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观察 “数字候鸟”助力海南自贸港科技创新

本文转自:南海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6月5日消息(采访人员苏桂除)一群鱼儿正在海洋里游弋着 , 海底世界妙趣横生……更让人大开眼界的是 , 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 , 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虚拟仿真出来的 。
采访人员走进位于琼海市的海南数字孪生与智网互联创新实验室 , 看到该实验室正在通过三维仿真和大数据建模等方法 , 对海洋鱼类和生活环境进行数字构建 。 该海洋生物多样性展示和生态环境修复科普等应用场景即将落地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
南海鱼群数字化虚拟仿真 , 是该实验室与南海博物馆合作的其中一个项目 , 该项目可在海洋生物科普、深海探索体验、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制订等工作中提供实际应用 。
新海南观察 “数字候鸟”助力海南自贸港科技创新
文章图片
数字孪生赋能琼海高效农业 。
现已初步形成南海鱼类的数字孪生基础素材库
据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海南数字孪生与智网互联创新实验室主任罗训教授介绍 , 南海鱼群数字化虚拟仿真项目 , 首先由南海博物馆专家对鱼类资料进行系统整理 , 然后由动画师对各种鱼类进行几何模型、运动动画设计 , 计算机科学家提供鱼群体行为建模算法 , 最后以二、三维仿真鱼的方式进行逼真呈现 。
“团队目前已完善了90多种南海鱼类的资料和数据 , 初步形成了南海鱼类的数字孪生基础素材库 。 ”他说 , 实验室研究人员目前完成的人工智能算法已覆盖了觅食、聚集、分离避障等鱼群状态行为 。
同时 , 该实验室还与南海博物馆合作推进了另一个海洋数字孪生项目:南海贝类知识图谱和可视化资源库 。 该项目旨在借助三维仿真技术对南海贝类进行数字还原 , 同时构建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查询的数据库 , 以解决有孔虫、贝类研究过程中标本采集和储存难的问题 , 在海洋生物科普、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约70种贝类模型的制作 , 构建了基本库分类 。
新海南观察 “数字候鸟”助力海南自贸港科技创新
文章图片
数字孪生技术虚拟仿真海洋环境 。
很多项目可通过“候鸟”专家远程协作方式完成
罗训是天津理工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 作为海南省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 , 他认为尽管疫情阻碍了人员往来 , 但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 , 很多项目可以通过“候鸟”专家远程协作方式完成 。
新海南观察 “数字候鸟”助力海南自贸港科技创新
文章图片
新海南观察 “数字候鸟”助力海南自贸港科技创新】罗训带领团队正在做南海鱼群数字化虚拟仿真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