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四季姓氏

春天、夏雨、秋风、冬雪……这些字词不仅是季节和天气的名称,也是一个个真实存在的人名 。新年伊始,让我们一起到宝鸡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寻找散落在宝鸡的“春、夏、秋、冬”四季姓氏,听一听四季姓氏背后的故事 。
春 高山上的春姓人
“水眼村姓春的人不少,分为上春家和下春家两大房,共有 100多人姓春 。”陇县温水镇水眼村村民春孝文说道 。水眼村是个祖辈居于山坳之中的村落,绕着蜿蜒的公路和梯田盘旋而上,看到一股清泉从山头奔流而下,水眼村便到了 。
59岁的春忙生听父亲春己未讲,春姓人在水眼村生活已有几百年,最早有两个春姓祖先来到山上定居,两人傍山临水一上一下而居,先后娶妻生子,渐渐繁衍出一个大村落 。如今,水眼村已经有 30户春姓人 。上世纪 60年代以前,上春家和下春家有两个祖坟,均有半亩地之大,每到除夕清明,春姓后人便结伴上山祭拜先祖,还有远道而来的甘肃平凉春姓人也到水眼村来祭祖 。
关于春姓的起源,春孝文和春忙生并不清楚 。他们只知道父辈通过血脉将春姓在这个村庄里不断延续,春姓后人也是平淡地守着田地和山梁过日子,靠种小麦、种玉米、挖药材谋生 。对此,岐山县政协文史研究员、市姓氏文化研究爱好者詹生杰表示,陇县、岐山都有春姓,春姓起源说法众多 。较多说法认为春姓源自官位,西周时期设有春官制,掌邦礼,负责天神祖先的祭礼,并掌宗庙中和宗族内各种礼仪 。在春官的后裔子孙中,有的便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 。因此,春姓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
如今,政府把自来水架到房前屋后,把公路修到了山顶上,把务工信息贴到了家门口,大山与外面世界的距离也随之缩短了 。春忙生说:“我们春家人就像我们的姓氏‘春’字一样,日子过得越来越暖和 。”
夏 夏家子孙的大槐树情结
宝鸡各县区均有夏姓人口分布 。扶风县法门镇冯家村夏家组聚居着 580多名夏姓人,这里的夏姓人由哪里来?“我们村的夏姓人,离不开‘大槐树’ 。”夏家组年近八旬的夏志忠说,村里原有一棵上百年的大槐树,长在涝池边,后来枯死了 。夏家组人对槐树特殊的感情,离不开一段迁徙的故事 。当地有俗语流传:“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夏志忠听爷爷辈讲过,在明朝初年,山西一带作为元朝统治腹地,社会相对稳定,人口稠密 。而关中一带却因战争和天灾,人烟稀少,十室九空,为平衡人口分布,当地朝廷便组织进行了移民大迁徙 。这段历史背景在很多文史资料中都有据可考,《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 。”
夏志忠说,夏姓人正是在这次大迁徙中来到宝鸡的 。由于夏家祖先在山西衣食无忧,极不情意迁走 。但官府的命令却很难违背,夏姓人在平阳府洪洞县广济寺登记完之后,就被强行带走了 。广济寺旁有一棵大槐树,夏姓人回望家乡的最后一眼便是这棵古槐树,由此代代相传告诉后人:“我们是由山西大槐树迁来的 。”
与村民讲述的姓氏迁徙故事契合的是,在山西“古槐后裔姓氏表”中,夏姓名列其中 。夏姓后人夏乃平说,父辈们讲,当地人手背着走路,把上厕所叫“解手”等生活习惯,都是“大槐树”后人的鲜明特征 。通过口口相传,夏姓后人熟知这段迁徙故事,虽年代久远细节逐渐模糊,但言明了宝鸡夏姓人与山西大槐树的根祖情结 。
秋 秋家庄的神秘祠堂
与夏姓相比,秋姓较为难寻 。几经探寻,我们在陇县找到了一个秋姓人聚居地——东风镇枣林寨村秋家庄,年过七旬的秋红正老人介绍,秋家庄有 300多名秋姓村民,祖辈居于陇县 。
【“春夏秋冬”四季姓氏】 60年前,秋红正还是个爱贪玩的小男孩,村庄中最吸引他的地方便是秋家祠堂 。每逢年节,分管祠堂的叔伯会在祠堂给小孩子分发大白馍,即使在粮食短缺的年代也少不了诱人的白馍 。但这座香火鼎盛的秋家祠堂,在上世纪 50年代突然冷清破败,直至被拆除,如今的秋家老人谁也说不出原因 。
在宋版《百家姓》中难寻秋姓 。秋新智是个姓氏研究爱好者,他收集了散落在民间和资料中的秋姓来源,梳理出了秋家庄秋姓人的迁移足迹 。《路史》云:“少昊之后有秋氏 。”相传黄帝后裔少昊的后代有位叫湫胡的,在陈国做卿士,其支庶子孙把“湫”字去水为“秋”姓,世代相传 。秋姓起源地和望族在天水郡,即今天的甘肃天水市及所辖一带 。现枣林寨村秋姓人由甘肃通渭县迁到今天陇县关山,再到今天的东风镇枣林寨村 。此外,在咸阳乾县、郑州、浙江一带都有秋姓,秋姓的分布,从甘肃起到浙江是一条十分清晰的东迁线路 。秋新智发现这条线路与秦人东迁的线路是基本吻合的,秋姓与秦人的关系也成为秋新智不断研究秋姓的最大兴趣点 。
拨开文史资料,秋新智说,除过那间神秘的祠堂,秋家也有一些神秘的人物和故事 。秋新智的爷爷秋德曾是当地的乡约,在清朝末年曾在宫中当差,秋德性格刚正,看不惯清政府的腐败和懦弱,恰逢孙中山等人闹革命,秋德受革命热情感染,被革命人士说服,参与到推翻清政府的革命事业中,并身受重伤 。秋德回乡疗养时,秋新智问起爷爷的这段热血经历,秋德并不细说战场上的情节,使得这段故事蒙上了一层更为神秘的色彩 。“耕读传家是祖训,家贫莫忘育儿孙 。”在秋新智编写的《秋氏歌》里,我们能看到宝鸡秋家人可贵的劝世精神 。
冬 宝鸡难觅冬姓人
找到春、夏、秋三姓氏之后,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在宝鸡都没有寻到冬姓人 。在《宝鸡县志》记载的宝鸡姓氏构成中,也并无冬姓 。
在冬姓起源说中,宝鸡姓氏爱好者大多认同“以官名得姓”的说法 。上古时期,夏、商、周初都有掌管治理水利之官,称作“水正”;西周王朝建立后,改“水正”为“冬官”,负责掌管水利治理、土木工程、工艺制作等 。唐朝时又设有冬官正、冬官灵台等官职,由精通天文、历算、数学的学者担任,这种官称一直沿用至清朝末期 。后裔子孙中,也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的,冬姓由此得来 。
还有一个说法认为,冬姓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朝时期科尔沁蒙古冬果尔部落,清朝以后,冬果尔氏多把汉姓改为冬姓 。有资料显示,全国统计的冬姓人一共只有一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安徽、河南、江苏等地 。
詹生杰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姓因为寓意美好,所以被不少姓氏爱好者关注 。在探求四季姓的过程中,西府的村落展示着他们朴素而鲜活的面孔,我们希望这些村庄如他们的姓氏一般:春有生机,夏有繁盛,秋有收获,冬有睿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