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福山太平顶庙会

烟台市福山区(旧时为福山县 , 辖烟台)太平顶庙会 , 位于福山城东南4华里 , 在内夹河与外夹河之间有一丘陵 , 称太平顶山 。山势东西走向 , 中间高两头低 , 远远望去象一只凤凰展翅 。据万历福山县志载:山上庙宇整齐 , 古庙最早的要数龙王庙 , 始建于唐贞观年间 , 距今一千三百多年 。龙王庙旁有一座具宫廷建筑风格的戏楼 , 建在三面高 , 一面低的山坳里 , 依地势之利 , 足可容纳5万人看戏 。
唐朝初年 , 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命大将尉迟敬德在此建龙王庙 , 为什么在此建庙?据传 , 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 , 与敌交战 , 因不熟地形贪战陷入重围 , 李世民奋力杀出重围 , 来到外夹河 , 慌忙之际跃马过河钻进了芦苇荡 。敌军在后面放起火来 , 大片芦苇荡变成了一片火海 。李世民冲出芦苇荡 , 前面又碰上了内夹河 。前面是滔滔大水 , 后面是漫天大火 , 李世民不禁叫起苦来 。忽然 , 西北方向天色突变 , 乌云翻滚 , 向东南扯旗般飞来 。刹时 , 雷电大作 , 大雨夹着冰雹铺天盖地刮来 , 大雨冰雹打得敌军逃窜 , 也熄灭了大火 。忽然 , 对面河边一棵参天大树 , 迎面倒来 , 树头儿正倒在李世民的脚下 。李世民一看大喜 , 忙向西北方向参拜不已 。打马入水用手扶着大树过了内夹河 。当他来到太平顶时 , 身后大树轰然一声随水而下 。这时 , 雨过天晴 。李世民认为是东海的龙王救驾 , 所以命在太平顶上建庙 , 四时奉祀 。
【烟台福山太平顶庙会】 敕建龙王庙 , 大殿巍峨 。大门上有宋体字对联 , 上联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下联是:“波浪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院内有两株古柏 , 树旁有一敕建龙王庙碑 , 记载着唐贞观年间救驾建庙的历史 。殿堂内正面坐着一尊金身红面神像 , 像前立一牌位 , 上写“敕封东海龙王广利王之神位 。”梁上用铁链各锁着一只腾空欲飞的木雕巨龙 。
龙王庙大门配殿 , 西一间为“马王庙” , 相传是奉祀唐太宗神马之庙 。东一间为“土地庙” , 传说 , 李世民过河时 , 那棵大树倒为桥也有他暗中的功劳 。
龙王庙往南 , 依次是“三清祠”和“观音堂” , 其规格略小于龙王庙 。据县志载是金天会9年(公元1131年)的建筑 。出此殿再向南 , 紧接着是太平顶上最高最大的碧霞元君行宫 , 由前殿和后楼两部分组成 。大殿是王母娘娘金像坐像;大殿东西两侧站立着手持枪刀剑戟武士像各四尊 , 威武雄壮 , 孔武有力 。奇怪的是都缠着小脚 , 为女性之特征 。在碧霞元君寝宫 , 有一坐神 , 奇怪的是 , 旁有七八个正在揉面做馍馍的女侍者 , 其中一怀抱婴儿坐在灶前烧火的女像 , 这在山东庙宇实属罕见 。据传是烹饪业的始祖 , 福山的厨师高手 , 都到这里参拜 。内间是碧霞元君寝室 。床上放着若干双绣花鞋 , 鞋上有敬献者姓名 。传说 , 碧霞元君众姊妹十八人 , 嫁在各地 , 福山太平顶且是最小的小妹 , 当地为迎接她们姊妹相聚 , 而建此行宫的 。
大殿南两旁为东西廊房 , 内供十大阎王 。过廊房登山之巅 , 即为玉皇大帝之殿 。殿内玉皇大帝之像 , 手持圭璧 , 两目炯炯有神 , 使朝拜者望而生畏 。此殿居高临下 , 视野广阔 。凭籍地势之利 , 推崇玉帝之尊 , 可见时人用心良苦 。
此庙会为农历四月十八日 , 关于为什么要在农历四月十八日赶庙会 , 有两种说法 , 一曰李世民遇难呈祥之日;一曰碧霞元君福山小妹的诞辰日 。
上述解释太平顶庙会似觉肤浅 。其实每个庙会的建立自有其深层含义 。例如 , 福山农历四月十八日 , 正值小麦抽穗扬花之时 , 青苗作物长势喜人 。从节气看 , 时值立夏 , 正是庄稼人小闲挂锄的阶段 。庄稼人脱下夹衣 , 换夏装 , 这个时间 , 忙活了一春的庄稼人 , 来到庙会 , 相互走动交流农业技术、种子、农具、牲畜等等 。还有只需心会、不须言传的事 , 即是一些光棍汉来到庙会择偶配对确是一个好时机 。福山至今还流传着“光棍汉盼四月八山”的俗语 。
从山上的古庙群看 , 不管是龙王庙、元始道观、还是玉皇大帝、王母娘娘 , 这些寄托着我们祖先的崇拜意识的诸神 , 维系着本地区民族团结上所需的心理纽带和凝聚力 。福山乃至 胶东半岛 , 至今人们还过着四月十八日节的习俗 , 足以说明 , 我们不少的节日活动的观念 , 植根于历史文化传统 , 这些盛大的节日的形成 , 联系到著名的历史人物或事件 , 可又并非准确无疑 。对严肃的考据家来看 , 都属荒诞不经 , 缺少确证;然而民间大众却乐于接受 。所以说 , 至今还未见某个伟大者站出来 , 号召打倒“清明节”、打倒“中秋节”与此不无关系吧 。荒诞的构想丰富了节日的内涵和情趣 , 这也许就是民情风俗的威力吧 。
太平顶庙会为期5天 , 十八日这天为正会 。庙会主要活动分为两大类 , 一是文化娱乐敬神拜庙活动;二是农产品 , 大畜牲交易活动 。
旧时 , 各村在十六、十七这两天 , 在登山及庙周围划出买卖交易的范围 , 如 , 农具市、种子市、鸡蛋市、畜牲市、杂品市、绸缎市等 。十八日这天 , 日出卯时 , 吉日一到 , 前面有雷鼓开道 , 七七四十九个扎红白英雄巾 , 身系紧身腰带 , 鼓身大红色著五谷丰登福字图案 , 鼓手分成两队 , 队前有一老者为指挥 , 一声鼓令 , 击鼓者手执红绸穗木制大鼓槌 , 随着击鼓节奏腾跃前进 。鼓队后是三眼枪和吹大抬杆 , 唢呐紧尾其后 。紧接是一支庞大的仪仗队 , 举着旗、伞、钺、斧等各种仪仗;仪仗队后面是抬着猪牛羊三牲“祭品”;后面依次是各村舞龙队和狮子队 , 还有秧歌、高跷、旱船、花棍的扮耍队 。高跷多半是扮成“白蛇传”、“西厢记”等歌颂爱情神话故事为内容的片断和造型 。秧歌队后面是具有福山特色的抬阁 , 抬阁上面将五、六岁的小孩 , 扮成童男童女 , 绑在铁杆上 , 下面一个大架子(木质) , 用十几人或二十几人抬起 , 浩浩荡荡 , 甚是气派 。每一个抬阁与抬阁之间 , 往往夹着一些耍武术的人 , 边走边耍 , 步步生风、舒展大方 。在山会队伍最后面的是成千上万的百姓 , 手执香烛虔诚地紧随其后 。队伍上山后 , 便是分类拜神活动 。
如逢大旱之年 , 四乡人则成群结队 , 头戴柳枝 , 抬着全猪全羊前来祈求龙王普降甘霖 。有一些盼生子女的妇女们 , 往往先奔观音堂 , 向着身背负着许多小孩的“送子娘娘” , 在娘娘怀抱的小孩间捏一块泥吞下 , 传说即可得子 。一场庙会下来 , “送子娘娘”怀抱的小孩两腿之间身子和腿都分了家 。
还有一些家有患病的人 , 直奔“十不全”神和“齁骨神”、“筋骨神” , 传说 , 这位尖顶、眇目、塌鼻、歪嘴、斜颈、鸡胸、驼背、拐臂、瘸腿、跛足 , 集十残于一身的神 , 专门保佑人们健康的 。
这位嘴上常被上山的人们塞满面酱的“齁骨老爷” , 传说患气管哮喘的人 , 可以把喘病推给这位老爷 , 自己的病就好了 。还有在角落的“筋骨老爷” , 他身披麻皮 , 身前身后放着许多纸扎的拐杖 , 人若有腰腿痛 , 则可免去痛疼之苦 。
拜完神后便散伙 , 看大戏 。山上除固定戏楼外 , 在对面也高高搭起临时戏台 。两台大戏对着唱 , 一天唱到黑 , 昼夜不停 , 当中午或傍晚吃饭时 , 演员们便去吃饭 , 台下的人除一些年老的人去饭棚吃饭外 , 大部分手拿火烧、油饼边吃边等 。台上也不会空场 , 出来一个太监装束的人 , 一身丑装手执缨甩 , 口中念念有词 , 尽说一些如:“越冷越打颤、越热越出汗、越穷越艰难、越富越方便……”等的大实话 , 哄人笑 。
大戏唱的都是些京剧折子戏 , 如:《打鱼杀家》、《杨家将》、《三岔口》、《空城计》、《白蛇传》、《西厢记》等 , 正宗的京韵京调 , 台上锣鼓喧天 , 台下人声鼎沸 , 万头攒动 。这真是庄稼人在麦收前的一次节日享受 。
庙会期间 , 四乡外县、外省赶来参加庙会的人也很多 。变戏法(魔术) , 走江湖买野药的 , 打拳卖艺的 , 捏面人的 , 吹糖人的 , 看相的 , 批八字、点面痣的……各种玩艺应有尽有 。
最热闹要数卖各种小吃的了 , 福山是烹饪之乡 , 鲁菜(胶东菜)的发源地 , 各村的民间烹饪能手早已抢地点 , 支蓬起灶 , 煎、炒、烹、炸各种海鲜 , 还有一些卖熟海鲜的螃蟹、板子虾、对虾、海螺等海货 。面食有抻福山大面、福山油饼、饽饽、莲子、肉火烧、炸面鱼等 , 还有卖凉海菜凉粉、老豆腐等 , 真是集民间烹饪之大全的地方风味大观 。
入夜 , 是山会黄金时刻 。此时 , 戏台上名角纷纷登场 , 人们在灯火下不断喝彩 。但也不要忘记 , 在这时刻那些光棍汉和刚刚认识的姑娘、寡妇早已躲在阴暗的角落里说悄悄话……
遗憾的是太平顶的古庙群 。这自唐初、金、元、明、清一千三百余年 , 凝结着福山人民才智与聪慧血汗结晶的古庙建筑在1938年遭到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 。庙炸物毁 , 但山会的传统仍然沿袭下来 , 庙会这个具有“活文物”价值的传统文化事象 , 随着社会发展 , 变成了今日农民交换农业科学技术、发财信息、先进农业机械工具、优良品种的一种特殊贸易市场 。
一些流落在海外的老华侨及港澳台侨胞 , 回乡提起孩提时代赶太平顶庙会 , 禁不住手舞足蹈、热泪横流 , 回忆着那当年的热闹场面 。
如今 , 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 , 四面八方 , 邻县市的富了起来的农民都涌到太平顶上 , 在过去古庙遗址基石和残瓦碎砖的废墟上 , 依旧搭起台来唱大戏 , 进行着现代化农业机械贸易 。四乡八镇的农民依旧还组织传统的文艺活动、民间艺术 , 雷鼓、抬阁、高跷、秧歌、旱船 , 又登上了山 。
目前 , 福山区政府也正顺应民间习俗 , 因势利导 , 将一年一度的四月十八太平顶庙会改成全区物资交流大会 。区政府还考虑恢复山上一些名胜古迹 , 增加一个别有情趣的旅游景点 , 不久的将来 , 这里也许会变成胶东半岛一处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动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