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养海参视频 海参大棚养殖视频

冬季大棚养殖海参如何建棚?
海参育苗大棚的位置应靠近海边,在稍高的地面上,便于海水的抽取和废水的排放 。1.取水口海水取水口要求海水水质清洁,无污染,无杂物;水泵和水龙头都覆盖着过滤网,以减少藻类的进入 。2.排污口定期从苗圃和苗圃池排放废水的排污口应远离取水口,距离不小于50米 。二、温室地基处理温室内的水池为地上结构 。根据养殖需要,水池必须满足不渗漏的要求,因此池底及池底与池壁连接处的防渗处理尤为重要 。大棚施工完毕后,将大棚内地面夯实,铺上10cm碎石垫层,然后现场浇筑c20混凝土 。三.设计与施工(以300平方米的水棚为例)1 。育苗棚尺寸大棚外壁为空心砖(尺寸:40 cm 20 cm 19 cm),净长35米,净宽12米,平高2.2米,最大拱顶高度4米 。温室的长边墙有铝合金窗,每边6个,短边山墙没有门窗 。棚顶为钢拱梁,跨度12m 。屋顶用一整块黑色塑料布覆盖,塑料布上覆盖草帘,固定牢固,防止风吹损坏 。2.棚内水池尺寸水池四周墙体用砖砌(24 cm 12 cm 5 cm),勾缝用水泥砂浆70,壁厚25 cm 。池壁与池壁隔开13厘米厚,池壁沿温室宽度分为两部分,对称布置,中间为人行道和排水通道 。每个小池净长5米,净宽2米,池深取决于育苗和保护 。如果育苗保护,池深1.2 ~ 1.8米,一般为1.5米;如果只保护幼苗,水池深度为0.8米 。每个小水池都预留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进水口在靠近外墙的一侧,出水口在靠近人行道的一侧,出水口距离池底3 cm,各由一个阀门控制 。小水池互不相连,相互独立,在300平方米的水体中可布置30个小水池 。抹灰处理采用“五层工作面法”,防止渗漏 。两排小水池之间,人行道也作为排水通道,宽度为0.8-1米 。
【大棚养海参视频 海参大棚养殖视频】大棚养殖海参常见病及预防
1.刺参苗期重要病害1.1 。烂边病每年6-7月发生在穗幼虫期,死亡率较高 。2003年至2004年,山东省蓬莱、长岛、胶南等地的海参养殖场普遍流行,死亡率高达90% 。主要症状是:显微镜下,耳幼虫边缘凸起的组织增生,颜色越来越深,边缘变得模糊,逐渐溃烂,最后整个幼虫解体消失 。苏木精-伊红染色发现细胞核浓缩、深染,细胞坏死 。存活的个体生长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附着在盘子上一周左右,大部分“变成盘子”消失 。分析表明,迟缓弧菌是烂边病的病原之一 。通过病原菌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只有呋喃类抗生素对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预防可采取3/3的形式,即停药3天即可将药倒入整个池中,用量为310-6;治疗时剂量增加至51 0-6,每日1次,直至痊愈 。1.2烂胃病发生在大耳幼虫后期,在每年6-7月的高温期和高密度养殖幼虫时更易发生 。该病在山东、辽宁两省均有发现,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死亡的主要症状是:幼仔的胃壁增厚粗糙,胃的外周边界变得模糊,然后萎缩变小变形,严重时整个胃壁被侵蚀,最终可导致幼仔死亡 。患病幼虫摄食能力下降或不摄食,发育迟缓,形态大小不均,由穗状幼虫向蒴果状幼虫变态率低 。发病原因一方面是饵料质量不好,如投喂老化、沉淀变质的单细胞藻类饵料,或者饵料营养单一,如单独投喂金藻、扁藻等饵料 。另一方面,一些细菌感染的幼虫也会引起这种疾病 。作者已分离出两株病原菌,正在进行分类鉴定 。防治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方面,投喂新鲜适口的饵料如角毛藻、盐藻或海洋酵母等,以满足幼虫发育生长的需要;另一方面,适当增加水交换量,减少水中细菌数量,使用呋喃类抗生素3 l0-6 ~ 5 10-6药浴有较好的疗效 。L. 3变板病又称“滑板病”、“落板病”、“解体病”,多发生在杨桃幼虫附板后蜕变为五触手幼虫和幼参时,是刺参育苗后期最严重、最普遍的流行性疾病 。这种疾病传染性很强,发病迅速,几天内死亡率接近100% % 。主要症状为:附着幼虫收缩不伸,触角收缩,活力下降,附着性差,逐渐失去附着于附着基的能力,沉入池底 。在光学显微镜下,患病幼体表皮出现褐色‘锈’斑和污垢,部分患病幼体被一层透明膜覆盖,皮肤逐渐溃烂直至解体,骨屑散在 。显微镜池底部可见大量骨碎片 。分析表明,可引起该病的革兰阴性菌有三种,病原体多样且复杂 。一种弧菌已被确定为致病菌之一 。在防治措施上:一方面采用二次砂滤或紫外线消毒的方法,及时清除残留饵料、粪便、有机物等 。并及时倒塘,尽量减少养殖水中的病菌数量;另一方面要注意饵料的质量和数量,特别是通过消毒,保证海泥、鼠尾藻等饵料不携带重要病原体 。此外,应定期进行显微镜检查
2.幼参培育阶段(夏季)2 。l细菌性溃疡病的幼参栽培期处于夏季高温季节,栽培密度普遍较高,因此该病发病率很高,侵染速度快,尤其是5 mm以内的幼参,极易发病死亡 。一旦发生,很快就会波及整个池子,很难控制 。不一会儿,整个池子里的幼参都会被消灭 。该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患病幼参的生命力、粘附力、摄食能力相应减弱,继而机体受损 。
体收缩,变成乳白色球状,并伴随着局部组织溃烂,而后溃烂面积逐渐扩大,躯体大部分烂掉,骨片散落,最后整个参体解体而在附着基上只留下一个白色印痕 。该病主要是细菌感染所致,具体菌种未见报道 。致病微生物在附着板上繁殖很快,使附着板上出现蓝色、粉红色或紫红色的菌落 。凡有上述菌落蔓延的附着板上,稚参很容易引起溃烂病而死亡,直至解体 。据张群乐等报道,使用土霉素、呋喃西林3×l0-6~5×l0-6,2~3 d后能基本有效控制病情,防止疾病的蔓延 。2.2 盾纤毛虫病在夏季高温季节,水温在20℃左右,海参幼体附板后的2~3d易暴发此病 。未见在海参浮游幼体时期发生 。该病感染率高,传染快,短时间内可造成稚参的大规模死亡 。2004年6~7月,该病在山东长岛、蓬莱流行甚广 。当稚参活力弱时,在显微镜下可见纤毛虫攻击参体造成创口后,继而侵入组织内部,在海参体内大量繁殖,致使海参幼体解体死亡 。通过活体观察、扫描电镜、银浸法染色对其形态学作了初步研究,经鉴定为盾纤毛虫类,嗜污科,种名待定 。纤毛虫活体外观呈瓜子形,皮膜薄,无缺刻,新鲜分离得到的虫体平均大小为38.4 im×21.7 im 。微生物分离和显微观察显示:该病多由细菌和纤毛虫协同致病 。首先,先由细菌感染致使稚参活力减弱,然后遭到纤毛虫的攻击而使稚参死亡 。该病的防治措施包括: (1)养殖用水应严格沙滤和300目网滤处理 。(2)及时清除池底污物,勤刷附着基,适时倒池 。(3)饵料应经过药物处理后再投喂,杀灭饵料中的致病菌和纤毛虫等寄生虫 。(4)在育苗池中,配合使用合适的抗菌素,以保障海参幼体强健不受细菌的感染,从而抵御纤毛虫的攻击 。3 幼体培育及养成阶段3.1 腐皮综合症该症也称“皮肤溃烂病”,“化皮病”,是当前养殖刺参最常见的疾病,危害最为严重 。越冬保苗期幼参和养成期海参均可被感染发病,但幼参的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于成参,感染率很高,一旦发病很快就会蔓延至全池,死亡率可达90%以上,属急性死亡 。每年的l~3月份养殖水体温度较低时(8℃以下)是发病高峰 。初期感染的病参多有摇头现象,口部出现局部性感染,表现为触手黑浊,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口部肿胀、不能收缩与闭合,继而大部分海参会出现排脏现象;中期感染的刺参身体收缩、僵直,体色变暗,但肉刺变白、秃钝,口腹部先出现小面积溃疡,形成小的蓝白色斑点;感染末期病参的病灶扩大、溃疡处增多,表皮大面积腐烂,最后导致海参死亡,溶化为鼻涕状的胶体 。根据感染初期和后期多例病参病灶部位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观察、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感染初期病灶部位以假单胞菌属的Pseudoalteromonas ifaciens和弧菌属的灿烂弧菌(Hbrio splendis)为优势菌l71,感染后期由于刺参表皮受细菌的侵袭腐蚀作用形成体表创伤面,易于使霉菌和寄生虫富集和生长造成继发性感染,加剧海参的死亡速度 。防治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购买参苗时应实施种苗健康检查措施,肉眼检查应选择体表无损伤、肉刺完整、身体自然伸展、活力好、摄食能力强、所排粪便较干呈条状的参苗为佳 。有条件者可采用显微观察和微生物分离等手段确认其健康程度 。(2)投放苗种的密度适宜,保持良好的水质和底质环境 。(3)采取“冬病秋治”策略,入冬前后定期施用底质改良剂以氧化池底有机物,杀灭病原微生物,改善海参栖息环境;同时趁海参能够摄食时投喂专用抗菌药物,使海参在冬季时体内积累一定药物浓度以达到抗病效果,使海参安全越冬 。(4)巡池观察海参活动状态,体表变化,摄食与粪便情况,池底清洁状况;定时测量水质指标和生长速度 。发现海参患病后,应遵循“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及时将身体已经严重腐烂的个体拣出后进行掩埋处理 。未发病和病轻的个体可用氨基糖苷类抗菌素,以药浴和口服同时进行治疗 。(5)有锅炉或地下水条件时,可提温保苗,保持较高的温度(14"(2以上),提高海参摄食与抗病能力 。3.2 霉菌病每年的4-8月份为霉菌病的高发期,幼参和成参都会患病,但在育苗期未见此病发生 。目前尚未发现霉菌病导致海参大批死亡的病例 。典型的外观症状为参体水肿或表皮腐烂 。发生水肿的个体通体鼓胀,皮肤薄而透明,色素减褪,触摸参体有柔软的感觉 。表皮发生腐烂的个体,棘刺尖处先发白,然后以棘刺为中心开始溃烂,严重时棘刺烂掉呈为白斑,继而感染面积扩大,表皮溃烂脱落,露出深层皮下组织而呈现蓝白色 。虽然霉菌病一般不会导致刺参的大量死亡,但其感染造成的外部创伤会引起其它病原的继发性感染和外观品质的下降 。此病是由于过多有机物或大型藻类死亡沉积,致使大量霉菌生长,然后由霉菌感染海参而导致疾病发生 。目前,笔者已经分离到两种致病霉菌,分类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防治要点包括:(1)防止投饵过多,保持池底和水质清洁 。(2)避免过多的大型绿藻繁殖,并及时清除沉落池底的藻类,防止池底环境恶化 。(3)采取清污和晒池措施,防止过多有机物累积 。3. 3 扁形动物病此病在每年的l~3月份养殖水体温度较低时期(8℃以下)是发病高峰,越冬幼参培育期和成参养殖期均有发现,可导致较高的死亡率 。当水温上升到l4℃以上时,病情减轻或消失 。发病症状与“剌参腐皮综合症”的症状类似 。病参腹部和背部多有溃烂斑块,严重的甚至整块组织烂掉,露出深层组织 。大量的扁虫寄生在皮下组织内,造成组织溃烂和损伤 。越冬感染的幼体附着力下降易从附着基滑落池底 。经解剖后发现患病个体多数已经排脏,丧失摄食能力 。经检测发现:扁虫感染?般与细菌感染同时存在,而且扁虫多在细菌感染后的病参体上存在,加剧海参的病情,加速海参的死亡 。因此,初步断定扁虫也是“刺参腐皮综合症”的致病原之一,属继发性感染? 。扁虫细长,呈线状,长度不等,形体具有多态性 。到目前为止,仅见刺参有该虫寄生,故称之为‘刺参扁虫’ 。3.4 后口虫病该病在每年的秋冬季节发生率较高,但患病海参的夕E亡率通常较低 。目前仅在幼参和成参期发现此病 。患病个体外观正常,严重者多有排脏反应,排脏后丧失摄食能力,参体消瘦,活力减弱,容易由其它病原引起继发性感染 。经显微镜镜检和组织病理分析发现:该纤毛虫专性寄生于海参呼吸树,在呼吸树囊膜内外均有大量虫体寄生 。寄生虫的头部能钻入呼吸树组织内,造成组织损伤和溃烂,并导致海参排脏 。根据活体显微镜观察,结合扫描电镜、银浸法染色的研究结果,初步鉴定该虫是后口虫属(Boveria Stevens)中的一种纤毛虫(Boveria sp.),虫体活体长约4O~75μm,体宽约20~27μm,其种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2 其它敌害生物2.1 桡足类桡足类中的一种猛水蚤(Microsetella sp.)是海参育苗期间的主要敌害,由于其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和稚参培育水温一致,在短时间内可大量繁殖,使养殖水体呈白浊色 。大量的猛水蚤不仅与海参幼体争夺饵料和生存空间,造成水体缺氧,还能直接啄伤稚参的体表,破碎后食其组织碎屑 。稚参受伤后易造成继发性感染和溃疡,最终导致幼体破碎、骨片脱落而解体死亡 。猛水蚤大量繁殖时,稚参在短时间内数量会剧减,尤其是O.2~O.5 mm以内的稚参,死亡率较高 。防治措施包括:(1)采用二级砂滤的方法严格过滤养殖用水,并用敌百虫消毒饵料后再投喂 。(2)如果发现池水中有较多桡足类,可用3×1O-6~5×10-6 的敌百虫进行泼洒,一般在2~3h内即可全部杀死这些桡足类,而对稚参不产生毒害 。2.2 刚毛藻刚毛藻俗称“刚藻”、“刚丝草”、“刚丝藻”、“网毛子”等,是海参室外池塘养殖的主要敌害 。夏季高温季节,养殖池水较浅,水温光线过强时容易导致这种藻类的发生和大量繁殖 。刚毛藻属丝状绿藻类,其丝状体多呈分枝状,细胞体多层,常成圆形 。可以借分枝状的假根部附着于基质之上,由于它们的繁殖量大,且具有非常发达的生长体系,可以在很短的时期内迅速繁殖并占据大部分养殖空间,造成水质贫瘠,难以肥水,从而抑制池内基础饵料生物和单胞藻类的正常繁殖和生长;另一方面,减少海参的活动空间,妨碍其活动和摄食,生长缓慢,参体消瘦 。陈老和死亡的藻体腐烂沉底,可使底质黑化和产生有毒物质,容易造成池底缺氧和环境恶化,影响海参正常生长,严重时可引起海参死亡 。池底藻类大量滋生的原因与长期不清池、养殖早期池水太浅、水清透明度过大等有关 。因此,首次纳水的水位不要太低,确保光线不能照到池底 。若水太清,考虑肥水以降低透明度,也可有效地遏制藻类的生长 。虽然有一些药物可杀死这种藻类,但由于海参对这些药物比较敏感,很难找到合适药物将它们杀灭 。一般来说,人工捞取仍是目前清除该藻的常用手段 。另外,彻底清池、生石灰消毒和翻耕曝晒池底可减少该藻的滋生 。2.3 麦杆虫麦杆虫俗称“海螳螂”、“骨虾”,属于海洋甲壳动物,端足目,麦杆虫亚目,麦杆虫科 。在青岛海区主要以长颈麦杆虫(Caprellaequilibra Say)为主,虫体细长、杆状,头部与前两胸节愈合 。麦杆虫广泛生存在浅海沿岸,常栖息于养殖筏架、网箱、浮标等水下养殖设施上以及海藻、水螅间 。麦杆虫在春、夏和秋季出现较多 。养殖海参时,有发生麦杆虫侵扰海参幼体的例子 。麦杆虫能钩附在海参体表,形成伤口,引起继发性感染和溃疡性斑点,造成海参个体的死亡,但不会造成大规模死 。养殖用水应经过网滤或沙滤,防止麦杆虫进入养殖系统 。一旦发现病情,使用3×10-6~5×10-6 敌百虫药浴处理,可有效驱除和杀死麦杆虫 。2.4 海鞘稚参培育后期和室外潮间带养殖池内多有发生 。当室内育苗时,长期不倒池,易使海鞘(Cionaintestinalis)在池壁或附着基上生长 。而室外潮间带养殖池内海鞘的发生与周围海区海鞘生物资源量、繁殖季节和进水方式等有关,8月份是海鞘繁殖的高峰期 。海鞘的大量繁殖,不仅会与海参争夺生活空间和饵料,而且会大量消耗溶解氧,同时向水中排泄代谢物,从而抑制海参的生长 。山东地区以玻璃海鞘居多,常附着于水下的硬质物体,营固着生活 。体壁能分泌一种类似植物纤维素的被囊鞘,包围在动物体外 。玻璃海鞘的被囊是透明的,其内脏清晰可见 。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清除方法 。玻璃海鞘繁殖季节时期,养殖用水要经过沙滤等措施 。勤倒池也能避免海鞘的繁生 。如果发现养殖系统中有海鞘附着,必要时通过人工清除 。3 在海参苗种培育及养殖过程中的疾病综合预防措施从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养殖海参病害以细菌性疾病为主,其病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另外,由于海参在环境恶化和受疾病感染时,容易产生‘排脏’反应,吐脏后失去摄食能力,无法进行口服药物治疗 。此外,在海参养殖过程中,具有‘冬’‘夏’两个休眠期 。在休眠期内,海参活力弱,不摄食,抗病力差 。因此,在人为圈养条件下,一旦养殖环境条件恶化,处于休眠期的海参极易发病而且由于人为圈养多形成连片养殖的格局,养殖密度和水体面积都比较大,一旦发病,必然会引起大面积的传播流行,难以控制和进行药物治疗 。根据以上海参发病特点,海参疾病控制应以预防为主,其综合预防措施主要有两大方面:(1)苗种培育期间:选择亲参和买苗时要进行规范的健康检查,保证其不携带致病原入池育苗用水要经过二级砂滤或紫外线消毒,保证清除水体中多数微生物、敌害生物和有机物杂质;海参培苗密度要适宜,做到及时清理附着基,适时倒池,减少养殖环境中有机物总量;在饲料投喂方面,要保证饲料的新鲜、适口和清洁,特别注意要严禁直接投喂海泥;经常通过显微镜观察海参幼体发育情况,及时发现育苗体的病变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定期测定育苗系统(水体、人工饲料、生物饵料)中微生物数量,以达到疾病预警的目的 。(2)室外养殖期间:放养苗种之前应彻底清除池底的过多淤泥,投放适宜、充足的附着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利于海参的生存和生长选择购买健康苗种,放苗密度控制在8~l5头/m2;通过提高水深和加大换水量来保持良好水质,保障‘冬暖夏凉’,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控制池水透明度以防止滋生大量的敌害藻类;加强卫生管理,养殖用具专池专用,避免交叉感染: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池底清洁状况以及海参活力,体表变化,摄食与粪便情况,定时测量水质指标和生长速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来改善海参栖息环境,控制病原微生物数量:在入冬前口服专用药品,从而使海参体内积累一定浓度抗菌素来增强抗病力,免受‘腐皮综合症’的感染 。4 结语海参养殖作为中国水产养殖的朝阳产业和北方地区养殖结构调整的重要优良水产品种,经济效益高,发展潜力大 。然而,近年来海参疾病的发生有连年加重之势,波及范围广,死亡率高,造成的经济损失惨重 。海参病害的泛滥成为该行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因此解决当前病害问题固然成为一种迫切的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 。国内外关于海参疾病的研究报道极少 。国外仅有对自然环境下海参疾病的零星报道,而国内有关海参疾病的研究也尚处于起步阶段 。这与中国海参养殖蓬勃发展的形势极不相称 。所以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海参疾病研究,掌握流行病学规律和发病机理,建立重大疾病的快速诊断技术,研发低毒、高效的专用防治药物,从而保障中国的海参养殖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中国海参养殖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工育苗和人工增殖工作已走在世界前列,人工养殖也在蓬勃发展 。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看,海参病害以细菌性疾病为主,尚未发现病毒性疾病的流行,因此只要能够正确认识当前疾病的危害和特点,并引起足够的重视,深入掌握和了解刺参在育苗和养殖期间的主要疾病、病原及流行病学规律,并在快速诊断技术和防治药物等关键技术上有实质性进展,采取科学的病害防治手段,形成系统的防治技术体系,就一定能够将海参养殖业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引用地址:海参信息资料论坛http://haishen.5d6d.com/thread-117-1-1.html用大棚养殖的海参池里,参苗池里发现很多挠足粒的生物请问该怎样处理 。您好 以下是来自真岛即食海参的回答1.1保苗密度偏高前几年刺参保苗基本没出现大问题,保苗率呈上升趋势 。不少人因此放松警惕,片面追求高效益,提高保苗密度 。一个100的池子保苗量高达40多公斤,大大超出了水体的容纳量,加速了疾病的传染 。1.2饵料营养搭配不合理近几年,随着刺参育苗、保苗、养殖的升温,刺参育、保苗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而刺参赖以生存的藻类资源却日益缺乏,不少人在饵料中添加鱼粉、海虹肉、扇贝边、豆粕、未脱胶的海带粉等,这些饵料普遍存在含蛋白质、脂肪偏高的问题,而未脱胶的海带粉,褐藻胶粘性偏高,残饵粘附在波纹板上,不易脱落又加速了水质的败坏,长期摄食这些饵料,造成刺参体质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1.3长期药浴使细菌抗药性增加在刺参的育苗、保苗过程中不少厂家为提高苗种的成活率,长期大量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吠喃西林等药物,使细菌产生抗药性 。一旦爆发疾病,再使用药物往往不管用 。1.4参种质童偏差近几年,刺参育苗所用的参种大多来自于虾池养殖的刺参,这就造成近亲交配引起种质衰退,使稚参自身遗传了一些疾病使抗病力下降 。1.5温差变化今年出现的爆发病大多出现在采用升温保苗的厂家 。今年春天,天气十分寒冷,气温常在0℃左右,不少育保苗厂只是采用升温水而车间不升温 。这就造成换水时稚参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形成5~ 8℃的温差,往往在换水后刺参开始出现排脏现象 。2预防措施2.!选择优质参种在选择参种的时候尽量选择自然生长的野参种或从日本引进 。如果采用升温育苗,可在秋末冬初时采捕进行室内越冬促熟 。2.2选择优质饵料在选择饵料时尽量不要选择鱼粉、海虹肉、扇贝边等高蛋白质、高脂肪的饵料,而是以鼠尾藻、马尾藻、大叶藻粉为主,可适量添加海泥和海带粉,但海带粉需经脱胶处理,下面提供一配方仅供参考:鼠尾藻或马尾藻粉70%;脱胶海带粉30% 。此外可适量添加海泥或添加10×10-6的螺旋藻 。2.3适量投喂整个保苗期间日投喂量控制在刺参鲜重的5%~8% 。另外,据水的混浊度和摄食情况适当调节,一般投饵后3~ 4小时水清为宜 。2.4避免水温和气温温差过大条件好的厂家可在升温水的同时对车间升温,如条件不足,采用自然水温育苗效果也不错 。2.5拉制保苗密度在保苗期间,控制每片波纹板上附着的苗量在100~ 150头,并随着个体的增大,在换池时不断将落在池底的大苗筛出,专池培养 。2.6避免换池时环境差别过大一是换池时使水温差控制在1℃之内;二是换池后及时投饵,使波纹板上尽快附着饵料;三是注意盐度、混浊度等理化条件的变化 。大棚海参抓池塘里养成活好吗?这的话里面的嘛,因为不太好养活,因为水是不一样的,一般盐水的大棚养海参常温苗磨料温度是多少?海参是可存活有难度20-40,但适宜生长的最佳盐度24-26‰,有过养殖经验的朋友们也许会知道,夏天每一次降雨过后都是海参告诉生长期 。温度只有冬季可控,一般在15°左右,如果想降低成本,12°也可正常生长 。朋友们,我们是搞海参大棚养殖的,请问海参拖便是怎么回事,如何治疗一般使用海参拖便停(海参专用),是根据海参生理特性中不能分泌胆汁和蛋白分解酶去消化饲料蛋白和脂肪的等特点,补充多种强力消化酶、胆汁酸、强力诱食助消化剂、维生素及多种益生菌等成分,经科学组方、反复试验、使其具有诱食和促消化促生长的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