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沁源绵上村天齐庙习俗

“天齐庙”又称“东岳庙”或“东岳行祠”,庙内供养“天齐仁圣大帝”又称“东岳大帝”,掌管着人间生老病死和阴曹地府十八层地狱 。沁源县绵上村西原建有天齐庙一座,分为上下两院,传为隋代建绵山县时所创,之后曾在宋元祜二年(1087)、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康熙四十一年(1707)、清同治七年(1868)四次修缮,后于抗战时期被日军烧毁 。千百年来,此地流传着很多敬奉天齐东岳大帝和祭祀超度亲人亡灵的习俗,同时还遗存不少民间故事、传说,为庙宇增添许多神秘色彩 。
绵上村是春秋时期的古镇,相传,晋国直臣介子推曾隐居于绵山东麓,死后葬于距绵上村二十华里的伏贵村(其墓今尚存),因此晋文公将绵上村一带封为介子推的祭祠之地 。
【山西沁源绵上村天齐庙习俗】 隋开皇六年(586),绵上村设县,管理现沁源北部地区(始称绵山县,后改为绵上县),并在村西建天齐庙,庙内设有十殿闫君及十八层地狱,方园百里甚至更远地方的亡人灵魂都要送往绵上天齐庙报到 。年代日久,围绕祭祀、超度亡灵的主题,遂形成规模盛大的古庙会 。
旧时,天齐庙每年举办两次庙会,第一次时间为三月十六日至三月二十日;第二次时间定在十月初六至十月十日 。庙会期间附近农村组织社火进香及文艺表演活动,最后一天人们抬天齐东岳大帝神位牌,出庙游行,谓之“天齐爷出巡” 。每年逢七月十五日,村中神庙管理人员还要邀请僧人、道士为亡灵做法事和水陆道场,并搭起台架,点起七星灯,超度亡灵 。
绵上天齐庙习俗历史悠久,表达了民间对于亡故亲人在天亡灵的思念和祝愿,是中华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