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新建西山万寿宫庙会

一、庙会的概念
庙会自古以来便是集群性的人神交流场所,是民众表达自己意愿的公开化场合,更是民众精神需求的重要依托 。庙会的实质在于信仰,它是一种群体性的信仰活动,既有远古社会的神灵,如盘古、伏羲、女娲、黄帝、颛顼等,又包括普通的英雄神,如部落内部所崇祀的更小单位内的祖先 。这些大大小小的祖先神,共同构成了远古人心目中的神灵世界 。
庙会的形成,是由人们的信仰所构成,人们相信“灵魂不灭”的观念 。人们还相信,人和神灵是可以沟通的 。庙会就是―种特殊的对话行为,即人神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人与先人之间或仙人之间的集体对话 。这种对话并不是单独的言语进行,而是伴随着多种行为形成浓郁的氛围来实现的 。
【南昌新建西山万寿宫庙会】 人们选择在庙会进行沟通,供奉的内容包括吃、住、行、乐等,并根据自己的想象为庙宇设计宫殿或普通房舍,为神灵设置堪称佳肴的食物以及精彩的乐舞 。庙会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庙会的巡游与敬神充分表达了祈丰收、盼腾达的功利追求 。现代的庙会功能已经出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民间信仰的庄严性与神圣性日渐减弱,庙会的娱乐功能明显增强,甚至成为普通民众扩大交往、互换信息的一种聚会场所 。
二、西山万寿宫庙会
西山万寿宫庙会活动中心在南昌新建县西山镇 。祭祀许逊是西山万寿宫庙会的起源 。许真君,晋代著名道家人物,姓许名逊,字敬之,曾任蜀郡旌阳(今四川德阳县)令,所以又称族阳先生 。他居官清廉,为民兴利除害,后弃官东归 。辞官故里后,便在新建县酉山修身炼丹 。许逊精于医道,为人治病,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蜚声远近 。晋代南昌地区有一蚊螭,播风弄雨,翻洪作浪、残害生民,许逊神通广大,将此妖孽捉住并铸铁柱将其镇于井底 。此后南昌地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许逊逝于晋孝武帝宁康二年(374年、农历八月初一),相传许逊活到136岁时,在西山得道,"举家四十余日,拔毛飞升",连家禽家兽都带去了 。"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便出于此据记载,许真君上天后,南昌人民为纪念他的治水功绩,俗定于农历八月初一许真君圣诞,八月十五为福主生日 。参加庙会的人员来自于江西省各县市,其中南昌县、新建县、樟树市、丰城市和高安市的人员居多;另外还有不少祖籍是江西省的外省人员来参加,其中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和四川的人员居多 。每年来参加庙会的人多达50万人以上 。
在许逊仙逝后的第二年,族人和乡邻为了永久纪念他的恩泽,特在他的故宅建祠纪念他,始为许仙祠,后改名为游帷观 。以后人们把许逊飞升之日定为朝仙日,以纪念许逊功德,这一习俗流传至今已有1600多年 。为此,许多人家都要斋戒礼拜,前往西山万寿宫进香、朝拜 。久而久之,外地进香、朝拜的人也越来越多 。
每年农历八月至十月,先后两个多月的时间,方圆百里的高安、上高、新建、丰城、进贤等若干个县市,都成群结队,有组织地以族、村、乡为团体,前往朝拜、进香 。商贾云集,货摊鳞次栉比,“昼夜喧闹十余里”,其盛况可想而知 。他们先去黄堂宫和梦山进香,再在西山万寿宫汇聚 。
在朝仙的日子里,村民们预先斋戒沐浴,然后每户派出一二名“善男信女”组织朝仙队 。队伍前,一人举扛会标,一人背着一条竹龙,数人敲锣打鼓吹喇叭,作为前导,紧接着是坐着独轮车的老者、幼童和步行的人们,每人手执点燃的神香一根,向西山进发 。每队一般二三十人,多的在数百人以上 。
进入万寿宫后,三步一拜,九步一跪,到殿前陈敬贡品,默念自己的心愿,祈求“福主”的恩赐,有掷艾卜祸福的,有抽签测吉凶的,有捧瓶求装“仙水”的,有托纸请神赐药的 。神像前,香火达旦,八卦炉中,纸锭飞灰;香烟缈缈,爆竹声声,丝笛荡荡,钟声悠悠 。庙会巡游与敬神充分表达了祈丰收、盼腾达功利追求 。
三、西山万寿宫庙会祭祀历史沿革
西山万寿宫庙会在唐末还属于民间性质 。进入宋代,由于北宋王朝奉行崇道政策,西山作为道教的洞天福地,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已升格为国家斋醮的坛场 。大中祥符三年(1010),真宗御书“玉隆”赐额,升观为宫 。
政和六年(1116),自称神霄帝君下凡,以教主道君皇帝自居的宋徽宗亲颁诏书,敕令江南西路集办钱粮和建筑材料运往西山,以洛阳崇福宫为蓝本重建玉隆宫,并御书额曰“玉隆万寿宫”,册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 。
南宋时期,西山万寿宫仍保持其国家斋醮坛场的地位 。由于两宋统治者的推崇,西山万寿宫庙会呈现鼎盛局面 。元朝统治期间,西山万寿宫在战火中遭焚毁,其国家祀典的地位一度颓废 。
明初,“仅葺小殿,祝厘祈祷”,未见大修的记载 。此时西山万寿宫庙会仍在进行,只是其仪式活动是由民间自行组织而已 。
明中叶以后,经过明万历十一年(1583)的重建,具有民间色彩的西山万寿宫重新兴起 。西山万寿宫由小区祭祀中心逐渐演变为跨地域的祭祀中心 。全国各地对西山万寿宫的认同,主要表现为参与各种传统宗教仪式、进香及捐款等活动 。
清初,西山万寿宫曾一度成为一片废墟,逍遥靖庐为市佣占据 。顺治十二年(1655),官方重新勘明地址,修缮宫观,召回道士,恢复祭祀活动 。
乾隆朝重建西山万寿宫后,因进香之人众多,官府发文规定设立木柜,随香客自愿捐助 。据清光绪版《逍遥山万寿宫志》卷十一记载:“州府具香烛酒币词疏,遣衙史驰献玉隆 。”在满清一代,西山万寿宫的祭祀活动,一直有官方的参与和保护 。
民国时期,西山万寿宫庙会活动由民间自发地进行 。解放以后,西山万寿宫庙会在政府的支持下,庙会有序的进行 。“文革”期间,祭祀活动遭到禁止,改革开放后,在党的宗教政策指导下,西山万寿宫祭祀活动得到了真正的恢复,使绵延1600多年的香火得以继续,西山万寿宫庙会活动得以保存 。
根据广大净明道信徒的要求,西山万寿宫于1990年开始以净明道派的辈分排序,重新沿袭了净明道派的传承方式 。以北京白云观记载的净明道谱系为标准,即“天德高无量,照明自古今,玄元闻见处,总合圣贤心,道德宏清静,法源广大成,东汉有章教,功果保忠贞” 。从“清”字辈开始承传 。
清同治《南昌县志》记载:“朝旌阳宫村人争醵钱为香会,名朝仙会 。自初一始会,或数十人或十数人 。一人为香头,前导刻蛟龙,长二三尺,佩于左一人,为香尾,殿后荷红幡,书‘万寿进香’四字,余皆缨帽长衫,鼓乐群行,示大患既平 。民气欢腾 。佩蛟龙者,谓就驯 。扰以象其功也,日数十百群,鼓乐喧阗道路 。是日多轻阴,俗呼为朝拜天 。”附近的善男信女赶去烧香许愿 。各人身穿红肚 。
领头的肩挎一条木龙,打着一面写着“万寿进香”的旗子,多数是去西山万寿宫朝拜福主菩萨(许真君),买回糕饼(称“仙果”)和木制口哨,分赠亲友 。
旧时,南昌乡民崇信菩萨,人们多崇信菩萨,尤其以中、老年人最为虔诚 。多数家庭每天早装香,晚点灯,以敬天地过往神祗 。少数人终年吃斋,叫“长斋”;有的逢观音、关公等菩萨生日吃斋,叫“花斋” 。他们相信因果报应 。故盛行“朝香”活动 。香会组织有松柏会、虚心会、吉庆会等 。
每年农历八月初一许旌阳诞辰之日,由各会首召集会员自备香纸、爆竹、锣鼓吹打,步行前往西山万寿宫朝拜“福主菩萨” 。起香日,家家户户清缸、洗皿、擦锅,并斋戒三日 。返家后“开斋” 。境内彰灵岗建有万寿宫,也朝供福主,修水、永修等地群众前来朝香上供者络绎不绝,寺前搭台唱戏,煞是热闹 。徐埠五显庙、石鼻东岳庙长年香火不断,人群接踵而至 。
四、西山万寿朝仙会禁忌:
1、朝拜前需斋戒一星期;
2、须洗澡换衣服;
3、肩上斜挂黄色进香袋,敲锣打鼓结队前往 。为了能在八月初一的清晨得到头柱香,朝拜者需昼夜不停地赶往万寿宫 。凡是得到了头柱香的人,认为是最幸运的人,比中了状元还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