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的历史( 二 )


然而 , 一战结束之后 , 全世界兴起一股反对战争的潮流 , 中国的军国民教育思潮也一度衰弱 。1919年 , 一项权威调查结果表明 , 教育界普遍认为:“现在欧战之后 , 军国民教育不合民本主义 , 已为世界公认 。我国教育宗旨 , 亦应顺应世界潮流 。”至1920年 , 全国教育联合会议把“尚武”从教育宗旨中删除 。随后 , 1922年颁发的《壬戌学制》取消了“军国民教育” , 学校军训又随之停滞 。
民国时期军训不及格不能考大学
军训的重启是在1929年 , 其时 , 日本对中国虎视眈眈 , 军事教育重新受到重视 。当年1月 , 国民政府颁布了《修正高中以上学校军事教育方案》 , 其中规定 , “凡大学、高级中学及专门学校、大学预科并其他高等以上学校 , 除女生外均应以军事教育为必修科目” , “每年暑假期内 , 各校学生应受连续三星期之严格训练” 。
1931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高中以上学校加紧军事教育的通令》 。希望通过军事训练 , “锻炼学生身心涵养、纪律、服从、负责、耐劳诸观念 , 提高国民献身殉国之精神 , 以增进国防之能力” 。
当时 , 所有大学、高中等学校的男生均应以军事教育为必修科目 , 每年暑假进行连续三周的军训 , 教官则由陆军学校毕业生担任 。
训练项目包括传授军事学识的技能和培养优良德性及生活习惯 , 前者包括学科和术科 。学科有步兵操典、野外勤务、射击教范、防空常识、战车常识、卫生急救等 。术科有徒手教练、持枪教练、测图实施、弹药射击、夜间演习等等 。
当时的军训成绩考核极其严格 , 不及格的学生要随下一届学生重新训练 , 若至毕业时仍不及格 , 则不准毕业;凡高中以上学生军训不及格者 , 不得投考大学 。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 全国统一的军训中断了 , 直到抗战胜利之后才重新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