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宁远文庙始建于中国北宋乾德三年(也就是公元965年) , 距今已有1030余年的历史 。它是我国现存文庙类建筑中(含孔庙、文宣王庙、夫子庙、先帝庙、学宫) , 始建年代最久远的两处孔庙之一 。(另一处是山东曲阜孔庙 , 创始于公元前478年资料见《光明日报》1995年第二版“文庙”一文) , 同时 , 是湖南省和中南六省区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座文庙 。(资料见《中国文物报》1997年6月1日四版)清末民初编撰的《湖南通志》一书 , 称宁远文庙为“湖湘之最大” 。
文庙是纪念和祭祀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堂 , 同时 , 又是中国古代社会里唯一官办的学校 , 是庙、学合一的教育场所 , 所以文庙又称为学宫 。它是中国儒文化的代表性建筑 , 唐代时(距今1300多年)文庙就遍布中国的州县 , 到了近代 , 文化教育再也不受封建统治的垄断 , 现代型 , 社会化的学校在中国不断增多 , 文庙结束了它作为学校这种教育场所的历史作用 , 陆续被移作它用 , 或者被拆除 , 保存不太多了 。今天 , 它成了我们了解中国建筑 , 中国教育儒文化的活教材 。
宁远文庙座北朝南 , 南北长170.8米 , 东西宽60.2 , 占地面积10282平方米 , 它采用前园后院式的建筑布局 , 为莘莘学子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 前园是树影婆娑、鸟语花香、莲荷相映、游鱼可数的优雅林园 , 后院是庄严肃穆、远离市声的读书之处 。无怪乎古人用“两耳不闻窗事 , 一心只读圣贤书”来形容当时学子们的生活环境了 。
因为宁远文庙建在地势平坦的地方 , 建筑师们为了让人们感到园林庙宇的深远 , 没有开中门 , 只在两侧开了边门 , 边门一称登圣坊 , 一称为步贤坊 , 外为砖砌门坊 , 内为角亭 。进入文庙后 ,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半圆形的水池 , 叫泮池 , 它是文庙建筑中的专用名词 。泮池象征的是官办学校 。中国周朝的时候 , 周天子办了一个四面环水的大学堂 , 称“辟雍” , 文庙则用泮池来象征它 。明、清时称考 二星级酒店 入官学者为“入泮” , 凡是新考入文庙后必须绕泮池而行方能登堂入室进入文庙 , 叫“入泮” 。后人亦有把泮池称为“学海”的 , 寓意学海无涯 , 苦读成材 。其实文庙的泮池是古建筑师们为文庙设计的消防蓄水池 , 把它设计成半圆 , 既增加了园林的艺术美 , 又可超到蓄水的作用 。你不能不叹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
泮池北面 , 一座石质牌坊就耸立在我们面前 。这座牌坊四柱三门 , 宽七米 , 高八米 。四根冲天柱上蹲着四尊圆雕石狮 , 横枋上用镂孔高浮雕的手法镂雕着“棂星门”三个楷书大字 。这座牌坊就叫棂星门 , 相传棂星就是天上的天田星 , 棂星门是文曲星进出的大门 。宋代时 , 一位皇帝把棂星门从郊外祭天的天坛移入文庙 , 意为“尊天必须尊孔” , 同时也希望进入棂星门以后的学子 , 多出人才 , 为国家所用 。
文庙内这座石质棂星门 , 石条巨大 , 在没有大型运输车辆和起吊设备的古代 , 人们是如何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安装上去的?大家可以去设想答案 三星级酒店。棂星门前有一对高1.8米的石狮 , 正在张嘴咆哮 。石狮孔武有力 , 线条柔和 , 造型生动 , 与我国北方圆雕石狮有极大区别 。从棂星门背面雕刻的图案看 , 你会发现龙在下而凤在上 , 看到这种安排 , 你也许会想起电影《垂帘听政》里的一句台词 , 这石牌坊是慈禧太后时所造 。
文庙经宋、元、明、清十余次重建、修葺 , 最后一次大修是在清同治十二年(1773年)至光绪八年(1882年) , 当时耗白银六万余两 , 前后历时十年 。现在建筑为清代建筑风格 。大修时正是西太后当权的时候 。
【湖南宁远文庙】 棂星门两边是植满松、梅、桔、樟、竹等象征品格高洁的树种 。用以警示学子们要做品德高、节气高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