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不是一回事

《礼记·檀弓》曰:“幼名 , 冠字 。”人一生下来 , 就得由父母起个名 , 这个名称为“小名”或“乳名” 。等长到20岁 , 可以绾起头发戴上帽子 , 即成人了 , 还得由父母郑重其事地为其举行“冠礼” , 再给他起个名 , 这个名就叫“字” , 也叫“表字” 。这表示他“有为人父之道 , 朋友等人不可复称其名 , 故冠而加字” 。
因而 , 古代平辈之间甚至一般关系的尊长对晚辈都要该以“字”来称呼对方 , 以示尊重 , 自称则必须用名 。因此 , “字”虽然是自己的 , 却是为外人称呼自己的时候准备的 , 自己从来不去使用 。刘备、关羽和张飞都可以称诸葛亮为“孔明” , 但诸葛亮却只能称自己为“亮” , 不能自称为“孔明” 。
【“名”“字”不是一回事】 除此之外 , 名与字之间还有别的不同功能:“名以正体 , 字以表德 。”婴儿出生伊始 , 父母和长辈显然无法断定其将来德行如何 , 因此 , 为孩子取名一般都选择意思比较宽泛的字 。待孩子长大 , 至弱冠之年 , 其个性、禀赋包括缺点已为外界所了解 , 此时 , 长辈再为其加冠表“字”就有了表扬、劝诱、敦促之意 。《白虎通义》云:“闻名即知其字 , 闻字即知其名 , 盖名之与字相比附故 。”“名”与“字”或相补、或相承、或相反、或相关、或相近 。二者在意义上往往存在着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关系 。如杜甫字子美(甫 , 男子美称)、韩愈字退之、岳飞字鹏举、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这些皆为意义相关、相补 。
名、字之外又有号 , 名字一般是父母长辈给的 , 自己不能随便更改以示对亲长的尊重 。号则是朋友或自己取的 , 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 , 更能体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