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在山西当地流传着这样几句话:“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背棍爱煞人 。”一句广为流传的民谚,生动地传递出徐沟背棍的魅力,而徐沟背棍被誉为“空中芭蕾” 。这里的徐沟指的就是位于太原市清徐县的徐沟镇 。徐沟背铁棍产生于明代嘉靖年间,它本是百姓抬神祭祀求雨的一种活动,后来发展成为童男童女扮成王母娘娘、七仙女等神仙,由人抬着,在棍尖上舞蹈 。
文章插图
【徐沟背棍】 徐沟的背铁棍既区别于其他地方的艺术形式,也有类似的艺术形式,背棍比它们好就好在有三个特点,第一个叫无言的戏剧,因为内容都是取材于民间传说,传统的戏剧,但它又不是简单的把故事戏剧的某个场景固定下来,而是把戏剧的内容,人物情节,道具,经过提炼以后,浓缩成一个场景 。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四人棍叫做《凤仪亭》 。下面背棍的人扮演董卓,他手里托着一个太师椅,这个太师椅本来应该是董太师坐的,但是上面坐的不是董卓,坐的是吕布 。这里有个隐喻,就是在吕布、董卓和貂婵的关系中,吕布已经占据了董卓的位置,所以他坐在了太师椅上,吕布得意洋洋地手里抱着他的武器方天画戟,在这个戟尖上站着貂婵,而真正得意的在上面表演的是貂婵,正好三个人的神态,准确的把这个《凤仪亭》中各个人的心态和他们的前后关系表演出来了 。第二个它的特点就是空中的舞蹈 。比方说抬铁棍的,我们要求棍子要颠起来,但不是依靠人的身体颠,要求上身绝对不动,手往腰这里一推,单让棍子往肩膀上一压,使棍子弹起来以后既有弹性,又很平稳 。咱们背铁棍的第三个特点就叫做流动的杂技,看到下面这个人像大力士一样,托着个东西,上面站着一个人 。比如咱们有一个背棍叫《许仙借伞》下面的人扮许仙,手里托着一把过去的伞,就在伞这么薄的边上,站着一个白娘子,怎么站上去的谁都不清楚 。”
文章插图
“徐沟背棍”经过辈辈相传,不断创新,吸收了西方芭蕾的“托举”,民间高跷的“凌空”,形成了现在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飘逸的舞蹈动作,伴随着独具特色表演步伐,在展现艺术魅力的同时又让人为其中蕴含的民俗特色所折服 。
文章插图
- 老南京地名故事 诸葛亮与驻马坡
- 钟馗嫁妹的传说
- 山西稷山面食
- 潮州麦稿画
- 老北京的大酒缸与酒文化
- 闻名世界的农安“双塔之谜”
- 秦巴报路歌
- 舟曲民俗风情
- 方言趣谈:山西方言如何用谐音求吉利
- 海南方言岛:移民文化活化石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