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砀山初一、十五不串亲习俗

砀山有个风俗:初一、十五 , 一般不会去串亲戚的 , 更不去探望病人 。说是这两天忌讳 。
“农历每月初一 , 为朔 。”“朔主北 , 主阴 。”是“鬼日” 。
十月初一 , 是标准的鬼节 , 中国人悼亡的日子 。据说此俗与孟姜女有关 。流传在甘肃西一带的《孟姜女宝卷》中 , 就有这样的唱词:“十月里 , 十月一 , 麻腐包子送寒衣 , 走了一里又一里 , 我的郎君在哪里?”待她到了筑城工地 , 得知丈夫已亡 , 便嚎啕大哭 , 竟使长城崩塌一截 。所以 , 十月一日 , 又叫“寒衣节” 。“寒衣好向孟冬烧 , 门外飞灰到远郊 , 一串纸钱分送外 , 九原尚可认封包 。”清朝《燕台口号一百首》中 , 就记载着每逢十月初一 , 到处烧纸悼亡的景象 。
正月初一是春节 , 既是人节 , 也是鬼节 。围绕它所开展的一系列风俗 , 诸如上坟、祭祖、饮屠苏酒、吃饺子、跳灶王、放爆竹、贴门神等 , 都是与驱鬼、胜鬼有关的 。
十五呢?月满月圆的日子 , 按说该无忌禁 , 可翻阅历史资料 , 依旧有所讲究 。据考:汉末盛行的五斗米道 , 把天、地、水人格化了 , 尊为“三官” , 并与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五三个月圆之期相配 , 称为“三元” 。其中 , 正月十五这天 , 是天官给人赐福 , 称“上元” , 要燃烛恭敬;七月十五这天 , 是地官给人赦罪 , 称“中元” , 要在家等候;十月十五这天 , 是水官给人解厄 , 称“下元” , 更不能出门 。所以“十五”也不宜交往 。
古时的“丢百病”习俗 , 也是凑初一、十五的夜晚 , 将平时煎药的瓦罐及残存的药渣 , 偷偷倒在路口 , 让饿鬼乞食 , 顺便把病根也带走 。
看来 , 初一、十五的确是鬼日 。串亲和看望病人 , 都会带去阴气 , 令人忌讳 。
现在讲究工作效率 , 时间观念又强 , 看望病人和朋友 , 多是抽空、挤时间、凑机会 , 顾不上查什么日子了 。但这一习俗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 , 往往误用了此日会引起人家的不满 , 一旦病人或其家属觉察出来 , 当面指出:“今是初一 , 怎么……”你也不必尴尬 , 可顺口纠正:“今是错一呀!” , 借“错”与“初”的谐音避过这一天 , 既然错一天 , 不是三十 , 就是初二了 。
【安徽砀山初一、十五不串亲习俗】 其实 , 这都是人们自我约束后的再自我解脱 , 没什么科学意义 , 即便是生理学家现在已测定出 , 日月相距最近和最远 , 都会对地球上的磁场有所影响 , 使心身不佳的人 , 情绪产生波动 , 但绝不是因别人看望而加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