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荔血故事

大荔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部 , 是黄河、渭河、洛河汇流之地 , 这里地肥水美 。
"血故事"是大荔县久负盛名的一种社火表演 , 在整场演绎中 , 象征生命的"鲜血"可是主角 。略微带着温度的猪血、鸡血 , 特制的真枪、真刀、真斧 , 在资深装扮把式巧手翻飞中 , 好端端的大活人好似被变了戏法一样 , 瞬间刀枪过背、剖腹割心 , 将《铡美案》《王佐断臂》等以斩奸除恶、忠义为国为主题的典故 , 被活生生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真与假、幻与实 , 惊与恐 , 一幕幕无声却生动的"哑剧" , 以让观者触目惊心的形式 , 让人过目不忘的效果 , 把爱国爱民的志士仁人御外侮、惩腐恶的精神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 , 激动人心 , 教育人们多兴善举 , 不做恶事 , 汲取血的教训 , 于无声处胜有声 。
正月十六 , 凛凛的冷风像一把刀子 , 吹得脸生疼 。此时的马二村 , 沉浸在闹社火的喜庆气氛中 。化好妆的"血故事"表演者 , 就像一位即将登台表演的演员 , 不论走到哪里 , 哪里都有一大群"粉丝" , 前呼后拥 , 直至表演开始 。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 冬日里寂静的村子沸腾了 。男人女人 , 老的少的笑靥如花 , 不约而同涌出家门 , 异口同声地喊着:"看血故事走!"在马二村 , "血故事"可是秘传的拿手绝活 , 世世代代口授相传数百年 。马二村隶属于官池镇石槽街道办 , 是马坊渡村一分为二的产物 。马坊渡的由来 , 是因为地处沙苑地区腹地 , 而牧草肥沃的沙苑地带是历代帝王的马场得名而来 。如今 , 马二村是传承大荔"血故事"为数不多的地方 。
鲜活、逼真、神秘 , 是大荔"血故事"无法褪去的特色标签 。
"鲜活"更多是因为这种另类的艺术与独居地域特色的戏曲文化紧密结合 , 相互延续 , 相互成全 。于是 , 发祥于大荔的同州梆子戏 , 成了一道绕不过的坎 。相传 , 自春秋时期起 , 同州梆子就出现在大荔当地 。这种古老的戏曲 , 昌明于隋唐 , 盛行于明清 。自然而然 , 盛于明清、始于明清 , 让两者之间似乎有了某种盘根错节的联系 。一折戏 , 演尽沧海桑田 , 一则则贯穿古今的鲜活故事 , 为"血故事"延续着艺术生涯 。而"血故事"这种根植在民间的"草根艺术" , 用自己独有的表演方式 , 演绎着一幕幕脍炙人口的戏文 , 让一个个经典历史人物深入人心 , 为同州梆子注入源源不断永不枯竭的动力 。
血的出现 , 让这种特殊的民间艺术裹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 。神 , 因为出乎寻常;秘 , 皆因不公开的技艺 。
一把大铡刀劈入脑门 , 满脸血流 , 脑浆四溅;一把剑穿肚而过 , 柄在前 , 刃在后 , 晃晃悠悠 , 肠子都露出一大截……一个个血肉横飞 , 惨不忍睹 。这一切显得阴森恐怖 , 让人真实到害怕 。逼真的视觉冲击 , 让"血故事"表演神乎其神 。
断足剁手、倒插入磨 , 这些以假乱真的场景 , 全靠化妆把式使出来的"看家本事" 。用来化装的鲜血及肝肠等内脏 , 均来源于事先宰杀的猪、羊、鸡等牲畜;而断臂残肢 , 则是用荞麦面等捏制成的;道具看似神秘 , 实际上是特制的 , 比如铡刀铡人 , 其实就是铡口刃那儿按照额头的轮廓留出口儿 , 其他的道具 , 如刀、枪、剑头是分为两截的 , 化装时 , 用胶水等粘贴在表演者的"伤口"处 。
化妆间是绝对的秘密基地 , 除了主要装扮把式、助手和装扮者外 , 任何人不得靠近 , 尤其不允许女人在场、窥视 , 更不许女人接触装扮的任何物品 。行事越是神秘 , 就越能勾起众人偷窥的小念头 。调皮好动的熊孩子们 , 火急火燎地守在围的严严实实的化妆间前 , 伸长脖子 , 眯起眼睛 , 巴望能透过门上不足一尺宽的缝隙 , 想把这掌握表演"生死"的秘密 , 狠狠地瞧个清楚 。然而费尽周折 , 却没有一丁点的收获 。不过 , 这可没有让熊孩子们泄气 。当身着鲜血、装扮骇人的演员们粉墨登场 , 像一颗重磅炸似得误落入人群 , 唏嘘声、惊呼声 , 嘈杂一片 。
大荔'血故事'讲究'不闹十五 , 闹十六' , 意思是说 , 正月十五不动血 , 害怕触犯神灵 。所以 , 基本都是在正月十六和正月十七表演 。还有 , 在出芯子的前一天 , 必须要祭风神 , 抬出一两台芯子响鞭 , 敬神以求活动过程平安 。”血故事“犹如一个庞大的血祭仪式 , 善良淳朴的人们以血祭神灵 , 祈望神灵赐福保佑 。
大荔“血故事”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张文选说 , “血故事”的逼真在于装扮把式的技能 , 核心主要在“破血”和“装扮” 。而这种“绝活”是血亲单传 , 只传男 , 不传女 。在先辈的口传手授下 , 一代一代密传下来 。此外 , 装扮的特制刀、枪、铡、剑等道具用料非常讲究 , 有许多行规和禁忌 。张文选说 , "血故事"的扮演者大都是处于36岁或48岁的本命年 。据说 , 本命年人见了刀、枪凶器可避凶险 。再比如 , 装扮把式前一天得净身沐浴 , 且将他隔离于社火装扮场内 , 装扮当天鸡鸣之前 , 装扮把式和他的助手在特定的地方 , 将家禽宰杀 , 并将肝、肠、心、肺用红托盘盛好 , 盖上红布 , 鲜血盛于专用器具之中 , 以备装扮之用 。这些说不清、摸不透的行规 , 又平添几分神秘 。
2011年 , 大荔"血故事"被列入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陕西大荔血故事】 娱乐与教化是众多艺术存在的意义 , "血故事"也不例外 。试想 , 在农耕时代 , 没有报纸 , 没有电视 , 更没有电影 , "血故事"中那些铡头、挖眼、剖腹、换肠、剁脚、断手等恐怖场景 , 通过装扮把式逼真演义 , 夸张地展现在老百姓眼前 , 不仅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刺激和内心深处的震撼 , 也充当着活灵活现的"法制教育" 。“血故事”看似血腥和残忍 , 其实则用“血淋淋”的场面 , 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 , 什么是假、丑、恶 , 弘扬正气促和谐 , 于无声处胜有声 。资深装扮把式张扎良说 , 血故事虽然看起来恐怖 , 但是其目的在于惩恶扬善 , 许多村民也会用"血故事"里的故事教育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