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 , 沙河市安河村过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这个村庄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举行“抬九爷”民俗活动:大街小巷都红灯高挂、彩旗飘扬 , 每家每户都喜贴楹联 , 又着新装 , 整个村庄焕然一新 。
安河位于柴关东部的尖垴山脚下 , 隶属于柴关乡 , 是一个古老的山村 。每年二月二的抬九爷 , 是村里一项以祭奠龙神为中心、娱神娱人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 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 。
抬九爷活动 , 从下午到册井乡全呼村接九爷开始 , 到晚上在本村举行接驾巡街、放烟花结束 , 程序多 , 持续时间长;全村男女老少、大人小孩都参与其中 , 还吸引来周边村庄的百姓前来助兴 , 场面宏大 , 热闹非凡 。抬九爷活动寄托着山村农民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愿 , 对幸福生活、安居乐业的希寄 。独具特色的龙文化、乡味浓郁的民俗 , 影响越来越大 。
据当地人介绍 , “抬九爷”在当地村民心目中 , 是最为重要的节日 。筹划准备一般从大年初一就已开始 。经过漫长的准备过程后 , 到二月初二当天 , 秧歌队、吹歌队、锣鼓队、舞龙队、民艺队便开始依次进行精彩表演 。
当天14时许 , 安河村的小伙子们抬着黑龙、黄龙、青龙、白龙这四位护卫神 , 一路锣鼓笙箫来到全呼村 。擂鼓击锣 , 舞龙秧歌 。晚上的仪式是安河二月二活动中最热闹的时刻 。鞭炮引路 , 铜锣开道 , 舞龙队、秧歌队、锣鼓队紧随其后 , 迎灯的队伍一边走一边还有群众团体加入 , 不一会儿便汇聚成一条近200米的长龙 。
据悉 , “抬九爷”其实就是“抬九龙”的俗称 。相传 , 在元朝延祐年间的一个夏天 , 有位陕西汉中的举人杨九思 , 进京赶考落榜后 , 散心游玩至沙河 , 偶遇一老妪 , 得知老妪儿媳刁钻刻薄 , 虐待婆婆 , 便在褡裢村南幻化成一条黑龙 , 抓死恶妇 。后一路向西 , 飞至赫山九龙沟 , 并栖身于此 。因黑龙由杨九思幻化而成 , 故人们称之为“九龙”或“九爷” 。九龙飞过的村庄都建起了九龙庙 。
“抬九爷”就是保佑人们有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人们在这个时候都会尽情地投入到各种表演当中 , 不过 , 现在的人们更多的是一种参与 , 大家在一起 , 其乐融融 。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 , 使民俗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
“庸夫子”的《九爷传奇》
杨九思京都赴考 褡裢甸化龙惩恶
有诗曰:一身正气冲霄汉 , 除暴扶善道亦然 。只身化做神龙在 , 留却清名万古传 。
说延佑年间 , 皇王开科 , 一时天子举子如同潮水一般 , 纷纷云集京都 。陕西汉中府小侣村有一举子 , 姓杨名九思 , 年方十八 。生得面如红玉 , 唇若丹朱 , 两道剑眉直穿入鬓 , 一双凤眼酷似寒星 。杨九思自幼聪明绝世 , 饱读诗书 , 而且喜武成癖 , 故长到十六岁已是文武双全 , 一表人才 。
九思十八岁这年 , 正值大比只年 , 九思辞别二老径直赴京城而来 。酷暑六月 , 赤日炎炎 , 九思惟恐误了考期 , 一路日夜兼程好不辛苦 。
一日行至邯郸地界 , 九思已是唇焦舌渴 , 大汗淋漓了 。正处野郊 , 前后无村无店 , 九思只得寻株大树 , 放下行囊 , 暂作歇息这真是:“在家时时好 , 出门处处难 。谁知其中味 , 万事有定然 。”九思正背靠大树歇息 , 只见远处一挑担老妇姗姗而来 。此老妇 , 霜满头 , 背驼弯 , 一步三蹒跚 , 上身一件百衲衣 , 下穿一幅破罗衫 , 毛底坤鞋长飞翅 , 见脚跟 , 露足尖 , 抬腿三声叹 。待老妇走近 , 只见一头担栲栳 , 一头担新罐 , 杨九思心下纳闷 , 又觉得渴燥难忍 , 于是躬身上前道:“妈妈辛苦 , 在下乃是上京举子 , 眼下烈日如火 , 实在渴燥难当 , 求妈妈赐得半碗稀粥 , 小生感恩非浅 。”
老妇见此少年相貌堂堂 , 俯身相求 , 急忙放下挑子 , 一把将九思搀起 , 并说道:“哎呀 , 贵人既是口渴 , 只要不嫌弃我老婆子肮脏 , 稀粥只管喝去 。”说着 , 从栳栲里舀过一碗稀粥双手递过 。九思接国一饮而尽 。顿时 , 觉得清爽了许多 。继而问道:“妈妈 , 你偌大年纪 , 不在家中享福 , 却徒步挑担去为何人送饭?”老妇见问 , 泪水不由已夺框而出 , 长叹一声道:“唉 , 是我造罪...... 。”说毕摇头不止并挑担欲走 。
九思见状 , 知话出有因 , 上前将老妇拦住 , 再三央求老妇讲个明白 。老妇无奈 , 将心中苦楚一股脑倒了出来 。老妇就是近曹庄人氏 , 早年丧夫 , 膝下只有一子 , 全靠老妇纺线织布赚得几个蝇头小利维持全家生计 。老妇呕心沥血将儿子抚养成人 , 待娶了妻室 , 已是风烛残年 , 再也挣扎不动了 。原想指儿有望 , 不期有子不孝 , 儿媳有极为刁恶 , 终日视老母如草芥废物 , 恨其不得早死 。于是非骂即打 , 处处虐待 。今日被逼给儿子媳妇送饭 , 新罐内盛得是上等好饭 , 全是给儿子媳妇的 , 前边栳栲内的稀粥是老妇自己的 。儿子媳妇命老妇送饭时不得换肩 , 怕新罐在前溅入唾沫 , 在后放进屁去 , 所以命用新绣巾盖了 。讲毕 , 老妇已是泪水满襟 。刚才放下担子 , 已冒犯儿子媳妇 , 只怕他们知道后 , 免不得又要挨一回狠骂 , 遭一顿毒打 。所以老妇匆匆抹掉眼泪挑担而去 。
待九思回过神来 , 见老妇已经走远 。九思按奈不住心头怒火 , 仰天大叫道:“苍天在上 , 我杨九思若能化人为龙 , 必先抓其不孝之子和万恶之泼妇!......”
九思愤愤不已 , 径直顺道向前走去 。行至半日 , 渐渐进入沙邑褡裢地界 。九思正欲歇息 , 突觉心口一阵巨疼 , 刹时 , 额冷气绝...... 。
再看 , 万里晴空 , 瞬间狂风大作 , 飞砂走石 , 乌云翻卷 , 天暗如墨 。猛听震耳欲聋一声雷响 , 倾盆大雨便劈头盖脸直泻下来 。雨中 , 只见一条青龙腾云驾雾 , 从南而北 , 口中叼一汉子 , 利爪抓一妇人飞速而去 。雨过天晴 , 人们纷纷传说相告 , 方知曹庄一对刁夫恶妻俱被抓去 , 人人拍手称快 。继而 , 在沙河县西部 , 太行山中彭碯村村南的赫山中 , 见到两具尸体 , 经验证 , 正是曹庄那位老妇的一双不孝儿子媳妇 , 男的尸体完好 , 女的头则被吊在了赫山东崖半悬空的树枝上 。“吊尸崖”由此得名 。人们为追念这位侠肝义胆 , 除暴扶善的上京举子 , 结众捐款在彭碯村村南建起一座庙宇 , 后取名“野血庙 。”而后又改名为“九龙庙” 。
御封“护国灵侯” 民捐九龙宝殿
诗曰:碧血丹心鸣不平 , 只身腾飞化青龙 。八方香火日朝庙 , 万家灯火祭英灵 。首战水妖除邪恶 , 护国灵侯助大明 。
杨九思化龙惩恶 , 建祠:“野血庙” , 一时香火大盛 , 三府八县 , 善男信女顶礼膜拜 , 正是:杀猪宰羊敬三牲 , 纸铂香锞祭神灵 。山上山下爆竹响 , 沟里沟外蜡烛明 。开始时 , 人们只为纪念九思功德 , 出于一片敬仰只情 , 谁知事到后来 , 竟发现“野血庙”十分灵验 , 无论占卜问卦 , 还是拜香求药 , 再没个不准的道理;遇上干旱岁月 , 连日无雨 , 只要进庙祷告一柱香 , 出庙乌云依然生 , 人还未到家中坐 , 耳边雷声伴雨声 。“野血庙”如此神灵 , 不愁人心不诚 , 一时 , 又要与九思重修庙宇 , 再换金身 , 当下 , 有钱的出钱 , 有力的出力 , 你送梁 , 我捐瓦 , 他送灰......忙里个不亦乐乎 。
一天夜里 , 人们梦得一梦 , 要庙宇建在赫山沟底 。说起赫山沟 , 那真是鬼斧神工的险隘 , 崎岖小道九曲回肠 , 两壁山峰穿雾入云;千年古藤盘根绕节 , 一弘碧水映万颗寒星 , 怪石参差嶙立左右 , 树木叠嶂遮云蔽日;一声虎啸引四壁和鸣 , 几下雀啼召百鸟和喧 , 该是仙家胜景 , 却是人间泽地......众人正欲把料石运往沟间 , 怎奈云封沟口 , 雾锁云路 , 一时要转运如此多物料 , 谈何容易?......众人正然愁锁眉尖 , 是夜 , 一阵狂风大作 , 刹时 , 大雨如注 , 瞬间 , 沟满河平 。把个山顶之物料 , 尽皆输入至沟底 。
待到晨曦东现 , 洪水早退 , 再看 , 被冲入沟底之物料 , 竟丝毫未损 , 且条理得有条不紊 。众人无不拍手称奇;当下 , 焚香祭奠 , 鸣炮动土 , 如此不满三个月 , 正殿偏殿俱已落成 。随即雕梁画栋 , 塑像立案......这且不提 。光阴似剑、日月如梭 , 转眼已到明承化二十七年 。是时 , 黄河上游有一巨鳖 , 形大如牛 , 终日采天地之灵气 , 取日月之精华 , 渐成“气候” , 其怪常年日晒龟甲 , 暮练吞吐 , 驾风云于半空 , 喷黑气以蔽日;初时 , 残吞水族 , 渐至上岸伤马食牛 , 搅得黎民惶惶不可终日 , 一日 , 巨鳖玩得性气 , 吞吐荡浪 , 竟把个黄河护堤冲垮大半 , 顿时 , 骇浪滔天 , 一泻千里 , 沿岸之生灵俱遭涂炭 , 正是--高山变平湖 , 树木成“珊瑚” 。不见麦浪千顷绿 , 俱由一“镜”铺 。夫哭妇泪水耗干 , 妻丧夫卖身为奴 , 水内皆浮尸 , 平地难埋骨!......呜呼、哀哉;惨景难堪目睹!
话说百姓俱遭水患 , 沿途难民如果蚁群一般 , 纷纷乞逃京都而来 。消息传到金殿 , 把个明承化皇上、只吓得抖成了大风中的树叶 , 连连下旨差人去堵堤 , 怎奈洪水滔天 , 差去之队伍 , 十之有九俱被淹死 , 其决口反愈堵愈大 , 眼看着京城即将难保 , 忽闻直隶府尹奏道:“久闻赫山九爷有求不爽 , 乃是陛下臣民化龙而升迁 , 今国家有难 , 民遭水患 , 我主可发御旨一道 , 微臣愿效犬马 , 亲赴赫山 , 替主许愿 。有神龙相助 , 何愁水患不灭......”皇上闻奏 , 龙心大悦 , 即下御旨一道 , 满备纸铂香锞 , 通知沿途州、县 , 一路浩荡 , 直奔赫山九龙庙沟而来 。
皇上降香九龙庙暂且不表 , 再说 , 庙沟九爷 。一朝正受香火 , 忽然心血来潮 , 运指一算 , 即知圣上来朝 , 民有水难 , 随即驾一朵祥云面南巡视 , 不望则可 , 一看 , 心下陡然一沉 , 好不骇然:只见黄河之水四下漫延 , 咆哮奔腾似野马脱缰 , 两岸房舍俱被淹没 , 万顷粮田白浪滔天 , 顺流上寻 , 又见黑气蔽日 , 上下翻飞 , 九爷看罢多时 , 口中念一真言 , 当下 , 值日星曹即到跟前 。九爷问:“眼下南方黑气重重 , 洪水泛滥 , 黎民俱遭涂炭 , 不知何物于其作祟?”值日星曹将上界诸神一一查点 , 并未见有私离者 , 即唤来黄河两岸土地询问 , 方知就理 。即上前躬首对九爷道:“此物乃是两千年一巨鳖在兴风作乱 , 此怪体大如牛 , 色如褐石 , 一付龟甲刀枪不入 , 域区土地 , 山神 , 多受其辱 , 每每吞吐性起 , 将黄河之水搅得骇浪滔天 , 故护堤决口 , 水患漫延!”九爷闻奏 , 谢过值日星曹 , 按下祥云 , 刚要进入庙沟 , 早见旗杆执事星罗沟间两廊 , 香火缭绕袅袅升腾 , 猪羊贡果摆满神案 , 黄龙旗幡猎猎迎风招展 , 笙歌细乐不愧帝王之家......九爷听罢录事官张爷启奏 , 心里早有定夺 。待大戏三天 , 领旨官即差人抬起九爷大驾 , 拜别九爷神像 , 一路饭膳朝贡 , 露宿请安 , 直奔黄河上游堤坝决口处而来 。
不言众人一路苦行 , 非止一日已临决口处只有使里 , 登坝远眺 , 但闻,水声哗哗 , 波涛震耳 , 战马长嘶 , 俱不敢行 , 是夜 , 领旨官 , 做了一梦 , 梦中 , 见一红面神人 , 自称为赫山九爷 , 口渝:第二天让人役将其随军大驾 , 投入决口 , 决口不封自闭 , 水患当灭 。醒来 , 领旨官目视九爷木驾 , 将信将疑 , 入睡 , 其梦亦如前同 , 心下知是有异 , 即令几个胆大的随差 , 如此这般 , 吩咐一通 , 望定九爷大驾祈祷一番 , 继而 , 抬起神驾 , 直奔坝上 , 看准决口 , 有力抛去 , 说时迟 , 那时快 , 只见神驾一触水面儿 , 立即化就一条神龙 , 吸水喷雾 , 刹时 , 黄河水归槽 , 波浪骇息 。众人无不称然 。正当雀跃欢呼 , 忽见一股黑气冲天 , 一物目大如斗 , 鼓浪而来 , 随人欲退不及 , 下衣早湿大半......正危急间 , 又闻 , 水中一声巨响 , 一条青龙带起冲天水柱直奔那怪物而去 , 瞬间 , 狂风大作 , 飞沙走石 , 拍水劈浪 , 把个黄河搅了个天翻地覆 , 那怪在水内求胜不得 , 将头一仰 , 喷出一股水柱 , 随之借水腾空......青龙穷追不舍 , 忽嘶一声 , 现一身金甲 , 将头一摆碧空瞬间乌云浓集 , 一道立闪 , 夹轰天巨雷 , 将那怪从空中击下 , 当即而死 , 众人细看方知是巨鳖作怪 , 欣喜有加 , 忙向空中跪拜不选 。自此 , 水入故道 , 一场水患就此平息 。
捷报传入京城 , 龙颜大悦 , 随即赦封九爷为“护国灵侯赫山九龙大王”并亲笔御书 , 制成金匾赐于庙沟 。并赏赐重金 , 差天下之能工巧匠连夜绘成:“九梁八搭朝五殿 , 三间大庙带卷棚”图样送至庙沟 , 专人监造 。不期大功告成 , 庙沟更显得别有洞天 , 正是:除水患九爷显圣封灵侯 , 感功德重修庙宇塑金身 。
广府城以假乱真 杨九爷招亲全呼
九爷平复水患 , 皇上感恩戴德 , 御赐“护国灵侯” , 重修庙宇 , 改换金身 , 一时 , 声威大振 , 世人迂有疑难 , 总不辞千里迢迢前来求神 , 卜卦 。九爷的木制大驾更显得灵验珍贵 。抬驾求事者不计其数 , 往往是你争我抢 , 再没个闲息的时候 。
又一年 , 正值天下大旱 , 不用说九爷大驾早又被轮流抬出 。说来 , 却十分灵验;大凡为各村抬驾求雨者 , 无不雨落纷纷 , 且矮村搭界地边因未抬驾祈祷 , 倒旱得黄土如炒 。消息再经传出 , 无不视为神奇!
是时 , 广府旱象已久 , 当即广备香铂纸锞奔庙沟奉请抬大驾而来 。当九爷大驾抬入广府后 , 锣鼓喧天 , 鞭炮齐鸣 , 一派仪仗盛况自不必说 , 九爷大驾十字披红 , 游街三日期满 , 忽然乌云浓集 , 刹时天空如铅一声巨雷 , 挟来漫天雨帘 , 须臾 , 大雨如注 , 片刻 , 旱像即解 。人们雀跃欢悦 , 奔走相告 , 自此 , 把九爷大驾看得更加珍贵 , 再没个送还的意思;更有甚者 , 欲把大驾留下建庙立祠作为久迂供养 。话虽如此 , 倘若庙沟前来索驾 , 作何抵搪?终没有图死赖活 , 硬不归还之理!正然心下不决 , 忽然 , 一计涌上心头:随即聘来十名能工巧匠 , 以抬来的九爷木驾为模样儿 , 日夜兼制 , 找料加工 , 果然不出半月 , 十付木驾如期完成 , 而且 , 形态酷似 , 逼真无二 , 当下 , 心中大喜 。不言广府城主事正欲把假木驾送往庙沟 , 谁知 , 事出不慎 , 庙沟早探知此事 , 假木驾未当送出 , 早已派人来取 , 两下为此一场争执 , 互不相让 。
庙沟主事尽管知有诈 , 然一经把大驾抬出 , 竟十个丝毫不差 , 教他如何辨认 , 只好肚里暗暗叫苦 , 嘴上抱屈不迭!正然没理会处 , 忽然想起 , 九爷处事极灵 , 我何不就此祷告一番 , 求个明示 , 倘若真有灵验 , 取回真驾 , 亦在所不难!当下 , 净手焚香 , 面驾跪倒 , 口中祈祷说:“九爷呀九爷 , 如今有人借你以假乱真 , 奈何山民肉眼凡胎 , 空有双目 , 而难辨认 , 我神您若是愿留广府 , 在下虽万般不愿 , 然也只好作罢!我神若不嫌山野偏僻 , 旧居简陋;乐意和小民一同回府 , 希将真大驾向前跨出三步 , 小民当即迎驾回府 , 万望我神灵验!......”言毕 , 再三叩首鞠躬 , 谁知 , 将身刚刚站起 , 十个大驾中 , 其中一驾竟啪哒啪哒向前跨进了三步 , 庙沟主事一见大喜过望 , 随即令人上前抬起 , 嘴上说省:“打扰!”竟头也不回面西而去 。广府主事 , 眼见真驾抬走 , 奈何是九爷显圣 , 丝毫不敢阻拦 , 只好眼睁睁让庙沟来人抬去不题 。
话说庙沟主事 , 差人抬定九爷真驾一路急走 , 不期已到沙邑全呼地界 , 此时 , 抬人只觉得两肩重有千斤 , 再也行动不得半步 , 且全呼距庙沟只不过二十华里 , 近在盈尺 , 料讨口水喝 , 喘息片刻亦无大事 。当下 , 抬驾入村 。谁知亦有此念即觉步轻如燕 , 两肩陡然如没搁物 , 众人甚感惊奇 , 欣喜之余 , 早已到一家门口 , 主事令就地歇驾 , 随入舍取水润喉不提 。
再说全呼村 , 有户姓岳的人家 , 此户有姑嫂三人 , 素以好善乐施 , 常以积德为乐 , 小姑芳龄二八 , 生得可谓沉鱼落雁 , 闭月羞花 。自幼读孔孟之书 , 张大懂周公之礼 。只因兄嫂爱若掌上明珠 , 故年到十六尚未许人 。嫂嫂虽步入中年 , 然风韵犹存 , 姑嫂和合 , 甚为相得 , 一时倒成了两块分不开的玛瑙、碧玉 。
这一日 , 兄长外出躬耕 , 姑嫂正然对面针织 , 突闻街上喧哗 。二人正要看个究竟 , 只见门外进来一人道一声“打扰!”要讨杯水饮 。姑嫂素以良善著称 , 当即 , 从锅中舀出两碗绿豆汤 , 出舍送出 。当走到大门以外 , 小故眼尖一眼就望见了抬来的九爷大驾 , 只见九爷面如傅粉 , 唇若丹朱 , 两道剑眉直穿入鬓 , 一双凤眼 , 炯炯有神 , 披一件赤色道袍英姿飒爽 , 登两只云鞋干练利索...... 。看罢多时 , 不觉春心动荡 , 心下暗想 , 我奴空有一付红颜 , 且饱读诗书 , 胸富五车 , 虽是蓬门闺秀 , 但终不失小家碧玉 , 将来嫁于何人犹未可知 , 若能嫁得象九爷一样于人为善 , 忧国忧民 , 如此美貌的郎君 , 终不枉活一世!只可惜神驾乃是木制 , 若是活人岂不是好?.....
想毕 , 不觉两颊通红 , 再看九爷木驾 , 毅然两眼紧盯且颇露喜色 , 只羞得她急忙收目定神 , 掩面欲躲 , 不料其嫂子在旁早看透机关 , 一把将小姑扯过 , 快步进门 , 继而嬉嬉一笑说:“乖妹子 , 好福气!连九爷都看中你啦!这杯喜酒你教嫂子啥时吃?!......”说着两人你追我赶咯咯笑个不止 。
说归说 , 闹归闹 , 谁知 , 九爷大驾刚走 , 小姑突然闹起病来 , 开始 , 只是嗤嗤而笑 , 到后来却魂不守舍 , 晴天白日昏睡起来 , 这时其兄正好从地回来 , 见状大惊 , 嫂子就将送汤水见九爷 , 小姑思春......前前后后叙述了一遍 , 其兄知事出有因 , 正待请医调治 , 其妹恰巧睁开眼皮 , 她望了下兄嫂 , 摇了一下头 , 示意不要再为她诊治 , 然后 , 两眼一闭 , 面露笑容 , 顿然而逝 。兄嫂千呼不转 , 无奈只好作罢 。随备香铂纸锞到庙沟烧奠一番 , 待到六月十三九爷生日 , 夫妻又重入庙沟摆上三牲 , 口中默默叨念 , 邀请妹夫妹妹双双回府省亲 。
【河北沙河民俗:安河村二月二抬九爷】 是日收拾一净室展铺理被 , 供果盛摆 , 摆上脸盆、毛巾 , 以供洗尘 , 一切妥善 , 夫妻方双双安歇 。第二天清晨 , 见妹妹房中 , 脸盆之水外溢 , 毛巾却是用过 , 嫂子猛揭床被 , 见一对儿青蛇并头而卧 , 二人顿知所说不谬 。自此 , 每逢六月十三则常去省亲叩拜 , 众人到庙沟耍拳作贺 , 常通宿达旦 , 闻鸡鸣方止 。别村的雄鸡入庙沟鸣而不啼 , 惟独全呼村岳家之雄鸡则照啼不误 , 故四面八方纷纷到全呼村岳家买鸡 , 一时 , 鸡价上涨 , 岳家倒就此富庶不提 。
有了九爷是全呼村女婿的说法 , 自然按照沙河的习俗 , 也就有了每年元宵节九爷回全呼“过十五”的习俗 , 元宵节的时候全呼村要来迎走九爷 , 在全呼村的九龙庙中住到二月二 , 再被迎回九爷庙沟 。至于至于这一习俗为什么由安河村承办 , 而且迎回的九爷被接驾于安河的龙王庙中 , 还有待进一步考证!然作为一项沙河民俗被安河人鼎力传承!
- 河北任县邢家湾民俗风情
- 古代河北南和官府的祭祀典礼
- 河北南和甘水桥与澄金石
- 河北宁晋历史文化:瘿陶县改为宁晋县的故事
- 河北邢台南宫市悬空寺的传说
- 河北沙河渡口村的三个庙会
- 河北沙河庙会大全
- 河北临西乱弹
- 河北沙河渡口村风俗及邢台第一名山广阳山
- 河北临西地方戏曲《二呼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