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梅菜的传说


惠州梅菜的传说

文章插图
梅菜为惠州之特产 。对于惠州梅菜,有一首古诗的诗句作了这样的描绘:“苎萝西子十里绿,惠州梅菜一枝花 。”把惠州特产梅菜比作“一枝花”进行赞美,形象贴切 。
梅菜在惠州已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 。据说,人们发现、认识并初始种植它,时间就更早了 。到了明朝后期,惠州梅菜的栽培和制作已颇负盛名 。而今在惠州境内,惠城区的横沥镇,惠东县的梁化镇、大岭镇、增光镇,博罗县的龙溪镇、石湾镇,龙门县的王坪镇、永汉镇等地,均具有较大的种植规模 。其中横沥镇和梁化镇种植梅菜,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产量最多,由此也成为代表惠州梅菜的两个最重要的生产基地 。
民间关于惠州梅菜的传说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横沥梅菜和梁化梅菜两种来历的传说 。
【惠州梅菜的传说】 横沥梅菜的来历,流传最多最广的是“梅仙姑”的传说 。传说明末兵荒马乱,大批中原客籍人士为避战乱纷纷举家南迁,最早有潘、刘、卢、余姓等人家到矮陂土桥开基立业,其中一位姓卢的男子携妻儿定居于此 。卢家夫妇育有五子,年尚幼,仅凭夫君一人耕作,生活清苦 。一日她在河边洗衣,遇见“梅仙姑”赠菜种一包,是广济苍生之物 。卢夫人选定秋分时节在菜园中将种子播下,不几天即长出绿油油的菜苗 。转眼到了腊月,菜长得棵大叶肥,成熟抽芯开花,采来煮食,鲜甜嫩滑,分外可口 。于是卢夫人叫来左邻右舍一起采摘吃用,但仍剩下一片未及采收,眼见再不采收就会老掉浪费,踌躇间,卢夫人忽然想起腊猪肉,她试着将菜砍下晒干,放入陶缸加盐腌制,经过晒藏,菜干肉质呈桂圆肉油亮状,金黄腊色,香气四溢 。亲朋好友问及此乃何物,卢夫人道,是梅仙姑送的菜种,就叫“梅莱”吧 。此后经亲朋好友引种,很快在东江流域一带传开,广为种植,惠州从此有了梅菜 。
梁化梅菜的由来亦有多种传说,而与赵佗王有关的传说流传较广 。据传,赵佗率军进入东江,因遭遇缚娄古国土著人的强烈抵抗,后屯兵梁化,等待援军 。当时秦兵驻军梁化屯时,给养困难,但漫山遍野长满了一种棵大肉厚的野菜,清甜可口,士兵把这种野菜充当军粮 。援兵到来之后,赵佗挥师继续东征,军队出发前,赵佗命令士兵们大量采集这种野菜,晒干后与盐一起装船,进军龙川 。当士兵将野菜干卸船上岸时,发现菜干与盐竟然混在一起,颜色变黄,并发了霉 。士兵只能将菜干洗净煮食,却香甜可口,遂在军中和当地百姓中传开 。因为这是一种发霉的干菜,人们称之为“霉菜”,后来民间将其改成“梅菜” 。秦亡时,任南海尉事的赵佗保境安民,攻占桂林、象郡等地,成立南越王国 。据说,赵佗攻打桂林等地时,也曾用船运载大量梅菜充实军粮,故梅菜在广西、越南等地称为“越王菜” 。
以横沥和梁化梅菜为代表的惠州梅菜,是用新鲜的梅菜经凉晒、精选、飘盐等多道工序制成,因其营养丰富、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而被民间称为“正气”菜 。据说北宋的苏东坡来到惠州后,叫人仿杭州西湖的“东坡扣肉”,用梅菜制成“梅菜扣肉”,香气扑鼻,美味爽口,由此而名扬四海 。据华南农业大学化验中心测定,梅莱含糖5.7%,蛋白质5.6%,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17种氨基酸以及锌、镁等7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具有消滞健胃、消脂、降压等保健功效,被认定为“天然健康食品” 。
横沥梅菜种植的品种主要有黑叶仔、白硬仔和三连种 。2013年全镇梅菜种植面积达2.65万亩,总产量达3.2万吨,著名品牌有“悠久”、“祯州”、“梅姑”、“绿野”等 。这4个梅菜产品分别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奖项,并参加过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展出 。梁化梅菜主要品种有三联、黑叶齐尾、本土种等,2015年单造梅菜种植1.25万亩,总产量达2万多吨,著名品牌有“蔡发”、“潭喜”、“循州”、“田头”等 。梁化梅菜是最早冠以“惠州梅菜”、“循州梅菜”名牌而驰名境内外,尤其是称誉港澳台 。每年由外贸部门出口的梅菜芯达600吨以上,主要销往深圳、广州、上海、北京、香港、新加坡及东南亚各国 。
富于传说的惠州梅菜,而今全市种植面积已达6万多亩,年产量超过10万吨,梅菜已成为惠州农产品中独具特色的拳头产品,产品畅销国内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