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一生简要概括?苏轼一生,及其创作历程


九嫂原创——修订改编自九嫂自己的文史著作《走进宋词》

苏东坡的一生简要概括?苏轼一生,及其创作历程

文章插图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同样,中国的唐宋也是一个这样的时代 。
苏轼,无疑就是这样的时代诞生的这样一位巨人 。
北宋中、后期,帝王更替频繁,政治气氛风云际会,外患危机频繁发生,革新派和保守派的斗争也日趋激烈,朝野内外社会动荡不安 。
所有的爱国志士或因治政方略得不到认同而焦灼,或因壮志未酬而忧愤,或因遭遇不公而抑郁 。其中的文学志士们在感叹江山如此多娇之时,尤加同情百姓疾苦、关心社稷荣辱,忧虑江山安危 。他们无法在朝廷畅所欲言时就只好借助于文学抒发胸臆,歌颂江河大地的美丽妖娆,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于是,一位英俊潇洒又气吞山河的英雄男儿耀然词坛,豪放词迥然而出,文略恢弘,气魄冲天,跨越时空 。他就是苏轼 。
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在今四川省)人 。三苏之苏洵长子,苏辙之兄长 。苏轼幼时得其母程氏亲授,勤奋好学,青少年期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1054 甲午 皇佑六年19岁的苏轼取妻眉州青神王方女王弗 。
苏东坡的一生简要概括?苏轼一生,及其创作历程

文章插图
嘉祐二年(1057)二十岁时即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士及第,极得主考官欧阳修赏识 。授河南府福昌县主簿 。1064年,5月,27岁的苏轼其首任妻子王弗(时年26岁)病逝 。
1069 (熙宁二年 )32岁 的年苏轼还朝,因与王安石相左,被迫任监官告院 。宋仁宗赵祯时,他曾提出过补弊匡时的措施 。1071年,苏轼因上书谈论新法之弊,更是惹恼了王安石,他自请外任杭州通判,后改任密州、徐州、湖州知州 。任地方官期间,他体恤民情,改革邑政,颇有政绩 。
尽管如此,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被贬任密州(山东诸城)知州 。正月,或许是每逢佳节倍思亲,苏轼夜梦亡妻,感叹路远无法去坟茔前悼念,伤感难抑,遂夜起伤感而作此词 。(苏妻及苏父坟茔均位于当时汴京南部不远今河南平顶山郏县)
《江城子》[北宋.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
苏东坡的一生简要概括?苏轼一生,及其创作历程

文章插图
这首词被世人公认为是最好的悼亡词 。上阙写思情,是下阙中致梦的缘由;下阙写梦境,是上阙思情的结果 。爱妻逝世十周年时,因仕途坎坷或是生活某时困苦,而突起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从思情到情切如梦,梦中还乡,看到爱妻正梳妆,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情感起伏层层推进,愁绪绵绵而步步加深 。
其实,作者在对亡妻的悼念里还糅杂了遭遇坎坷、政治失意的凄凉 。情感悲凉沉郁,让我们禁不住边读边唏嘘 。这首苏词既有婉约的情感,也有瞰视景物的大气,豪放词的气度 。
同年(1075年)冬天,东坡约好友猎于密州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账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东坡《与鲜于子俊书》)即: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
熙宁八年(1075年)前后,大宋西北边境,宋夏战争频发,而且多数战争都是以宋朝赔款讲和作为结局 。这首词,通过出猎场面描写的铺垫,抒发了作者渴望亲临战场、卫国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从“鬓微霜”,一步跨到“持节云中(今山西大同)”联想起不辱使命的汉代冯唐;以“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奋愤,发遥望西北,定射天狼的气概 。全词感情奔放,气概豪迈 。
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之一,但是苏轼也有多情阴柔的情感特质,也经常用婉约、含蓄的笔墨抒写婉约情感 。
写于《江城子.密州出猎》之后的第二年(1076年)春的《望江南.超然台作》则写的细腻入微:
“春未老,
风细柳斜斜 。
试上超然台上望,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 。
以风细、柳斜、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等春天细雨的特有景观,从小处着笔烘托一种烟雨春愁 。
具备从细微入手,精雕细琢,小微知著,莺莺啼啼所说心中细腻感情这种特点的词,在苏词中还真不多,其于元祐二年(1087年)和友人章质夫的词《水龙吟》,可能是唯一,但也别有风致 。如其中句“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说明苏轼的艺术风格是豪放为主,多样兼顾 。
苏轼是文学大家,各种写法皆为表达所用,并不拘泥于格律和风格、流派的约束 。如《水调歌头》就是明显的例子: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惟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苏东坡的一生简要概括?苏轼一生,及其创作历程

文章插图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仲秋,苏轼酒醉情怡中写下了这首不朽的中秋词篇,它和作者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作者最杰出的代表作,久负盛誉被千古传诵 。这首词,就是作者籍情抒发,恣意洒脱的有感而发,上阙仰头凝目月亮问天,即由邀约朋友酒中仲秋赏月时的一句感慨而起,一泻千里,激情澎湃 。此阙豪迈、奔放 。
下阙低首睥睨月光游移庭间,从转朱阁,进雕花门窗,到照映离人无眠,到感慨月亮为了何事总是在人们分别时你就圆?紧接着退位感慨;最后发一句流传千古的结语 。此阙,含蓄委婉,百转千回 。
无疑,东坡先生的此词既是豪放,又是婉约,但又既不是单纯的婉约,也不是单纯的豪放;它是一双绝美情侣——“豪放”携了“婉约”,飘飘洒洒到人间,撒一地大气、洒脱与烂漫馨香,气韵轩昂便糅杂了阴柔含蓄馥郁了天地之间 。
恣意洒脱,纵横捭阖,文思泉涌;既观察入微,感情细腻的婉约含蓄,又俯瞰世界,大气磅薄的豪迈抒发是苏轼的写作特点 。在他的词中,婉约、豪放就像一双亲密热恋的情人,手牵手,心贴心,彼此忽前忽后,婉转变幻,只为抒情 。
再如:“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琦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水调歌头》)等等都是流传千年的传神佳句 。
当然,苏轼终究还是一位心怀壮志的英雄男儿,在其作品中豪放的还是站主流 。像“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还是少数 。
尽管宋时代男子留恋穿行于烟花柳巷算是非主流的时尚,但是,除却个人家庭传统、道德约束和个人价值取向的因素之外,苏轼农民子弟小农业主(应该是归类地主)的家庭和生活环境制约,其年轻时并未有像晏殊、柳永等那样的歌宴烟花经历 。入仕后,又因半生的仕途失意,经常的颠沛流离,其作品最多是抒发孤寂不平之情的,缺的是艳歌花词 。对仕途的看淡就放松了情绪,心灵变得旷达、空灵而质朴,词风游弋于婉约、豪放之间,像: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
惟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 。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
苏东坡的一生简要概括?苏轼一生,及其创作历程

文章插图
读着苏轼的这首词,我们不由得就想起了中唐诗人刘禹锡那首脍炙人口的《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轻快俏皮,“双关”明朗,隐喻巧妙,素来被人们所称道 。这首苏词恰有异曲同工之妙 。除了这两首词,另外此间反映苏轼此种情绪的还有他的一首诗: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耐客思家 。
但是,仕途失意,壮志难酬,对于一个理智图伟的人来说,旷达只是自我开脱,洒脱也是对外伪装,其实内心还是痛苦的 。空灵只是一种无奈而已 。
二、
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 。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因语言流露出的个人感情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又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被以“讪谤朝政”罪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获释后被贬任黄州团练副使,移汝州 。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 。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苏轼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 。幸亏宋太祖赵匡胤时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他才算躲过一劫 。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 。“乌台诗案”最终的结局是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 。
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不仅心灵受着煎熬,物质生活也极端困苦 。此间,苏轼的几位亲人相继去世 。
三年后的秋天,47岁的苏轼又到黄州赤壁山游玩散心,面对“赤壁”古迹,怀古伤今,各种滋味涌上心头 。半生的厚积犹如火山爆发,高峰终于崛起,先后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 。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
苏东坡的一生简要概括?苏轼一生,及其创作历程

文章插图
作者抒写了对山河的热爱,对周郎豪情的仰慕,历史与今天、江山与英雄,洋溢着高亢的抒情格调 。其次是气势磅礴的景物描写 。起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劈空写来,江山人物,气势雄浑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天堆雪”,奔腾的江潮中挟带着人生的浩叹、历史的沉思,写景大笔淋漓,令人目眩神摇,创造了奇伟磅礴的境界,形成了迥异于“婉约”词的鲜明“豪放”风格 。
毋庸过多解析,此作是苏轼一生的代表作,也是当之无愧的宋词的顶峰,更是宋词豪放派的巅峰之作 。
但是,我们不无遗憾的说,苏轼之后的千年封建社会发展期间,包括辛弃疾在内,中华大地上再没有出现一位相当于或者超越苏轼成就的词人 。
可以看得出,苏轼的词作具有代表性的,大都是创作视野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看出,豪放词的所表达的思想意识和抒发情感,都是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大都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心社稷荣辱,关注百姓疾苦,胸怀壮志,正义凛然 。
1087 年(元佑二年)高太后听政,52岁 的苏轼终得以复京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 。旋即又因反对司马光尽费新法又遭到旧派疑忌,遂又自请外任 。后被召回,即又于哲宗亲政时被流放岭南惠州、琼州七年,处境极为困厄 。徽宗即位后,遇赦召还 。第二年,即公元1101年7月28日,一代词人苏东坡与世长辞 。林玉堂在《苏东坡传》中评价苏东坡,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千年来始终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 。
苏轼多舛的命运不仅让我们深深地叹息,然而,却正是他这样苦难的经历客观上成就了苏轼不平凡的文学功绩 。这正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 。
苏轼是宋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他以卓越的天才、广博的学识、开朗的胸襟,写出了大量辉煌的诗、文、词,表达了自己一生的真实经历和和丰富的思想情感 。苏轼词内容广阔,气魄雄伟,语言朴素,一反过去绮罗香泽及离情别绪的局限,是宋词空前的划时代的革新者,也使宋词得到了深远的的发展,成为宋词“豪放派”的扛鼎巨匠 。
苏轼让“豪放派”率先成为宋词发展的“引擎”,并引领和携手了“婉约派”成为并蒂花、情人星,共同闪耀在了华夏文学的天空 。同时,也让“词”这一文体真正的得以和“诗”并驾齐驱,成为中华文化奔涌前行的两架马车且动力十足 。
【苏东坡的一生简要概括?苏轼一生,及其创作历程】
苏东坡的一生简要概括?苏轼一生,及其创作历程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