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从大胆抢人,到大批“毕业”,互联网巨头裁员真相( 三 )



究其原因 , 一方面是随着公司的发展 , 管理层级变多 , 导致人效降低 。 另一方面 , 新科技的发展 , 让很多好处直接到了消费者的手里 。
“人效只要低了 , 企业就会出局 , 什么样的组织都没用 。 ”《华为组织力》的作者、华为前人力资源副总裁吴建国认为 , 大厂裁员的一个重要逻辑 , 就是为了提升组织的效率 。
在吴建国看来 , 向华为学习 , 是提高人效的一个路径 。 华为有句话:“五个人的活 , 四个人干 , 花五个人的钱” 。 华为也经历过很多人事调整 , 也有遗憾 , 但大家清楚自己能获得更多收益 。 特别优秀的员工离开公司 , 不是因为裁员 , 而是因为公司不敢裁员 。 一个不敢裁员的企业 , 留不住特别优秀的员工 。
05、不可避免惠普创始人大卫·帕克在《惠普方略:比尔.休利特和我的创业之路》中提出 , 企业家都是爱惜人才的 , 但企业活的时间越长 , 越会发现裁员可能是一个很难避免的动作 。
不论是工业时代的代表IBM、GE , 互联网公司雅虎 , 还是眼下的特斯拉 , 都发生了大裁员 。

1981年4月 , 45岁的杰克.韦尔奇成为GE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兼CEO 。 但摆在他面前的是 , 117岁的GE , 内部各个业务机构臃肿不堪 , 对市场反应更是迟钝 。
以旗下一家飞机引擎制造工厂为例 , 韦尔奇发现 , 一个锅炉就有4个层级的监督者 , 签发一份文件 , 到自己办公桌上时上面已有16个人的签名 。 为此 , 他大刀阔斧的改革 , 把8个管理层级压缩至3到4个 , 减掉了10万多个工作岗位 。 在卖掉价值近100亿美元资产的同时 , 新添置了180亿美元的资产 ,
这种大换血的做法 , 起初并没有获得企业内外充分地理解 , 人们送给他一个“中子弹杰克”的绰号 。 但是到2000年前后 , GE市值从最初的13亿美元跃升至4800亿美元 , 一度登上公司全球排名榜首 。
韦尔奇在《赢》一书中说 ,解雇别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 甚至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 因为 , 无论是表现不好而被解雇 , 还是经济不景气而大量裁员 , 扮演恶人角色的人都会感到内疚和焦虑 , 而被要求离职的员工 , 更有可能要面对职业生涯最糟的一天 。
06、主动比被动好每一波创业浪潮的背后 , 伴随的都是裁员潮 。
2000年 , 互联网泡沫破灭 , 刚刚成立1年多的阿里还没有找到赚钱的方法 , 不得不开始第一次大裁员 , 员工从365人降到150人 , 每个月的支出也由200万美元降到50万 。
“我们当时犯了很大的错误 。 我们跟任何人一样 , 一有钱 , 我们请高管 , 请世界500强的副总裁 。 可最关键的时刻又要做决定请他们离开 , 这是最大的痛苦 。 ”马云回忆说 。 马云与这些被裁掉的员工情同手足 , 但还是同意了裁员 。 因为他知道 , 如果不做这样的手术 , 可能阿里巴巴就没了 。
2008年 ,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 , 受影响的阿里B2B销售端业务线开始裁员 , 由原本15000人最后只剩下1000多人 。 但这并没有阻止它在之后的10年里成为最重要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

腾讯历史上也有过两次大规模裁员:第一次是搜索业务不做了 , 第二次是电商业务不做了 , 都进行了5000~6000人的裁员 。
大厂在裁员的同时 , 往往也在招人 , 因为它们在进行业务转型 。 最典型的案例是2010年 , IBM三年之内裁掉了11万人 , 招进9万人 。
人力资源专家景成芳认为 , 企业主动做调整 , 远比被动更好 。 企业倒闭对社会的影响和冲击更大 。 如果能够通过正常调整动作 , 让企业能活下来 , 对大多数人来讲其实更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