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归元寺属曹洞宗,又称归元禅寺,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汉阳城内翠微路上 。归元寺与宝通禅寺、溪莲寺、正觉寺今称为武汉佛教的四大丛林 。
归元禅寺创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归元寺之名取佛经“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之语意 。占地4.67公顷,有殿舍200余间 。1922年建的新阁是归元寺的一大宝藏,初藏经外,还有佛像、法物、石雕、木刻、书画碑贴及外国友人赠品 。又两件令人惊叹的珍品:一是在长宽不过6寸的纸面写着由5424个字组成的“佛”字 。写着全部《金刚经》和《心经》原文;二是血书《华严经》和《法华经》 。建筑布局分为中院、南院、北院三组 。中院有放生池 。池两侧为钟鼓楼,正中为韦驮殿,再进是大雄宝殿 。其南北两厢为客堂和斋堂,其后为禅堂 。南院罗汉堂供奉有500尊以脱塑工艺制作的罗汉塑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中国传统塑像艺术中的上品 。北院有藏经阁、大士阁、翠微井等建筑 。藏经阁一层为陈列室,陈列有北魏石刻、唐代观音及历代雕塑的其他佛像,以及各种珍贵法器、字画等;二层收藏佛教经典7000多卷,其中有印度、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国刻印的经卷和贝叶经 。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开展宗教活动的重点寺庙 。现任住持是隆印法师 。
文章插图
归元寺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个各具特色的庭院组成,分别拥有藏经阁、大雄宝殿和罗汉堂等三组主体建筑群占地面积17500多平方米 。山门之内是中院,院内有钟鼓楼、斋堂、念佛堂等建筑,还有翠微泉、翠微古池、翠微亭等景观 。院内梅花、桂花、玉兰、紫薇等百花吐艳,松柏、棕榈相映,山石盆景相辉,形成景色宜人的“翠微妙境” 。这里的翠微泉,泉水晶莹澄澈,取之不竭,经有关部门检测,泉水里含多种营养成份,适合酿制各类饮料 。翠微亭边的墙壁上,镶嵌着白光的《翠微泉》一诗 。
归元寺创建以来,迭经战乱,屡败屡兴 。归元寺是清顺治十五年(1658)浙江僧人白光、主峰来此创建的 。现存建筑,系清同治三年(1864年)、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及民国初年陆续所建 。新中国以来,政府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文物古迹,不断对归元寺进行维护修聋,使归元寺的面貌为之一新 。
文章插图
从1973年至今,归元寺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大雄宝殿、藏经阁、五百罗汉堂、大士阁、钟鼓楼、翠微亭等建筑翻修一新 。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中国重点寺院 。归元寺现占地面积17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万多平方米 。现有僧人数十名,住持为隆印法师 。寺内古树参天,花木繁茂,泉清水绿,曲径通幽,被称为“汉西一境” 。
归元寺以建筑完美、雕塑绝妙、珍藏丰富而声震佛门,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许多外国游客包括各国政要如柬埔寨西哈努克国王、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等都曾先后来此观赏,并分别向该寺赠送礼品 。
北院的主要建筑是藏经楼,是一座两侧五开间的楼阁式建筑,高约25米,顶为大脊,鱼角搬爪,飞栱飞檐,古朴玲珑;当面为四柱通天,双凤朝阳,五龙戏珠 。整个建筑精巧壮观,金碧辉煌 。这里藏有许多佛教文物,除藏经外,还有佛像、法物、石雕、书画碑帖及外文典籍,是国内收藏佛像较多的一个佛寺 。1935年太虚法师出访缅甸时,仰光的佛教徒赠他一尊1吨多重的玉石雕成的释迦牟尼佛像,就供奉在这里 。这种佛像在我国只有三尊,其他二尊分别列供于北京和上海 。藏经阁里收藏的佛经有:清代《龙藏》一部,宋代影印本《碛砂藏》一部,清末民初上海印《频伽藏》一部 。另外还有两件珍品:一是清光绪元年(1875),湖南衡山69岁老人李舜千书写的“佛”字 。“佛”字是在长宽不超过6寸的纸上,由《金刚经》和《心经》原文共5424个字组成 。每个字只有芝麻大,肉眼分辨不清 。用30倍放大镜看,笔力挺秀,是书法珍品 。另一件是武昌僧人妙荣和尚刺血调和金粉抄成的《华严经》和《法华经》,字体娟秀,堪称精品 。
文章插图
藏经阁1920年至1922年兴建,是一座两层五开问的楼阁式建筑,高约25米,顶为兽头大脊,鱼角搬爪,斗拱飞檐,古朴玲珑,当面为四柱通天,双凤朝阳,五龙戏珠 。整个建筑、门扇窗牖,涂朱绘彩,刻画镂雕,精巧壮观,金碧辉煌,是武汉市唯一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物 。这里珍藏着许多佛教文物,除《藏经》外,还有佛象、法物、石雕、木刻、书画归元寺碑帖及外文典籍等 。
藏经楼收藏的佛教造像有来自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炳灵寺及各地千佛洞的石佛、石刻 。艺术风格多种多样,有鎏金、银、铜、石刻、木刻、瓷塑、泥塑、牙雕、玉雕等多种质地,还有一些是东南亚各国的赠品 。是国内收藏佛像较多的一个佛寺,部分文物是国内外少有的珍品 。如藏经阁正厅陈列的一座玉石雕成的释迦牟尼佛像,重一吨多,雕工细腻,技艺精湛,是1935年太虚法师访问缅甸时,仰光的佛教徒赠送给中国的 。象这样精美的玉雕佛像,国内仅有三尊,另两尊分别在北京和上海 。再如南北朝时埋藏的石刻观音像,姿态轻盈,髻结敞胸,身佩缨络,手携净瓶,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还有两尊红木雕刻的达摩像,是清康熙初年的木雕精品,两尊像,一坐一立,富有个性,生动表现出达摩面壁九年,闭目冥思、超然物外的形态 。
文章插图
藏经阁里收藏的佛经有:清代《龙藏》部,共714函分作48个柜子储藏 。宋代版影印本《碛砂藏》一部,计593函 。清末民初上海印《频伽藏》一部(缺“寒”字一号) 。清末民初商务印书馆影印日本版《续藏》和《大正藏》各一部 。此外,还有两件令人惊叹的珍品:一是清光绪元年(1875年)湖南衡山69岁老人李舜年书写的“佛”字经,这个“佛”字是在长宽不超过六寸的纸上,由《金刚经》和《心经》的原文共5424个字组成 。每个字只有芝麻大,肉眼分辨不清;若在三十倍放大镜下观看,每个字都一丝不苟,笔力挺秀,实乃书法珍品 。另一件是民国初年(1915一1924年),武昌僧人妙荣和尚刺血调和金粉抄成的《华严经》和《法华经》,字体娟秀,堪称稀有 。
藏经阁内收藏的法器有宝塔、香鼎、净瓶、衣钵、锡杖、念珠、如意、铃杵、毗卢帽、袈裟等 。所藏宝塔均为小型,有清代捕木刻制的七级佛塔,有楼阁式的七如来塔,各高约2米制作精美 。还有铜质的佛牙塔、舍利塔和佛骨塔以及日本、东南亚各国赠送的佛塔 。
鼎类有宋乾德年间(公元963—968年)制造的陶瓷香鼎,粉白色,由盖、身、座三部分组成 。盖中小孔四周满布云纹,鼎身两侧赘以兽头双耳,基座上沿是楼空之垂栏,栏内梅花盛开 。制作极为精巧玲珑 。还有明宣德年间碧绿瓷鼎和清朝铜质香鼎等各代佳品 。瓷瓶有明代碎纹瓷和天兰瓷净瓶,清代钧红瓷和彩釉花的净瓶 。
文章插图
藏经阁还收藏了许多书画碑帖 。收藏的名书画共有一百多幅:有元代的黄子久、王蒙、吴仲圭、倪云林等人的山水画,有明人朱在、程正揆、王铎、石涛、董其昌及清人禹之鼎、高其佩、郑板桥、王翚、沈南苹、何子贞等人的山水人物、楷草隶篆和翎毛花卉作品 。寺内还藏有唐代书法家褚遂良的《圣教记序》和柳公权的《金刚经》等正楷拓本和珂罗版本以及释怀素的草书 。褚、柳书法以轻便刚劲著称,而怀素的草书则以挥笔似画闻名,都有较高的书画价值 。清代释竹禅绘画的十八罗汉像和五百罗汉谱,吴兴沈铨所绘“鹿鹤同春”五彩画、明代书画家孙志、王宠用菩提树叶绘制的菩萨像谱,唐代阎立本绘画石刻观音像等,都刻画入微,形态逼真,堪称艺术珍品 。更为名贵的是宋代古拓本《禹迹图》和《华夷图》,详细记载着我国古代山川、河流、沙漠、湖泊、地理,记述了上自汉武帝时开拓西域,下至唐宋时代对长城以外各地的治理等大事,是两幅十分珍贵的历史图案 。
文章插图
南院的主体建筑是罗汉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咸丰二年(1852)毁于兵灾,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建,1902年完成,至今有二百年历史 。民间有句谚语:上有宝光(成都),下有西园(苏州),北有碧云(北京),中有归元(武汉) 。是说这四个寺院的五百罗汉堂是最具代表性的,是佛教塑像的精华 。中国汉地佛教供奉五百罗汉是从五代时开始的 。当时,吴越王钱氏在天台山方广寺造五百铜罗汉 。五百罗汉的名号,最早见于五代的《复斋碑录》,惜今已不存 。另有南宋绍兴四年(1134),高道素所录《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碑》,将五百罗汉一一起名造姓 。归元寺的罗汉堂布局成“田”字型 。四个小天井给庞大深邃的殿堂提供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 。罗汉依“田”字排列,殿堂里尽管安放了五百尊尊者塑像,却没有拥挤之感 。这种建筑格局既巧妙又合理 。这里的五百罗汉是湖北黄陂县王代父子用九年时间塑成的 。黄陂至今是湖北的雕塑之乡,有悠久的泥塑传统,技艺娴熟,艺人辈出 。据《归元丛林罗汉碑记》,归元寺的五百罗汉,是以南岳衡山祝圣寺的五百罗汉石刻拓本为依据,进行加工提炼,创造而成的 。工艺上采用“脱胎漆塑”,又称“金身托沙塑像” 。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后用葛布生漆逐渐沾巾套塑,称为漆布空塑,最后饰以金粉 。它的特点是抗潮湿,防虫蛀,经久不变 。两百年间罗汉堂几次受水灾侵袭,但水退后罗汉仍完好无损 。
文章插图
归元寺的罗汉堂是一座新奇的艺术宝库 。门前的门联是:“普天供应大阿罗汉;都离方广来往归元” 。楹联是:“从白光开创以来,祖德惠灵长,迄今三百余年,重新广厦供罗汉;历同治中兴而后,人心沉弱,愿将二十八品,普济群生-华” 。门联和橡联都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曹生谦题写的 。
罗汉堂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咸丰二年(1852年),毁于兵燹,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重建,1902年完成,至今有一百年多年历史 。罗汉堂布局成“田”字型建筑格局,“田”字四个口为四个小天井,给庞大深邃的殿堂提供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 。罗汉依“田”字排列,殿堂里尽管安放了五百多尊塑像,却没有拥挤之感 。这种建筑格局既巧妙又合理 。
归元寺五百罗汉是湖北黄陂县王氏父子用九年时间塑成的 。黄陂至今是湖北的雕塑之乡,有悠久的泥塑历史传统,技艺朔熟,艺人辈出 。据《归元丛林罗汉碑记》,归元寺的五百罗汉,是以南岳衡山祝圣寺的五百罗汉石刻拓本为依据,进行加工提炼,创造而成的 。工艺上采用“脱胎漆归元寺塑”,又称“金身托沙塑像” 。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后用葛布生漆逐层沾贴套塑,称为漆布空塑,最后饰以金粉 。它的特点是抗潮湿,防虫蛀,经久不变 。两百年间罗汉堂几次受水灾侵袭,罗汉满堂漂,但水退后罗汉仍完好无损,可见雕塑工艺之高超 。
文章插图
走进罗汉堂,无不被它们的生动形象所感染 。只见有的盘腿端坐,有的卧石看天,有的研读佛经,有的驱邪除恶,有的勇武,有的温良,有的天真憨厚,有的饱经沧桑,个个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如第四百六十三尊罗汉是陀怒尊者,周围有6个童子,为罗汉挖耳,掩嘴,遮眼等,称“六戏弥勒” 。“六”即眼、耳、鼻、舌、身、意 。它告诫佛门弟子,不要为凡情所染 。塑像中把孩子的天真烂漫,娇稚顽皮和罗汉的慈祥憨厚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又如第三百五十尊罗汉是大药尊尊者,法相所现正面跏跌坐,禅坐于藤条大椅上,双手笼于袖中,神清气爽,宽额亮目,才思敏捷 。诗云:灵山有路千万险,矢志不移志更坚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飘云万里天 。意在告诫人们,实现人生目标的路上总会有荆棘和坎坷,但你需要的是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勇气,只要你能够跨越,终会有千江水月的风景和坦荡无垠的心境 。“数罗汉”是人们游罗汉堂的趣事 。据说我们任意从一尊罗汉开始,顺下数完自己的现有的年龄,这最后一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便可昭示数者的命运 。这一活动为人们参观罗汉堂增添了不少乐趣 。罗汉堂外侧地藏殿内,供奉着地藏菩萨 。殿内的木刻神龛为佳品,其间斗栱飞檐,鱼度搬爪,双凤朝阳,飞龙滚柱,浮雕垂柱,花草人物,均极为精巧玲珑,为国内少有的艺术珍品 。
文章插图
中院的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 。该殿初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后经多次维修 。现大雄宝殿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修 。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坐像,两侧为其弟子阿难和迦叶像 。释迦偏袒左肩,结跏趺坐,庄严静穆 。佛像后背是用樟木雕刻而成的“五龙捧圣”的图案 。佛像前还有韦驮、弥勒、地藏像 。佛像后是一组海岛观音像 。只见海岛观音赤足站立,左右侍立着一龙女和童子,背后是一面高达八尺的泥塑悬崖峭壁,足下碧波万顷,怒涛汹涌 。整个塑像向前倾覆 。人们仰视上去,归元寺只见观音衣袖似在飘动,正在汹涌的波涛上迎面向你走来,增加了宗教艺术的感染力 。佛像前的供桌,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木刻珍品 。供桌高4丈8尺,横阔1丈2尺,深宽2.5尺,前嵌垂栏,宽1.5尺,高0.6尺,其间分为五格,深画镂空 。图案描绘的是唐玄奘取经回长安时,君民夹道欢迎的场面: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西游记》人物,有李世民以下文武百官、侍卫、庶民百姓;有亭院殿墙,车马山水,幢幡宝盖,香炉蜡台等一应俱全 。综观全图,繁复活泼,盛况空前 。垂栏下沿为五龙云彩,周围匝绕,以四虎腿支地,生动有力 。相传这一樟木雕刻由十人历时一年才完成 。
【湖北武汉归元寺】 大雄宝殿前的韦驮殿内,供奉着一尊木雕韦驮像,身着铠甲,手持宝杵,威武挺立,用我国古代武将形象表达了古印度神话中“四大天王三十二将”之首的0神形象 。这座木雕系用整块樟木雕成,线条刀法都是唐朝风格,是归元寺的艺术珍品,也是我国雕刻艺术品中的一件宝贵遗产 。(摄影:影中笑)
- 湖北襄樊古隆中
- 湖北房县野人洞
- 湖北恩施巴东无源洞及传说
- 湖北襄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武汉热干面的来源典故
- 湖北房县玄武灯舞
- 湖北竹溪婚嫁习俗
- 湖北竹溪丧葬习俗
- 湖北华中屋脊神农架名称的由来
- 湖北罗田风俗:接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