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属于道教名山 。建福宫,始建于唐代,规模颇大 。天然图画坊,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一座阁 。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 。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 。
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内,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市区16公里 。古称丈人山,为邛崃山脉的分支 。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 。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2007年测到的数据) 。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 。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 。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 。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 。
青城山分前、后山 。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
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 。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 。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 。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 。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 。上清宫是观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 。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 。传说是"神仙都会"青城山的神仙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称为圣灯 。实际上,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烧的自然景象 。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诗圣”杜甫来到青城山写下了“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 。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
文章插图
1940年前后,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 。他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 。六十年代,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罗画巨幅《青城山全图》,供自己及家人卧游 。晚年自云:“看山还故乡青”,“而今能画不能归”,终身对故乡青城仙山充满着眷恋之情 。在中国,这世外桃源是十分美丽的 。
青城山是中国首批公布的风景名胜区之一,1982年,青城山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素有“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说 。2000年11月,青城山与都江堰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青城山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处 。因为山上树木茂盛,四季常青,故历来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 。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10余座 。建福宫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 (公元1888年)重建 。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 。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公元1875~1909年)年间 。这里风景优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画中,故将其称为“天然图画” 。
文章插图
这些建筑充分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一般采用按中轴线对称展开的传统手法,并依据地形地貌,巧妙地构建各种建筑 。建筑装饰上也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长寿和升仙的思想 。对于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的道教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
青城山因其的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道教建筑而成为天下名山,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和隐居修练之处,文人墨客们留下了的珍贵“墨宝”,为这座名山增添了丰富的人文景观 。特别是为数众多的楹联,不但赞美了青城山的美丽,还颂扬了道教思想、道教经典,表达出对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由衷的敬意,以及对国家兴衰、民生荣辱的关注 。
都江堰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今都江堰市城西 。它处于岷江从山区泻入成都平原的地方 。在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江水常泛滥成灾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成为“天府之国”,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被称为“活的水利博物馆” 。
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鱼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伏江中,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 。飞沙堰是在分水堤坝中段修建的泄洪道,洪水期不仅泄洪水,还利用水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漩涡作用,有效地减少了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淤积 。宝瓶口是内江的进水口,形似瓶颈 。除了引水,还有控制进水流量的作用 。
此外,都江堰一带还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等名胜古迹 。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
文章插图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 。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 。庙内主殿分别供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 。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 。传说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服恶龙,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 。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
文章插图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 。始建于宋代以前 。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 。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 。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 。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
都江堰水利工程以独特的水利建筑艺术创造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 。它创造了成都平原的水环境,由此孕育了蜀文化繁荣发展的沃土 。都江堰不但是世界上惟一具有2000多年历史,且至今尚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古代水利工程 。同时它还是集政治、宗教和建筑精华于一体的珍贵文化遗产 。
- 四川盐亭字库塔
- 绣川书院:四川唯一的县级书院遗址
- 北川永平堡
- 蜀中宝相庵和陈氏家族
- 青城山四绝
- 回锅肉的来历
- 四川方言里有趣的“数字风俗”
- 地震|四川地震瞬间女幼师冲回屋救人 还有学生帮轮椅同学:这些瞬间让网友动容
- 四川关于竹子的方言
- 四川青城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