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荒这场戏,到底何时结束

自从2020年9月15日 , 华为被台积电断供之后 , 从手机到更多产业链的芯片荒就开始愈演愈烈 , 直到今天 。关于半导体行业未来走势的争议也越来越大:
此时此刻 , 全球半导体产业现状显然是烈火烹油 。
调研机构IBS执行长Handel Jones近日表示 , 由于市场需求暴增 , 以及半导体设备短缺 , 3纳米、2纳米先进制程产量面临挑战 , 2024~2025年可能出现10%至20%的供给缺口 。小鹏汽车首席执行官何小鹏也表示 , 汽车行业芯片荒还未结束 。
那么 , 半导体从周期性行业会转为成长性行业吗?一批行业老兵却不敢苟同 。
高通首席执行官 Cristiano Amon日前却表示 , 目前芯片市场需求虽然大于供应 , 但预计2022年下半供需就会更为平衡 , 2023年就会摆脱芯片危机 。WSTS也预计 , 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实现16.3%的两位数增长 , 达到6460亿美元;但2023年预计比2022年只能增长5% , 增长率将放缓 。
Future Horizons首席执行官Malcolm Penn在今年5月更是危言耸听:半导体行业过山车一般的市场周期已经达到顶峰 , 即将急转下降;2022年 , 灾难还不会到来 , 但2023年将是半导体行业的一场灾难 。
数十年以来 , 半导体产业一直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两三年之后的供给量 , 可以由今天的产线投资所决定;但两三年之后的需求量 , 却未必测得准 。
“芯片荒” , 将会平稳度过 , 还是会以一场产能过剩的灾难而告终?芯片产业的下一个周期 , 会在中国实现半导体全产业链国产替代的同时 , 开启万亿美元全球市场吗?
缺芯是谁的“锅”?
实际上 , “缺芯”并非突如其来 , 而是“久病成疾” 。
早在2015至2019年期间 , 全球晶圆厂扩产势头就已疲软 , 尤其是应用于8英寸晶圆的成熟制程 。据IC Insights统计 , 2009-2019年 , 全球共关闭了100座晶圆代工厂 , 其中8寸晶圆厂24座 , 6寸晶圆厂42座 。
此外 , 全球芯片制造龙头台积电通常采取较为激进的折旧策略 , 设备折旧完成后即对成熟制程降价以打击竞争对手 。这直接导致8英寸晶圆等成熟制程利润有限 , 晶圆产能整体呈现出由8英寸向12英寸转移的趋势 。
8寸晶圆通常对应90nm以上制程 , 采用这些成熟制程的芯片 , 多应用于通讯、摄像头、交通电气等领域 。然而 , 新冠疫情促进了居家隔离、远程会议和在线教学 , 在芯片厂商扩产不足的前提下 , 市场需求反而迅速增长 。
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在内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出现了一轮爆发性需求 。晶圆厂纷纷停止了车规级芯片的流片 , 将产能转移给消费电子产品 。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 , 碳中和作为2021年热度最高的关键词之一 , 带动了新能源汽车、光伏装机量的高速增长 ,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成绩亮眼 。
据中国乘用车协会(CPCA)统计 , 2021年 , 中国新能源(行情600617,诊股)汽车销量为330万辆 。据盖世汽车援引数据 , 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在8105万辆左右 。若平均每辆车使用500个芯片 , 2021年整个汽车产业链就需要405亿块芯片 。
可此时 , 忙于生产消费电子芯片的晶圆厂商 , 早已无暇顾及新能源车企的订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