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古城墙 城墙共开六门并修建六座城楼

昆明的建城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初,楚将庄率兵入滇,建滇王国,在今晋城筑城建都 。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在今昆明城区筑拓东城 。元朝开始,昆明逐步成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
明朝灭元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将傅友德、兰玉和沐英率师进入昆明,结束了元朝梁王在云南的统治,留沐英镇守云南 。次年,沐英在昆明废弃历代土城,修筑砖城墙,并将圆通山圈入城内 。
有民谚道:“昆明城内三山一水 。”即圆通山、五华山、祖遍山和翠湖 。明朝修筑城墙总长九里三分(约4443米),高二丈九尺二寸(约9米),城墙共开六门,并修建六座城楼 。
当时昆明城为方形略扁,东门名威和门,俗称大东门,在今小花园一带;东北门名为永清门,俗称小东门,在今圆通公园大门前,圆通街东口;北门名为保顺门,俗称北门,北门街因此得名,在北门街尽头、圆通山西北门口;西南门名为洪润门,俗称小西门,在今人民中路西口一带;西门名为广远门,俗称大西门,在今文林街与建设路口的新建设电影院前一带;南门名为丽正门,俗称近日楼(大南门),现在东寺街文化步行街上新建近日楼,旧址在今南屏步行街东口 。据《昆明县志》记载:“各门均有楼,分别为殷春、壁光、拓边、康阜、眺京、向明(清初改为近日) 。”
明代云南(昆明)城墙,环城有河,可行舟船 。外通重关,跨隘衢市,城外街道宽一丈有余,分为三道,行走其道,视人而分,仕官行左,商族行右,王公贵人行中,等级分明 。明代砖城的城区面积约有3平方公里,城内衙署、官邸、寺庙、王府、巡按察院、都察院、市政司署、提刑按察司等集中在今正义路、庆云街、景星街、甬道街和威远街一带 。
清朝先后对昆明城墙修葺过23次,并对城内外街道进行了较大改扩建,城郊设3坊24铺,街道150多条,巷道400多条 。
1922年,因市政建设需要,开始拆除城墙,先拆除南面一段,开辟一门,纪念护国起义成功,命名此门为“护国门”(在今南屏街下穿道口东北侧),俗称小南门 。继之又拆除丽正门,保留“近日楼” 。1930年拆除正义路以东、护国路以西城墙,填河建路,取名南屏街,今改为南屏步行街 。
【云南昆明古城墙 城墙共开六门并修建六座城楼】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拆除护国门至圆通公园的城墙,修建青年路,随后又拆除近日公园至小西门、大西门至圆通公园、小西门至大西门的城墙修建道路 。从此,昆明古老城墙消失(现仅有圆通公园东北角尚有一段存在),成为不再有城墙封闭的现代都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