有“催轻”的风俗 。就是孕妇怀孕七个月后,娘家人会专门做柱叶粄给孕妇吃,意思是孕妇吃了柱叶粄可以使婴儿强壮筋骨、顺利分娩 。
产前两个月,要酿制糯米黄酒,供产妇“做月”时饮用;砍来布惊树枝或山苍树枝叶晒干,扎成三十一扎,供“做月”时煮汤洗浴,每日一扎,传统认为有祛风、散淤、活经的药用功效 。还要准备好婴儿穿戴的衣帽等 。
产妇腹痛临产时,有些家婆会烧香拜观音,求“送子观音”保佑其媳妇母子平安 。然后请当地最有经验的接生婆或医生(俗称“生生娘”)来接生 。产妇自分娩之日起三十天,称“做月”或“做月日” 。产妇每天要吃姜酒鸡或姜酒蛋、肉进补,姜要炒黑,才能滋补,因为中医认为“生姜解表,干姜燥湿,黑姜补虚” 。产妇以咸菜干、苦脉或番薯叶做菜下饭,忌吃其他青菜,忌吃腥气,忌吃生、冷,忌喝生水,认为这样才能母子健康 。“做月”期间,产妇不能沾生水,洗澡用布惊树(或山苍树)水,应滚透之后自然降温才能使用;产妇也不能干活,只做些轻微之事,洗浴的“药汤”也由他人提到浴室里 。如出房间,产妇还要戴上头巾 。凡此种种措施,一是防止子宫垂脱或大出血;二是防湿防风,以免得了“月子病” 。
产妇分娩时,家人要在门框或门帘上结些葛藤,挂把刀剑或贴张神符,意在辟邪驱鬼,也告知外人,此是产妇房间,不能撞入或干扰 。坐月子期间不让有身孕的妇女看婴儿;不让有新孝的人上门;上门看婴儿不能称婴儿漂亮,要说很丑;也不得钉墙撞壁和搬动家具,保持安静,使产妇和婴儿不受惊扰 。
大埔地区生育风俗之“胞衣迹”
“胞衣迹”来由 。
婴儿呱呱坠地后,其“胞衣”(即胎盘)不能马上拿走,接生婆把它放在产床底下的地板上,用大碗盖着,第二天才用草纸或旧布包着,秘密送到竹头下埋掉,象征这孩子会像竹子一样落地生根,竹茂松苞 。床下放胞衣留下的湿迹就叫“胞衣迹”,它成为客家人对出生地的一种代称 。当代在医院生产,采用新法接生,唯对产妇的护理习俗沿用不衰 。
“洗三朝”
婴儿出生第三天,要用适温“布惊”汤(或用艾叶、柚叶、老姜等煮汤)给婴儿洗澡,叫“洗三朝”;有些地方,还有在这一天请接生婆及长辈吃“三朝菜”或“三朝酒”的习惯 。到12朝,产妇的娘家得知女婿家添丁之后,要办鸡、肉、蛋、糯米、红糖等礼品致贺,俗称给女儿“补腹”(西河、湖寮、百侯、枫朗、大东等地俗) 。远亲近邻闻讯亦陆续送礼祝贺,有鸡、鸡蛋、面条等食品及花布、衣裙、银链、手脚镯、如意锁(长命锁)等婴儿用品,并在礼品上贴红色纸花,以示吉祥 。有些地方,生男送公鸡,生女送母鸡;生男送双数,生女送单数 。生育家对送礼者均应回敬鸡臂一方、黄酒一壶,并将糖果、糕饼分赠邻里 。
大埔地区生育风俗之满月庆宴
“庆满月”又叫“做满月”,古称“汤饼之会”,也称“弥月”,古称“弥月”,俗称“天光” 。大埔县内风俗,婴儿出生满一个月时,家中要为婴儿做满月,宴请婴儿母亲的娘家和亲友,做满月时设的宴席叫“满月宴” 。
古礼满月宴请的主要宾客是婴儿母亲的娘家人,由婴儿的外婆带上众女客出席,其中要有一个15岁以下的小男孩来赴满月宴;男家则请村中梓叔及亲友 。
满月宴分为一大两小三宴,大宴为午餐正宴;小宴俗称点心,分别为婴儿母亲娘家人到家中后的接待宴和众亲友、来客下午归去时的送别宴 。
满月宴的午宴为正宴,必然是隆重和丰盛 。座席的安排:首席为由婴儿的母亲娘家来客;次席为村中梓叔;其他亲友可随意安排 。席中长者坐首位 。小宴席座位安排较为随便一点 。
满月宴正宴的菜肴安排:红锡丸第一个出桌;其次为鸡盘;再次为炆、炖、酿、炒;最后是鱼盘 。汤一般是姜酒鸡汤 。
小宴较为简单,但接待婴儿外婆等来客的小宴一定要有鸡盘、姜酒鸡、红锡圆和客家娘酒 。
来赴外孙的满月宴,婴儿的外婆非常重视,除了邀齐赴宴的亲友外,还要备办齐婴儿摇篮、背带、围被、红衫、帽子、银脚轭、银手镯,送木制或竹制的坐栏,给外孙坐,叫“登舆”(坐栏,有些地方风俗是在婴儿四个月时才送) 。
庆满月时,通常结合婴儿命名、理发等 。命名前,做祖父的会将婴儿生辰八字与算命先生,算一算四柱八字中五行是否齐全平衡,若缺一行,命名时便在名字上补上相关的字眼 。比如五行缺金用“鑫”,缺木用“森”字,由此类推 。由尊长命名者称赐名,大都按姓氏辈序取个名字,然后写在红纸上,于除夕那天或元宵上丁节那晚,贴在祖祠墙上,说是向上代祖公报丁,生女的则不必,有“重男轻女“的封建陋习在其中 。
理发则是象征性的,生育家请理发师傅或有福分的婆娘操办 。仪式是用整株有根的青葱挟住剃刀作剃头状,然后将青葱再种入菜园里,寓意孩子的头发将来如葱韭一样葳蕤 。小孩第一次理发要留“毛髻子“,直到13岁时才剃掉 。
大埔地区生育风俗之周岁礼
周岁礼,新丁酒 。婴儿一周岁时,家里为他踏粄、搓丸(糯米汤丸),要办三牲果品敬祖宗、拜神明,宴请亲朋 。外婆家是第一客人,仍要办礼物致贺 。此时,在小孩周围放置诸如笔、墨、砚、书本、算盘、小秤、刀耕火种枪、牛马之类的玩具,让小孩爬去自由抓取,看他喜欢玩什么,预示长大后从事的职业,发哪行饭 。
大埔农村,添新丁之后翌年的元宵节前,要在祖祠行“升灯”仪式 。添丁者,预先买好十二只灯笼,写上姓氏和新丁两字,这灯叫“百子灯” 。其中一只用于升丁仪式,余十一只制成一架“九龙灯”(龙头挂二灯,龙身挂九灯),有多少新丁就有多少架“九龙灯” 。族中上(享)丁之日(各姓氏日期有异,县内最早的在正月初九,最慢在正月十五)举行升灯仪式,先去祖祠敬祖宗,然后把“百子灯”挂到宗祠子孙梁的副梁上 。
【大埔地区生育风俗】 升灯时要燃放特别长的“新丁炮” 。“百子灯”的火要点到正月十五晚上,中间不能熄灭 。“九龙灯”用于集体祭祖游行 。上灯当天晚上,族人会商定由任一添丁户门口启灯游行,前往祠堂祭祖 。游行队伍行至每一新丁户门口须作短暂停留,新灯户此时应放烟花喜炮迎接,谓之接丁 。尔后自家的“九龙灯”加入到游行队伍中 。未添新丁的人家门口不作停留,但所到之户都必须燃放喜炮接丁和表示祝贺 。集体祭祖结束后,各新丁户要设酒宴请宗亲朋友饮“新丁酒”,直饮到夜阑人醉方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