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陕西农村丧葬习俗
停尸 人咽气之后 , 从炕上抬到搭设的灵床(板铺)上 。灵床的高度 , 依死者年纪而定 , 但最高不能超过炕沿 , 民间谓之“死人再大也不能压过活人” 。尸体的停放方向 , 一般是头西脚东 , 直身仰卧 , 脸上盖白布或白纸 。
穿老衣 人将气绝之时 , 家中晚辈们为死者剃须、洗脸、擦身、修剪指甲 , 并为其换好寿衣寿鞋 , 称“穿老衣” 。老衣须在人未断气之前穿好 , 俗谓“得季” , 实则人死体僵不易穿戴 。
点纸 人亡即烧纸钱 , 送亡灵上路 。发丧时 , 所有来宾亦要主动至死者灵前烧化自己带来的纸钱 , 并行跪拜礼 。“孝子”跪在灵侧陪祭 , 如祭者是长辈异姓亲属 , 孝子要叩头致谢 。
入服 即入殓 。亲人去世当天 , 亲属请年长者将死者放入棺材 , 停放于堂屋或上房 。
开眼光 尸体入棺之前 , 孝子用清水擦拭死者额头及眼皮 , 称为“开眼光” 。
弇棺 死者一般要停放七天 , 期间棺材不封盖 , 一是等外地亲属赶回瞻仰死者遗容 , 二是防止死者假死复活 。第七日 , 请木匠用特制木楔钉严棺盖 , 不得用金属钉子 。钉棺盖时 , 众人齐哭 , 并喊“某某(死者称谓)躲钉” 。
含玉 死者入殓时 , 亲人要在其口内放一点玉或金银、铜钱等物 , 以示来世富贵 。
老衣 人去世时穿着的衣服 。一般由亲人为其制作 , 也有自己制作的 。男人一般着长棉袍、马褂、瓜皮小帽等服饰 , 女人着老式服装 。老衣面料不用缎子 , 因缎子音同“断子” , 故忌 。不穿皮衣 , 大小衣都不用钮扣 , 只缝缀飘带 。
倒头饭 人去世后 , 灵前放夹生黄米饭一碗 , 其上竖插筷子一双 , 俗称“倒头饭” 。
长明灯 入殓后 , 在灵前点一盏油灯 , 昼夜不熄 , 为亡灵照明 , 俗称“长明灯” 。
指路 人死后 , 由“孝子”(家中长子)出屋门到西房烟囱下 , 边哭边喊三声“向西南方光明大路行” , 俗称“指路” 。:
银庙 旧时 , 城镇乡村一般都有土地庙 , 死者子孙于亲人死亡当天到庙上焚香烧纸痛哭 , 称为“银庙” 。
奠酒 出殡前一天晚 , 死者至亲好友 , 以及乡邻都来到丧家 。晚饭后 , 祭奠烧纸 , 俗称“奠酒” , 也称“辞灵” 。
引魂幡 死者灵前 , 或在院庭一侧(男左女右)竖高竿悬挂的开列着死者生卒年、月、日、时忌避等事的纸幡 。出殡时 , 一般由长孙执引魂幡于灵前 , 为亡灵“ 引路” 。
丧盆 棺前放置的供家人及亲友烧纸祭祀的瓦盆 , 俗称“丧盆” 。出殡时 , “孝子”要将“丧盆”摔碎 。
抬灵 出殡抬棺 。按规矩棺材须由人肩抬步行 , 不用车拉 , 不然则被人骂“死了没人抬” , 寓示其生前寡德 。抬棺者多为乡邻亲友 , 四人抬“一杠” , 八人或十六人轮换扛抬 , 但途中不可停歇 。
勾穴箍墓 请阴阳先生看穴地 , 请外姓人为亡者挖好墓穴 。
埋人 棺入穴后 , 先由孝子用衣襟兜土覆盖 , 然后由众人填土成坟 。填土过程中不得踩锨挖土 , 意恐伤及亡灵 。也不可把填土所用铁锨递于他人 , 意为“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
孝帽子 “孝子”、亲属或邻舍戴的用白布缝制的帽子 。死者埋葬后 , 除“孝子”、“孝女”之外 , 其余人在坟前脱去孝帽 , 拆开带回 。至亲晚辈的孝帽仍要保留 。
长孝 “孝女”、“媳妇”戴的孝服 , 戴搭头布 , 腰系孝带 。
扶山 也称“圆坟” 。下葬后第三天 , 家人要到墓地请外姓人为新坟添土 , 俗称“扶山” 。之后 , “孝子”、“孝女”等拆开孝帽、孝服带回 。“孝子”把“丧杖”插于坟头 。
丧杖 丧事期间“孝子”牵捞的木杖 。头系麻绳 , 以手牵之 , 意为“孝子”哀伤过度 , 须扶杖而行 。
爬巢窝子 丧事期间 , 无论春夏秋冬要在灵柩两侧铺麦秸做成“巢” , 孝眷跪于其中守灵 , 去乌鸦反哺之义 。
烧七 死者下葬后 , 逢单七之日都要上坟祭奠 , 俗称“办七”或“烧七” , 一般至七七而止 。
大斋 姑娘、女婿或至亲供奉的祭品 。一般用一斤重的大馒头十五个 , 生活困难时亦用大碗碗馍(形似馒头 , 但中空) , 同时带周边剪成刺状的小“刺馍”十五个;也有同时带纸幡、金银斗、童男童女的 。
念经 出殡前夜 , 亲属请僧、道念经超度亡灵 。对年轻死者 , 一般只念三卷经 , 以消除怨气;对年长者 , 要念隔夜经 , 有数十卷经文 。
撒灯 出殡前一天黄昏 , 长孙执“引魂幡”导引 , 孝子端死者生前衣物或遗像率孝眷随后 , 亲朋乡邻点火把一路扰耍至坟茔 , 为亡灵“明路” 。
神主子 死者牌位 , 俗称“神主子”或“灵主子” 。
点主 点主前 , 请人书写灵位:“显考(妣)××公(夫人)之神王”;点主时由僧、道刺破“孝子”左手中指 , 以毛笔蘸血在“王”字上点一点 , 成“主”字 。
跑桥 又称“扯桥” 。在院中以板凳搭成桥状 , 以白布扯于“桥”上 , 上点四十九枝蜡烛或油灯 。道士诵经 , 伴以鼓乐;长孙持幡导引 , 孝子端死者生前衣物或遗像率孝眷随其后 , 从桥上先缓后快反复绕度 , 引亡灵度“奈何桥” 。
报恩 为亡灵祭食 。事先于灵前设案 , “孝子”领头 , 其他晚辈依长幼辈分顺序跪于其后 , 成一列 。道士诵经、伴以鼓乐 。由两位主事者持条盘 , 盛饭菜 , 递于最后一位孝眷 , 由其双手承盘从头顶递于上一位 , 依次递于“孝子” , 献于案上 , 以谢先人养育之恩 。
小斋 一般亲属、邻舍供奉的祭品 。一般用三两左右的或素或荤的包子十五个 。
致祭 出殡起灵前对亡灵的祭祀仪式 。有上香、焚表、奠酒、跪拜、读祭文、焚祭文等程序 。
背材头 即“拉纤” 。出殡时 , 用白布三丈 , 由棺材头扯出 , “孝子”们在他人搀扶下 , 手持“丧杖” , 肩背白布 , 在前牵引而行 。
陕西人注重厚葬 , 有“埯葬半家当”的说法 , 葬礼愈厚能显示出子孙的孝心 。由于过分铺张 , 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 , 所以有“父愁子妻”“子愁父葬”之说 。
1、预制棺椁 , 早做葬服 。父母年迈过半百 , 就着手做棺椁 , 缝葬衣 , 木质讲究杉、橡、松、柏、枣 , 布衣讲究绫罗绸缎呢 。工匠会精雕细刻 , 巧夺天工 , 样式有:三圆、四平、立桩卷盖、重底重盖、栽棕拨簧、阴刻阳雕、彩绘油漆 。棺椁做成后的“交木”宴譨和做工时的饭菜要有山珍海味 , 鸡鸭鱼肉、名茶醇酒 , 着重显示晚辈的孝心 。“交木”的隆重 , 不亚于过生日 , 亲朋好友携带厚礼来相庆 , 少者数十人 , 多者数百人 。
丧服一般是5-7套 , 男的外罩长袍马褂 , 女的外罩大袄长裙 。丧衣要女儿或儿媳缝制 。
2、迷信风水 , 选择墓地 。父母殁后 , 要立即请所谓风水先生选择墓地 , 葬于何地能称王称霸 , 葬于何地能人财两旺何地不吉利等 。奠礼、埋葬等一切事宜都听风水先生的吩咐 。盖棺前的葬服穿着要由舅父和娘家人过目 。
3、子孙守灵 , 嚎淘大哭 。父母病危 , 子孙亲人要聆听遗言 , 不敢远离 , 死后守灵痛哭 , 直至埋葬 。死后七天内忌讳五代以内的亲人 , 不准闯入别人家 , 否则给人家带来不祥 。
4、出示讣告 , 筹办丧事 。墓地和葬期完全由风水先生独自决定 。讣告由他执笔 , 写清死者生卒年月日时及生平事略 , 及五代以内的孝子贤孙姓名全部写上 , 张贴于大门之外 。如有曾玄孙辈 , 却不戴孝 , 而披红纱 , 以表死者四世同堂 , 人丁兴旺 。
筹办丧事 , 首先在亲友中选择一位有筹办丧事经验的总管 , 代表主人邀请亲邻充当执客 , 分管各种后勤事宜 。
5、隆重吊祭 , 筵请宾客 。隆重吊祭 , 大宴宾客的这一日叫“奠” , 一般是死后五、七天 。事前出讣告 , 让亲友乡邻有听准备 。主人杀猪宰羊、修墓、请吹鼓手 。大“奠”之日 , 根据亲疏远近 , 尊卑贵富 , 或献猪献羊 , 或赠旌赠帐 , 或捐帛捐钱 , 或敬香敬纸 。如果是官宦人家的“官傧”事 , 则邀请有功名官爵的翰林、进士、贡生、举人、秀才 , 甚至卿相公侯 , 州官县令 , 亲临点“主”通“神” 。
大“奠”之日一般“三献礼” , 即孝子、孝孙、孝侄辈排列次序 , 分三个段次 , 行八拜九叩首之礼 。礼仪进行期间 , 孝子由一人搀扶 , 匍匐嚎啕痛哭 。
6、书写“铭旌”显扬德名 。为恭维死者 , 主人攀有功名之人 , 籍其人之官衔名望 , 请为死者赐赠四字或八字之褒扬之词 , 用金粉写在绸条幅上 , 名曰“铭旌” 。上结彩纸 , 树于大门之外 , 光耀门庭 。
7、摔烧纸盆 , 出殡下葬 。灵柩出葬之前 , 要由长子摔碎焚纸的灰盆 。灵柩使用龙杠官罩 。抬灵人讲究八抬、十六抬、三十二抬 , 鼓乐吹手 , 纸火魂幡在前 , 孝子哭丧队伍在后 , 所有孝子孝孙男女披麻戴孝各一行肩扯数丈白布 , 手持柳枝弯腰痛哭 , 缓行至墓地 。
【陕西农村丧葬习俗】 灵柩所过的路上 , 左邻右舍各家在门前烯放柴火 , 以防鬼魂窜入他家 , 带来不祥 。
灵柩入穴后 , 风水先生要在棺木上搭上罗盘 , 确定棺木的位置 。并在棺盖上放灯碗和酵面碗 。
8、掩埋死者 , 引魂归家 。由死者长子抱神主牌位或遗像 , 吹鼓手护送 , 边走边哭 , 呼唤其灵魂归爱 。行至门前 , 由死者长媳迎牌位或遗像供奉在家 。每餐在死者牌位或遗像前焚香烧纸 , 直至百日 。
9、慎终追远 , 祀奉三年 。老人殁后第一年为头周年 , 亲戚来家烧纸 。二周年一般不举行仪式 。三周年以禫服已满 , 孝事完毕 , 一般奠祭待客 , 到坟上去烧纸 。去时吹鼓手迎上祭献的纸幡供品 , 孝子穿白戴孝跟随 , 到坟前烧纸完毕 , 即脱去孝服更换新衣 , 至此服期已满 , 惟余以后的清明、寒食、冬至梦纸祭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