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智航于骞:人类梦想自动驾驶几十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近

文/赵杰、叶然
2009年1月 , 谷歌启动了无人车项目 , 由此点燃了一个新时代 。 7年后 , 这个项目独立出来成为了一家新公司 , 新公司在2018年一度被摩根斯丹利估值最高达1750亿美元 , 这家公司就是Waymo 。
2019年1月 , 也就是谷歌无人车项目开始的10年后 , Waymo宣布要在“汽车城”底特律市建设全球第一座专门量产L4级自动驾驶车辆的工厂 。
那一段时间 , 在Waymo担任感知关键模块的机器学习算法研发TechLead的于骞正在考虑要不要辞职创业 , 原因是他的本科同学、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告诉他 , 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型团队很稀缺 , 在与牛奎光多次畅谈后 , 受他的影响 , 于骞反复思考了3个月 , 最终和其他3个也出自Waymo的小伙伴侯聪、大方、汪堃一起成为联合创始人 , 于骞出任CEO , 2019年3月在美国硅谷成立了轻舟智航 , 4个人觉得能把这个事做成 。 他们对公司的定位是:无人驾驶通用方案公司 。
公司刚成立时还没有办公室 , 需要一辆车去研究测试 , 他们就买了一辆车 , 在车库里改装 。 4个人和几名核心员工从零开始写代码 , 搭建了最早的轻舟智航无人驾驶系统 。 7月 , 他们拿到美国加州的路测牌照 , 第一次上路 , 大家的心情很激动 , 测试之前 , 他们已经在系统里仿真训练近万次 , 测试很顺利 , 那台车至今还保存在硅谷 。
在他们写代码的时候 , 特斯拉在这一年的4月正式发布了搭载了自研FSD(完全自动驾驶)芯片的自动驾驶硬件3.0 , 彼时FSD的成本是7000美元 。 共享出行平台Uber5月登陆了纽交所 , 上市前将自动驾驶研发部门分拆出来独立发展 。 国内 , 任正非在5月签发华为组织变动文件 , 批准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部门 , 隶属于ICT(信息与通信技术)管理委员会管理 。
这一年 , 传统汽车巨头也开始了跑步进场:7月 , 大众投资26亿美元收购福特持有的自动驾驶公司ArgoAI50%的股权 , 这笔交易让ArgoAI的估值从40亿美元升至70亿美元;9月 , 现代汽车和零部件供应商安波福宣布出资40亿美元成立自动驾驶合资公司 。
另一方面 , 循着Uber同样的策略 , 滴滴在8月宣布将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 , 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2017年开始推出自动驾驶开放平台的百度Apollo在2019年完成了从3.5版本到5.5版本的进化 , 在国内多个城市还拿到了自动驾驶载人测试牌照 , 特别是在长沙开始了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试运营 。 不过 , 百度一辆自动驾驶的成本早期在百万元级 。
国内自动驾驶的环境在那一年也发生了变化 , 最明显的就是此前显得“性感妖娆”容易吸金的行业因为难以商业化 , 持续失血让资本像中年人一样变得极为谨慎 。 据国内机构统计 , 2019年中国自动驾驶领域融资总额从上年的162.3亿元骤降至107.1亿元 。
市场另一个变化是在开放道路场景下打造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的企业在这一年开始“跌下神坛” , 此前的它们一直站在鄙视链顶端睥睨众生 。 而原来处于“鄙视链”底端的低速、封闭或半封闭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开始在2019年“崭露头角” , 如瞄准矿区场景和专注港口或高速物流场景的踏歌智行、主线科技、图森未来等等 。
2019年11月回到中国并在多地建立办公室的轻舟智航 , 虽然技术进展很顺利 , 但同样面临选择落地场景的问题 。 在一番考察和思考后 , 最终他们认为大巴小型化、微型化 , 能满足更多人的公共出行需求 。 于是选择微循环的小巴作为无人驾驶方案的第一个落地场景 , 出发点是为更好满足早晚高峰的通勤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