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锦鲤”崇拜


中国人的“锦鲤”崇拜

文章插图
关于对鱼的崇拜,可以追溯到六千年以前,我们在西安附近的半坡遗址上就发现了许多鱼纹彩陶,形象丰富,有十多种,其中就有著名的“人面鱼纹图形” 。而鲤鱼在鱼类中领袖群伦:《尔雅》把它放在鱼类之首,《本草纲目》把它列于31种鱼之冠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鲤鱼不仅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更同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产生了深厚关系 。
一、鲤鱼崇拜的发展历程
在周朝,人们就对鲤鱼非常重视,把鲤鱼当作名贵的佳肴,只有在国王的盛宴上才能享受到这种美食 。根据《小雅·六月》的记载“饮御诸友,炰鳖脍鲤 。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和《诗经·陈风·衡门》“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都可以看出人们对鲤鱼的喜爱,以及鲤鱼的名贵 。
春秋时期,鲤鱼已经成为一种很贵重的馈赠物,是尊崇的象征 。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就是因为鲁昭公在他儿子出生时送给他一条鲤鱼,孔子以此为祥瑞,就给儿子取名“鲤” 。而且送鲤鱼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风尚 。
【中国人的“锦鲤”崇拜】 鲤鱼既然可以作为一种礼品用于赠送,有时献鱼者在赠鱼给某人时,为了让他更好地明白献鱼人的心意,往往会附带一幅手书放在其中,慢慢地,这种做法成为风气,所以后人往往称书信为“鱼书” 。而鲤鱼也渐渐成为书信的使者,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中就有记载:“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秦汉时期,出现了很多关于鲤鱼的传说,把鲤鱼进行神化,赋予了鲤鱼许多非凡本领 。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鲤鱼跃龙门传说,道人琴高乘坐赤鲤升天的故事,到后面普通捕鱼人子英乘坐鲤鱼成仙的故事 。在古代传说中人们认为乘鲤可以升仙,是因为他们认为鲤鱼有灵性,能通神,可达“两极”“两界”,所以人们可以乘着鲤鱼升天,成为神仙 。
魏晋时期,道教从汉末就把鲤鱼定为圣物 。而晋人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又使鲤鱼同孝道发生了联系 。在崇尚孝道的古代,这种传说往往会成为统治者要极力宣传的对象,所以鲤鱼与孝道联系就更加紧密了 。
唐朝,用国律形式把鲤推崇为国鱼,是我国尊崇鲤鱼的极盛时期 。由于鲤鱼为道教圣物,又是诸鱼之首,又因“鲤”与唐王室和道祖老子“李”姓同音,唐朝推崇道教,神化李姓,对鲤鱼大力保护和尊崇;除此之外,唐朝还推行鱼符,作为权势和身份的象征;而且信使“双鲤鱼”发展到唐代,在唐诗中又衍化出了“双鲤”“双鱼”“鲤鱼”“素书”等众多和鱼有关的指代“书信”的意象 。
自唐以后,鲤鱼崇拜走向大众化、民间化,形成各种民间风俗和艺术 。从唐代开始,“烧尾”“烧尾宴”即成为因高升、显达来办宴会的名称 。清朱彝尊《饮毛检讨寓斋》之一:“城隅烧尾宴曾同,六载同来就菊丛,”现在,人们遇上升迁,孩子考上大学等喜事,也为他们庆贺,宴请宾客 。
很多地方至今都流转着鲤鱼崇拜的各种形式 。武夷山的五夫镇至今还有古老的龙鲤戏 。在福建周宁县普源村有一条“鲤鱼溪”,溪中鲤鱼成群,村民不能捕食,当鱼自然老死后,还要由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仪式,敲锣打鼓设祭品,将鱼烧后埋葬,每年的清明节,村人都要到鱼冢去祭祀 。
在浙江其它一些地区,每年除夕要举行“祝福仪式”,将一条活鲤以红绳穿过它的背鳍,悬挂在木头做的龙门架上,再用红纸贴住它的眼睛,象征来年幸福安康 。在今陕西洛川人的婚俗里,新婚妇女在端午节时须同娘家人同吃先蒸熟再炕干的鲤鱼馍,儿童还要鱼模挂在胸前 。而江西吉安的鲤鱼灯表演流传至今,在年节灯彩表演中备受欢迎,并在08年被收录入国家文化非物质遗产名录 。
鲤鱼不仅在风俗中备受宠爱,还被民间工匠们请到了各种雕刻艺术中 。有不少人们的门柱、砖雕、屋顶、石雕中,都可以看到鲤鱼的形象,这些鲤鱼都具有一定的含义:如象征飞黄腾达、功成名就的“鲤鱼跳龙门”,希望日子富裕红火的“年年有鱼”等 。说到民间吉祥图案中的鲤鱼,更是无处不在,年画、窗花,剪纸、雕塑、织品、器皿等,随处可见鲤鱼的身影:“连年有余”“娃娃抱鱼”“富贵有余”“莲里(鲤)生子”“五鱼戏莲”……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二、鲤鱼崇拜的原因
鲤鱼作为一种吉祥之物,被人们运用到生活的各个层面,那么为什么人们对鲤鱼如此崇拜呢?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鲤鱼自身的特征 。鲤鱼颜色美丽、味道鲜美,受到人们喜爱,被称为“诸鱼之长”;它能在水中自由自在游玩,这种能力让备受水灾之祸的人们羡慕,崇拜,认为它能够镇压水患,保护平安;鲤鱼多子,繁殖能力强,成活率高,生产能力低下的古人们都希望多子多福,子孙满堂;鲤鱼喜欢成群结对,又离不开水,人们用鱼水之情来比喻人际关系,并引申到夫妻恩爱、姻缘美满 。
第二,宗教的神化和统治阶级的推崇 。道教将鲤鱼定为圣物,是得道之人成仙的坐骑;唐朝把鲤鱼奉为国鱼,并推行鱼符,作为权势和身份的象征 。宗教和权力的推崇,使得鲤鱼在人们心中更加神化,对鲤鱼的崇拜更具有权威性 。
第三,文学的渲染和传播 。各种文学作品对鲤鱼的描述和传承,加深了人们对鲤鱼文化的理解和推崇,也使得鲤鱼崇拜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代代相传、流传深远 。
第四,汉字谐音的运用 。“鲤”与“礼”“利”的谐音,“鱼”与“余”的谐音,“吉利(鲤)有余(鱼)”“年年有余”“莲里(鲤)生子”“五鱼戏莲”等等,人们把这些美好的祝愿都通过鲤鱼的“吉祥语”表现出来 。
总之,鲤鱼崇拜流传深远,鲤鱼这种生物,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蕴含着子孙绵延、丰收富裕、高升显达、孝顺多福的意义 。人们对鲤鱼的崇拜,其实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