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伏波庙楹联中的故事

在广西,以马援的名字、官号命名的事物不少,诸如:马留人、文渊、伏波山、伏波洞、伏波滩、伏波庙、伏波亭……等 。这些事物,各地都有一些不同的传说,国典、方志、野史、杂赋中也有不少记载 。
龙州县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伏波庙,如今虽已破烂不堪,改作他用了,但其正门和门前的两根石柱上,仍清晰可见两副对联 。
其一曰:
胜迹留双溪高标铜柱
【龙州伏波庙楹联中的故事】 奇勋开百粤直冠云台
其二曰:
聚米为山将略英雄开雒越
铭铜立柱神威赫奕护龙江
这区区四十个字,反映了古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三个历史故事 。
聚米为山自马援
指挥部队行军作战采用沙盘作业的创造者、发明家——马援 。公元一世纪初,东汉政权建立之后,不断地进行军事、外交活动,借以谋求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统一,以使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 。建武八年(公元32年)厦闰四月,光武帝刘秀亲自率兵西征凉州(甘肃省境)以隗嚣为首的割据政权 。大军抵近凉州边界的漆县(今陕西彬县)时,将领们多数都认为皇上御驾亲征,举足轻重,不必深入到偏远、险恶、阻塞的地方 。刘秀一时拿不定主意,遂召见马援(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东北),询问意见 。
马援说:隗嚣的将帅们已形成土崩瓦解之势,如果进兵,必定势如破竹 。对于凉州的敌情、地形,马援很熟悉,就在刘秀面前用米堆成山谷的形状,指出敌我双方的态势,展示大军进攻的路线,分析得十分清晰 。
刘秀说:隗嚣完全在我掌握之中了 。第二天一早大军出发,抵达高平县第一城(今宁复固原),与另一支部队会师 。接着,联军分成几路上陇山(即六盘山)趋略阳(今甘肃庄浪南);并派人送信给隗嚣的部下劝降,给隗嚣的大将牛邯封官 。于是,另十三位大将、天水郡所属的十六个县,部众十余万人全部归降 。隗嚣带着妻子儿女逃往西城(今甘肃天水市西南) 。刘秀打了一次大胜仗 。多年来沿用至今的沙盘作业的方法来部署与指挥军队作战,是马援创造的,故称“聚米为山” 。
文治武功安骆越
马援征交趾,维护祖国统一,一面平息动乱,一面恢复秩序、医治创伤,发展生产,从实际出发治理地方 。自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起,在原南越国地区设九个郡,今越南北方地区为交趾、九真郡 。东汉建武五年,锡光(陕西汉中人)仍任交趾郡太守、任延(河南南阳人)新任九真郡太守 。他俩在任期间,能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引导的办法,“教其耕稼,制为冠履,初设媒娉,始知姻娶,建立学校,导之礼义”,大力推广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逐步的进行社会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特别是任延,在九真任职四年,“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针对婚姻关系的混乱状态,任延又“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 。其贫无礼聘,令长吏(朝廷派来的官员)以下各省俸禄以账助之,同时相娶者二千余人 。”物阜民丰,老百姓皆大欢喜 。他任期届满,调回中原,因作好事,创政绩,没有请示报告,加上身体有病,被降职使用 。九真官吏百姓为之立祠祭祀 。
后来,东汉政权派任的官吏,继续在那个地区推行封建化制度,采取了强迫命令的办法 。这就与维护奴隶制度的雒将(掌握实权的当地雒越人上层贵族)们发生矛盾 。诸如:强制推行封建法律,对“所为不法”的雒将、雒民绳之以法;变革混乱的婚姻关系(群婚制),强制实行媒聘制,并命令雒将等贵族“省俸禄”以账助“贫无礼聘”的雒民 。雒将本来就是骑在雒民头上的土皇帝,怎肯奉命帮助普通的老百姓?特别是变革了实行多年的贡物制为赋税制 。当时的交趾郡太守苏定“张眼视钱”,而且为政不廉,直接向雒民收税,当地贵族的利益受到损害,因而极力的加以反对,同时,也因急促的改变传统习惯,又引起雒民的不满,社会矛盾不断加深 。东汉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苏定依“法”杀了朱鸢县雒将诗索,并惩治了其妻——麓冷县雒将之女征侧 。征侧和她的妹妹征贰以此为导火线,于十六年春二月,在麓冷县(约为今越南永富省东英附近)发难,“攻没其郡”——龙编(约在今北宁省境),赶走了苏定 。九真、日南、合浦(今广东开平、徐闻,广西防城、灵山、容县地区)等郡群起响应,攻占了六十五个县城 。东汉的官吏,只能自保,无力征讨 。征侧自立为王,建立了割据政权 。所谓物极必反,走向了它的反面 。
东汉政权绝不允许这种分裂局面的存在,不得不发兵征讨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冬,光武帝刘秀命令长沙、合浦、交趾等郡,准备车辆船只,修筑道路桥梁,打通陆路水路,储备粮草;任命韬略兼备的虎贲中郎将马援(时年55岁)为伏波将军,以扶乐乡侯、中郎将刘隆为副,并指挥楼船将军段志的水军,还沿途征召长沙、桂阳、零陵、苍梧等郡的步兵一万多人,共约两万余人、楼船(实为小木船)两千余只,溯湘江(时称湘水)、过灵渠、入漓江、下桂江(时亦称漓水)至苍梧郡广信、猛陵地区集结 。此后,兵分两路:段志率领水军自今藤县溯北流江转入南流江至合浦,再沿海边行进往交趾;马援与刘隆率领陆军主力沿浔江(时称郁水)、郁江西上,入左江 。(时称斤南水)至今龙州,再经今友谊关和平而关往交趾 。陆路军行至鸟蛮滩(横县东六十里)时,因水下暗礁累累,滩险流急,辎重难以通过,不得不暂停前进,以“铁船洗滩”疏通航道 。这时,忽闻段志病重不能指挥,马援便带领一部分步兵南下至合浦,段志病死 。于是,马援就育接指挥水军(左路军)“缘海而进,随山刊(开)道”,刘陆指挥陆路军(右路军)按原计划继续前进 。右路军进至今凭祥、龙州地区时,军粮接济不上了,幸得凭祥的班姓女头人(龙州城内和崇左驮卢旧有班夫人庙)将历年积存的大量粮食捐献给军队,支援前线,因而部队士饱马腾,才得继续前进 。
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春天,左路军与“二征”军战于浪泊(具体地点无考),号称“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二征军”大败逃散 。左路军跟踪追击,与右路军会师于禁溪口(亦称金溪穴,今名无考)再战,又号称“斩首千余级,降者两万余人”,抓住了征贰,余众又散走 。马援率军继续清剿,于次年(公元43年)正月,抓住了征侧 。接着,将“二征”斩首,并将首级传递至首都洛阳 。今越南河内南市区的征王大街上有座征王庙,传说为“二征”殉难处 。马援将部队稍事休整后,又挥师南下,进击“二征”的余部都羊(人名)等于九真郡,自无功(约今宁平省境)到居风(约今清化省境),再号称“斩获五千余人” 。至此,平息了以“二征”为首的地区性动乱,维护了东汉大帝国的统一 。
马援在交趾、九真地区活动了将近三年,一面指挥作战,一面出榜安民,恢复秩序,发展生产,为当地人民办了许多好事,深受群众爱戴与拥护 。他见西于县(今河内附近)人口密集,有三万二千多户,不便于管理,就请示朝廷批准,分设封溪、望海两个县;大军通过之后,随即组织军民整治城廓,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他还认真地对照研究当地的土章程与东汉的法律有哪些不同,找出汉律在当地难于推行的十多处,请准仍按旧制,同时向当地人申明以便约束,并设立了一峰铜柱,以资铭记(具涔地点无考) 。于是,为该地区带来安定的局面达五十年之久 。马、刘二人也分别被封为新息侯、长平侯 。
英名永垂遍南天
马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既有高尚的品德,又有聪明的才智,一生致力于维护周家统一,保持民族团结,热心发展生产造福于民 。他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后来果然病死在行军作战中,终年六十三岁 。然而,在他死后反遭诬陷,被剥夺了封号,直至建初三年(78年)才得到彻底的平反昭雪 。
人们,尤其广西人,对于这位古代的好人没有得到好报,就以他的名字或官号命名地形地物,来寄托怀念之情 。马援带来的移民和留下戍边的吏卒,称为马留人 。友谊关外的同登,古名文渊,是马援的字 。桂林的伏波山,横县有伏波滩,还有伏波岩、伏波洞、伏波亭……等 。不知始于何时,人们索性把他崇奉为神,取镇伏波涛之意立庙祭祀,希望以他的神威来保佑水上行船的安全 。所以,各地的伏波庙大都建立在临水岸上 。横县的伏波大庙如今香火很盛,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日前去参拜的人络绛不绝 。笔者曾前往横县的伏波大庙搞调查研究,得知该大庙于明朝嘉靖七年(1528年)曾扩建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群众集资加以修复 。如今前往旅游、瞻仰的人不少 。
每当庙会期间,南宁有专程客船往返,以送接游人 。龙州伏波庙石柱上的对联标明“道光二十八年岁次季冬谷旦,沭恩信生粤东南邑黄熊芳、刘进新仝敬酹”的字样,可能说明是广东的两位商人,由水上来龙州做生意,赚了大钱,为了报答伏波将军的保佑之恩,才捐献财物重建或者修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