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猪怎么饲养方法 猪饲养技术论文

急需一篇“猪”的论文
我的空间里有,请检查一下 。标题是“聪明猪”,谢谢!http://104420865.qzone.qq.com/在线:论中国古代驯化家猪内容提要:猪是中国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有证据表明磁山遗址的猪是在8000年前驯化的 。对肉类资源缺乏和粮食过剩的被动应对可能是家猪出现的主要前提 。家猪的饲养经历了“依赖”、“初级发展”和“发展”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中国新石器时代猪、羊、山羊是中东最早驯化的动物 。然而,猪的驯化不仅出现较晚,而且没有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除了狗之外,猪可能是最早驯化的动物,自古以来就是最重要的家畜 。因此,研究猪从野生到家养的发展过程是中国动物考古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建立测量猪的牙齿和骨骼、判断猪的年龄结构、计算猪在所有动物中的比例等研究方法的前提下,参考考古文化背景,根据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猪骨,探讨中国古代家猪的发展过程 。一、家猪的起源时间根据目前已知的资料,我国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有湖南道县的玉蟾岩遗址、江西万年县的仙人洞、河北徐水县的吊通环遗址、南庄头遗址 。其中,在北纬25.5度的玉蟾岩遗址和北纬28.5度的吊通环遗址(1)发现了水稻或栽培稻的硅酸体、陶器、石器和骨器 。此外,在位于北纬39度的南庄头遗址(2)还发现了陶器、骨器和石器 。基于以上发现,我们现在可以将中国古代种植农作物和制作陶器的起源追溯到一万年前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遗址发现的动物骨骼似乎都属于野生动物,没有证据证明当时存在家畜(3) 。有学者认为,中国最早的家猪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窑皮岩遗址(4),但我们认为它们所依据的证据值得商榷 。首先,这个网站的年代还是有争议的 。早期的报道把这个遗址的年代定在5000年左右,文物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早期(5) 。后来通过碳十四年的测定,把这个地点的年龄定在了一万年到七千年前,这些碳十四的测量数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6) 。其次,该遗址出土猪骨的层位归属尚未确定 。整理腰皮岩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的学者指出,这些动物骨骼都来自1973年的发掘(7) 。有学者认为,1973年发掘的所有动物骨骼都是早期的,大约在9000年前(8) 。但也有学者指出,1973年发掘的地层属于该遗址晚期,距今约7000年(9) 。第三,这些猪骨是家猪的证据值得怀疑 。根据年龄结构,即1-2岁个体的65%,研究人员认定这些猪骨属于家猪 。他们没有测量猪臼齿的长度和宽度,也没有研究牙齿磨损和猪年龄之间的关系 。此外,由于其他大部分饲养家猪的地点猪的年龄结构明显为1岁,研究人员认为猪皮岩地点1-2岁的猪占绝对多数,说明家猪的驯化技术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需要较长时间驯化,因此猪的年龄越大(10) 。这种说法很牵强 。总之,仅根据猪皮岩遗址猪的年龄结构来判断猪属家猪是不科学的 。对遗址中其他材料的研究表明,当时朱皮岩遗址的居民以狩猎和采集为生 。在这样的狩猎采集经济中,是否有一定数量的家猪是有争议的 。因此,我们认为朱皮岩遗址的猪作为中国家猪的来源证据不足 。我们认为已知最早的家猪来自河北省武安县磁山遗址,该遗址位于北纬36.5度,距今约8000年
判断它是家猪主要有三个标准,即牙齿的测量、猪的死亡年龄和猪骨遗存出土时的考古背景 。磁山遗址猪下第三磨牙的平均长度和宽度分别为41.4毫米和18.3毫米 。这个尺寸类似于我们一般认为家猪第三磨牙平均长度小于40 mm(11)的尺寸 。其次,磁山遗址60%以上的猪在0.5 ~ 1岁时被宰杀 。这种死亡年龄结构不是狩猎的结果,而是人为控制的产物 。此外,遗址的几个坑里还埋着一岁左右骨骼完好的猪,上面堆积着大量的碳化小米 。这些都是当时人们的故意行为 。根据以上发现,我们推测中国新石器时代家猪的出现至少比农作物和陶器的种植晚了2000年左右 。二、家猪起源的前提我们认为,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家猪作为最早的家畜之一,至少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或前提 。1.长期以来通过狩猎活动获取肉类资源的方式已经开始不能满足肉类的供应,必须开辟新的获取肉类资源的途径 。当时居住地周围有一定数量的野猪,尤其是刚出生不久的年轻野猪,人们可以捕捉它们进行驯化 。3.正是特定作物的播种、管理、收获等一系列栽培技术的成功,巩固了人们自觉种植植物性食物的信心,同时也促使他们自觉驯养动物 。4.收获的谷物有一定的剩余,可以用来喂养动物 。在中国,有两个重要的考古发现可以用来验证上述家猪起源的前提 。第一个是在磁山遗址发现了300多个长方形的坑,其中80个坑里装满了小米 。考古学家将这些小米按体积换算成重量,达到了5万公斤 。此外,在一些坑里小米下面还有完整的猪或狗(12) 。二是通过对山西省襄汾市陶寺遗址出土人骨和猪骨的食性分析 。小米的遗骸是在4000年前的陶寺遗址发现的 。通过对该遗址出土人骨和猪骨的稳定同位素测定,发现人和猪都摄入了大量的C4植物(13) 。因为小米是C4植物,所以可以推测当时的人和猪都吃小米,或者更准确的说,人吃小米,而猪可能吃小米壳 。我们认为,新石器时代的居民生活在自然环境的制约下,他们在经济上
的发展往往是被动的 。比如饲养家猪,就与上述的4个条件或前提相符 。第一,正如我们曾经在其他文章中阐述的那样,养猪是在狩猎活动满足不了肉食资源的前提下不得已而为之(14) 。第二,在中国有相当数量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和新石器时代遗址里都发现有一些野猪的骨骼,由此可以推测野猪在当时是比较普遍地存在的,人们可以通过提供食物控制它们 。这可能是成功地驯化野猪的重要原因 。第三,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饲养家猪要比农业出现的晚,这表明在饲养家猪之前人们已经掌握了驯化这种行为 。第四,在农业的起源阶段不大可能出现剩余的粮食,必须到栽培农作物达到一定水平,粮食生产出现了剩余,才可以用来饲养家畜 。距今8000年左右的磁山遗址里发现大量的小米,表明当时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除了供应人们的食用以外,还有一定的剩余用来饲养家猪 。此外,陶寺遗址猪骨的食性分析证明了这里的猪也吃小米,这与我们上述的前提是吻合的 。三、饲养家猪的发展模式大量讨论家养动物出现过程的考古文献都集中在如何对考古遗址中的家养动物进行定义和鉴别上 。这些家养动物的定义主要是强调控制饲养动物的环境,或对动物的所有权(15) 。但是本乡(Hongo)等通过对位于安纳托利亚东南部的卡耀努遗址出土猪骨的分析,认为家养动物的出现是人与动物长时期相互依赖的结果(16) 。学者们往往把家养动物的出现过程归结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如有的提出“可用期”、“代替期”和“巩固期”这样一个模式(17),但是这个模式仅限于解释欧洲西北部的特例,在那里农业的出现晚于家畜的出现,而在中国农业的出现要早于家畜的出现,因此这个模式完全不能用来解释中国家猪的起源 。本乡等提出从“狩猎”到“文化控制”,再到“家养”这样一个发展模式 。这个模式有推测的成分 。这个模式的提出依据的是黑克(Hecker)的观点,他认为,在人类对动物的驯养过程中,总会有些驯养行为无法留下“有形”的证据,致使今人无法对其进行复原(18) 。本乡等的模式与我们提出的 “依赖型”、“初级开发型”和“开发型”的发展模式十分相似(19) 。但是本乡等认为最初的“文化控制”是指人为地控制或操纵动物生育,将雌性的家猪与雄性的野猪交配(20) 。这个推测缺乏动物考古学的可靠证据,因此在这里围绕我们提出的模式进行讨论 。我们通过对中国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这个区域古代居民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有多种类型,具体划分为“依赖型”、“初级开发型”和“开发型”这样三个类型 。表一列举了用于获取肉食资源方式讨论的遗址及出土动物种类的数量和比例,图一则是各个遗址的分布图 。当定居生活最初形成的时候,人们的狩猎和捕捞活动往往就在居住地周围进行 。这样,居住地周围有什么动物,当时的人就狩猎或捕捞什么动物 。虽然其狩猎或捕捞的行为属于人的一种有意识的生存活动,但这种行为依赖于居住地周围存在的野生动物资源,因此我们把这种获取肉食资源方式称为“依赖型”,其定义是当时人们的肉食来源完全依赖于捕获居住地周围存在的野生动物 。如表一在统计方法一栏里注上黑色三角形的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就显示出“依赖型”的特征,其动物种类很多,但是没有任何家养动物的证据 。另一种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是把狩猎、捕捞野生动物和初步控制、开发特定家养动物相结合 。对动物进行饲养意味着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左右特定动物的生长 。我们把这种肉食资源的开发行为称之为初级开发,这种开发提高了人们在食物资源不稳定的情况下生存的能力 。其定义是当时人们的肉食来源主要依赖于捕获居住地周围存在的野生动物,但是也包括饲养一定数量的家畜 。表一有7个遗址属于初级开发型,我们给这些遗址标上黑色的圆圈 。前面提到的磁山遗址应该属于“初级开发型”的典型 。最后,当家养动物占据多数,而狩猎、捕捞的重要性下降时,就表明当时人类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饲养家畜来保证肉食资源的供应,但狩猎、捕捞活动也在发挥一定的作用 。一般而言,饲养活动相对于狩猎、捕捞活动更多地体现出计划性、管理性,其在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中占据主要比重,表明人的生存活动能力有了稳定的提高,但另一方面,如果家养动物遭遇灾难,那么其对人类生存方式的影响要比野生动物遭遇灾难所带来的影响大的多 。我们将这个阶段称之为“开发型” 。定义是当时人们的肉食主要来自饲养的家畜,但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于捕获居住地周围存在的野生动物 。表一有12个遗址属于“开发型”,我们给这些遗址都标上黑色的方块 。中国的考古材料显示出这样一个家畜驯养的发展模式,即在人完全掌握对动物的饲养之前,还存在一个强化人与动物相互作用的中间阶段 。磁山的考古材料表明距今8000年左右中国地区的居民已经掌握了对猪的饲养,这是目前所知中国地区家畜饲养的最早证据 。但是,并不是说中国北部地区古代各个遗址的居民饲养家畜的发展过程在时间上是同步的 。比如陕西省临潼县姜寨遗址第五期的绝对年代不超过距今4000年,但是其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看起来仍处于“初级开发型”,而“开发型”的肉食资源获取方式早在距今6000年的河南省渑池县班村遗址第二期就已经出现 。可见在中国北方的不同地区,家畜驯养的发展模式存在着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差异 。四、结语家猪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早出现的家畜之一,在整个东亚地区的农耕社会里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家养动物,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 。我们认为中国最早的家猪出自距今8000年左右的磁山遗址,这个时间明显地晚于栽培作物开始出现的时间 。对由于肉食资源缺乏而作出的被动反应和出现剩余的谷物可能是家猪出现的前提 。新石器时代居民获取肉食资源的行为经过了“依赖型”、“初级开发型”和“开发型”这样的发展过程 。通过对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我们发现以家猪为代表的家养动物有一个逐渐增多的过程,而野生动物有一个不断减少的趋势 。这说明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的生存活动是稳定发展的 。这种发展趋势与世界上其它古代文化具有较大的同一性 。求一篇关于养猪的大专毕业论文写养猪的毕业论文?可以写写猪病的危害\及预防!可以找些书或网\报纸上的文章,直接扒到你论文里!还有人家要得 是范文吧!上面两个垃圾!!弄那些资料还用你们在着罗嗦了!畜牧兽医专业养猪的毕业论文怎么写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 。(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 。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急求 猪病论文 毕业论文 !!!!!!! 急急急论文格式 当我们对一个问题研究之后,如何将其展现于众人面前是一个重要的工作 。在这里我们结合具体的事例,给大家介绍科研的一个重要部分枣论文的一般格式及其注意事项 。当然,要写出一篇好的论文,绝不是单单这么一个简要的介绍就够了,还需自己多写、多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涉及到学术论文的写作领域,那么怎样写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写作是怎样要求的、格式如何,下面就介绍一下学术论文的写作,希望能对您论文写作有所帮助 。(一)题名(Title,Topic)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 。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对这四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 。1.准确得体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 。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 。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2.简短精炼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 。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盾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 。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 。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 。4.醒目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 。有人对36种公开发行的医学科持期刊1987年发表的论文的部分标题,作过统计分析,从中筛选100条有错误的标题 。在100条有错误的标题中,属于省略不当错误的占20%;属于介词使用不当错误的占12%) 。在使用介词时产生的错误主要有:①省略主语枣第一人称代词不达意后,没有使用介词结构,使辅助成分误为主语;②需要使用介词时又没有使用;③不需要使用介词结构时使用 。属主事的错误的占11%;属于并列关系使用不当错误的占9%;属于用词不当、句子混乱错误的各占9%,其它类型的错误,如标题冗长、文题不符、重复、歧意等亦时有发生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 。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 。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 。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厖 。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 。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 。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 。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学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 。撰写论文摘要的常见毛病,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文字篇幅过长 。(四)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 。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 。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建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或主题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先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住处或词江,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 。例如上例,关键词选用了6个,其中前三个就是从论文标题中选出的,而后三个却是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 。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 。需要选出,与从标题中选出的关键词一道,组成该论文的关键词组 。关键词与主题词的运用,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 。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五)引言(Intorction)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 。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 。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六)正文(Main body)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 。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 。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 。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人成几个大的段落 。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 。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 。段落和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 。(七)参考文献[序号]. 编著者. 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年代,起止页码 [序号]. 作者. 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年度,卷(期),起止页码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电子文献的采用量逐渐加大,其标注方式的规范化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现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有关规定,对来稿提出如下要求:一、对于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及电子公告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示: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电子文献类型标识DBCPEB二、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于非纸张类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规范》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 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pulletin board online)如:[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DB/OL].文献网址, 1998-08-16/1998-10-04.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编写要求 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标准、70克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为30mm,下边距为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为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 。页眉内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页共×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五号宋体 。前置部分从中文题名页起单独编页 。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中兽药生猪健康养殖论文的参考文献是什么健康养殖(healthful aquaculture):指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运用生态学、营养学原理来指导养殖生产,也就是说要为养殖对象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提供充足的全价营养的饲料,使其在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的发生,使生产的食用产品无污染、个体健康、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与天然鲜品相当 。生态养猪论文生态养猪的方式你要有所了解,研究这种养殖方法与传统养殖和饲料养殖的区别以及对肉质上的分析等等,然后和里的实例论证作为辅助条件等等 。你可以来,58期刊网,看看 。【肥猪怎么饲养方法 猪饲养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