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华为手机上位史(二):从隐形战略走向公众品牌

上海市|华为手机上位史(二):从隐形战略走向公众品牌

文章图片

上海市|华为手机上位史(二):从隐形战略走向公众品牌

文章图片

上海市|华为手机上位史(二):从隐形战略走向公众品牌

文章图片

上海市|华为手机上位史(二):从隐形战略走向公众品牌

华为是中国手机厂商中 , 少有的在2G、3G、4G和5G这几代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中 , 都参与过的企业 。
作为一家通信设备厂商 , 华为进入手机产业是很自然的动作 , 但是任正非对于做手机这个事 , 一直不同意 。 早在1997年信产部主动希望华为做手机 , 就曾被任正非拒绝了 。
2002年时 , 《华为研发》一书的作者张利华研究了当时的手机行业后 , 在一次会议上发言表示:华为的3G设备只能卖一次 , 但是消费者一年会换好几部3G手机 , 中国有好几亿手机消费者 。 华为应该尽快立项3G手机!否则会失去巨大的市场机会 。
任正非一听 , 啪地、很响地拍桌子说:华为公司不做手机这个事 , 已早有定论 , 谁又在胡说八道!谁再胡说 , 谁下岗!
其实了解当时华为的处境后 , 就不难理解任正非当时的决定 。 2002年前后正值「华为的冬天」 , 华为的营业收入在这一年首次下降 , 和与思科的「世纪之讼」以及与任正非爱将李一男的港湾对垒 , 都让华为「身心俱惫」 , 无暇他顾 。
但是 , 其实华为做手机业务是大势所趋 。 当年的通讯展会上 , 诸如摩托罗拉展示的手机游戏 , 西门子、松下、诺基亚展示的彩屏照相手机等得到了极大地关注 , 而华为研发的系统侧网络设备技术 , 已成明日黄花 , 无人问津 。
也因此 , 到2002年年底时 , 对于是否做手机这个事 , 任正非在一次会议上再次听了张利华的报告之后 , 说了两句话 , 第一句是:纪平 , 拿出10亿元来做手机!(当时纪平负责财务)第二句是:为什么中兴GSM手机没有做好 , 亏损了好几年 , 你们要想清楚 。 做手机跟做系统设备不一样 , 做法和打法都不同 , 华为公司要专门成立新的终端公司做手机 , 独立运作!你们几位筹划一下怎么搞 。
2003年7月 , 华为成立手机业务部 , 正式开启了其手机制造之旅 。
2003~2010:从被迫成立到决定深耕发展
在上一篇文章中 , 我们提到华为放弃小灵通专为研发3G技术 , 错失了手机在中国市场最早的一波爆发势头 。 而UT斯达康靠着小灵通赚足了钱后 , 反过来偷袭到了华为的「后院」3G、软交换等领域 。
火烧到后院 , 使得华为不得不采取反击措施 。 于是 , 华为无线业务部和终端公司联合作战 , 突破了小灵通的技术 , 将当时市场上卖3000多的小灵通设备 , 按照200元的出厂价卖 。 这个价格战 , 基本上「血洗」了斯达康 , 使得其毛利润和股价双双大跌 。

和斯达康作战的同时 , 华为并没有停止3G手机的研发 。 2004年11月 , 华为终端在香港发布WCDMA/GPRS双模手机U626WCDMA单模手机U326 , 这两款手机上市后卖得还不错 。
不过 , 也是在这一年 , 号称整个山寨手机产业链背后大佬的联发科 , 推出了一站式软硬件设计集成服务(即后来大众所熟知的交钥匙方案) , 手机厂商只需要买其整套解决方案 , 套个壳生产即可 。
一时之间 , 深圳华强北市场就形成了以联发科为核心的白牌机产业链 。 当时全国有上万家生产白牌手机的厂商 , 他们模仿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大牌手机外观 , 但是价格却只有后者的十分之一 , 再加上「大喇叭、大电池容量以及内置流行歌曲」等差异化的配置 , 白牌手机风靡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