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文庙又名“府学宫”,坐落于安顺市东北之黉学坝,占地约8000平方米,是一座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庄严典雅的古建筑群 。
安顺文庙依“孔明丘”的缓坡而建,按规制沿中轴线对称布局建筑,形成了一座典制齐备、布局严谨、捭阖有致、工艺精巧绝伦的府级文庙 。到如今仍保留着明、清文庙的历史原貌 。是中国现存最精致的文庙 。
文庙始建于明代洪武初年(约公元1368年),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毁于兵燹,天启上年(1624年)重建 。后经清康熙七年(1668年)、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道光十七年(1837年)几次增建、修复,臻于完备,现存建筑22处 。198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西南民族地区较早建成的文庙之一 。有“黔中儒学圣殿”、“中国现存最精致的文庙”、“石雕艺术的殿堂”之美誉 。
文庙前有一座照壁,形如巨大门屏 。文庙进门处有“礼门”、“义路”,分别为垂花门 。“礼门”、“义路”间,耸立一堵透雕石人、石花墙,称“宫墙”,上方横额书刻“宫墙数仞”四字,宫墙左侧脚下,竖一块条形石碑,刻“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在此下轿马”称为“下马碑” 。
府文庙共有四进 。第一进分上下两院 。除第四进不复存在外,其余三进基本完好 。由于就坡而建,四进建筑物也随之升高 。入得文庙正门至第一院落,内有半月形水池,称为泮池 。池上横跨一座三孔石拱小桥,第个桥孔上方嵌有石雕龙首或狮头,各各俯视水面 。在古代,凡中秀才得从石桥上过,名“游泮” 。过泮池桥,可见棂星门,那是一座颇雄壮的石雕牌坊,两侧还有称为节孝祠和名宦祠的建筑,硬山顶式 。
第二进大院东西两端,分别建一幢单间重檐歇山顶亭阁,称“桂香阁”,“尊经阁” 。是祭祀时张榜公布祭孔官员名单处 。今桂香阁尚存 。沿九级石阶上,有一座面阔五间悬山顶式建筑,名“大成门”,又称“戟门” 。大成门明间有一对大可合抱、高三米多的巨大楹柱,是整石深浮雕式盘龙石柱,柱础石狮背驮巨龙 。狮首相对,龙身腾跃,气势非凡 。
【贵州安顺文庙】 第三大院,是由正殿(大成殿)、两庑和大成门合围而成的一座四合院 。大成殿是面阔二十米、长五间歇山顶式石木结构大殿,建在两米高的石基上 。过去殿内供奉孔子、“四配”、“十二哲”牌位 。大成殿前廊为一列透雕花落地门窗 。殿前明间檐下有两根檐柱,是用两块巨石透雕镂成的盘龙大柱,柱础为石雕狮子,柱高近五米,直径约八十厘米,工艺精湛绝伦 。两条石龙宛如从天而降,龙身时隐时现,龙首遥相呼应,栩栩如生 。柱础石狮为雌雄二狮,雄狮足蹬绣球,雌狮怀哺幼狮,口含铜铃 。二狮背负万钧,昂首奋吼,形象骁猛异常 。它们与大成门外的另两根石龙柱,同被称为“文庙四大石雕瑰宝” 。
大成殿前廊檐墙处,左右开一门,第四进由此进入 。院中原有“崇圣祠”已毁 。
安顺文庙石雕,体裁广泛,技法多样,图案生动,寓意深远 。尤其是大成殿前一对有着600年历史的整石镂空雕云龙石柱,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天圆地方”的天地观,而且集多种精湛石雕技法于一体,为如今国内绝无仅有 。相传,该柱工酬以石粉计付,寸粉寸金 。著名古建筑专家单士元、祁英涛先生考察安顺文庙时,曾为之惊叹,夸赞为“石雕艺术的殿堂” 。
安顺文庙是中国西南民族地区较早建成的文庙之一,是明王朝为永镇边陲,“以怀柔而教化边夷之民”,实施“移风善俗,礼为本;敷训导民,教为先”政治手段的反映 。充分体现了明清儒文化由中原向西南边远地区延伸发展的历史 。是研究西南地区庙堂文化最好的实物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