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干尖病的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

关于“水稻干尖病的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你了解多少呢?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水稻干尖病的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水稻干尖病的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

文章插图
水稻干尖病又称白尖病,全国各水稻产区都有发生 。由于此病害随种子调运传播,会影响种子市场正常运作 。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水稻干尖病的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
1、发病症状
水稻干尖线虫在水稻生长点上外寄生而取食,病株生长前期从叶鞘中抽出的新叶叶尖褪绿,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 。主要为害叶片与穗部,其中以穗期症状最为明显,秧苗被害后,上部叶尖端2~4cm处逐渐皱缩,呈白色或灰色的干尖,病健部界限明显,干尖扭曲;孕穗期症状为剑叶或上部2叶、3叶尖端1~8cm处逐渐枯死,变成黄褐色或灰白色,略透明,扭曲而成干尖,与健部有明显褐色界纹 。潮湿时扭曲部位展开,呈半透明水浸状 。受害稻株剑叶比健株剑叶明显短小、狭窄,病株长势差,矮小,成熟延迟,但大多数可抽穗,穗短小,稻粒数少,瘪粒多,仅部分灌浆,千粒重下降,特别是高节位分蘖产生不孕穗,米粒变色,有裂纹,病种子生活力低,萌发推迟,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 。不同品种的干尖线虫病的发病症状表现不同,根据报道,受到干尖线虫侵染的水稻分蘖,有3/4不表现症状,即隐症,在较抗病的品种上,虽然其叶部与稻穗上难以见到症状,但稻株中仍有线虫为害,产量也降低 。品种发病后,有的品种外部根本不表现症状,有的或有叶部症状或有穗部症状 。
【水稻干尖病的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 2、发病条件
水稻干尖线虫的发生主要与品种的抗病性和土壤温湿度条件有关 。不同水稻品种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抗性存在差异,感病品种可比抗病品种减产10%~20% 。水稻干尖线虫只能由种子携带其活性虫体,在土壤中不能越冬,不能侵染水稻根部 。水稻干尖线虫侵染水稻幼苗的能力在淹水的土壤中比湿土中强,高温下生长的植株比阴暗处的植株受害重,但在高温下植株的籽粒中线虫数量较少,与线虫前期繁殖发育对温度的适应及后期对湿度的要求有关 。
3、发病特点
以幼虫或成虫潜伏在谷粒颖壳中越冬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成虫、幼虫在谷粒颖壳中越冬,在干燥的谷粒中能存活3年,在水中或土壤仅仅能存活30d,当浸种催芽时,病种子内线虫复苏,游离于水中,遇到幼芽,从芽鞘缝隙中侵入,也可由病苗传到健苗上附于生长点、叶芽及新生嫩叶尖端的细胞外,以吻针刺入细胞吸食汁液,致被害叶形成干尖 。线虫在稻株体内生长发育并交配繁殖,随稻株生长,逐渐向上移动,侵入穗原基 。孕穗期线虫大量集中在幼穗颖壳内外,造成穗粒带虫 。线虫在稻株内约繁殖1~2代 。秧田期和本田初期靠灌溉水传播,扩大为害,土壤不能传病,随稻种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 。
4、防治方法
线虫可以借雨水和流水传播,但是其传播距离有限,所以对该病防治的关键是选用无病种子和进行种子消毒 。调运种子时必须严格检疫,病区要注意选无病田留种并进行种子处理 。
4.1加强种子处理
用药剂浸种是杀灭水稻颖壳内干尖线虫的最佳方法,一旦错过这一时期,干尖线虫侵入生长点后就难以用药防治 。可选用18%杀虫双500倍液浸种20h,浸种后必须用清水洗净,然后催芽;或用10%浸种灵2 500倍液浸种4~5d,浸种后直接催芽;或用80%敌敌畏乳油0.5kg对水500kg,浸种48h,浸后冲洗催芽;或用冷水预浸24h后,用0.5%~0.6%的盐酸液(浸72h),冲洗后催芽 。温汤浸种,先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24h,再移至45~47℃温水中浸5min,最后移入52~54℃温水中浸10min,然后取出用冷水冷却进行催芽播种 。
4.2栽培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的重要措施 。病区稻壳不作育秧隔离层和育苗床面覆盖物,育苗田远离脱谷场 。繁种发现有病株不能留种用 。科学排灌,防止大水漫灌、串灌,减少线虫随水流传播 。田间发病时,可采用10%克线磷颗粒剂3.75kg/hm2拌细土150kg在秧苗二至三叶期撒施防治 。
4.3加强植物检疫
严格进行长期产地检疫,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在水稻繁种田收获前必须进行产地检疫,种子田如果发现病株,该田种子必须报废,严禁从病区调运种子,选留无病种子播种,防止水稻干尖线虫随着种子调运传播 。
5、注意事项
5.1在用浸种灵和线菌清浸种过程中,要避免光照,应勤搅动 。南方地区因温度较高,可适当缩短浸种时间 。
5.2用温汤或药剂浸种时,发芽势有降低的趋势,如直播易引致烂种或烂秧,故需催好芽 。
5.3药剂浸种时加水量不宜过大,要保证药液浓度,种子量和药量要合理配比,药剂浸种时间要充足 。
以上就是种植信息网针对“水稻干尖病的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整理的一些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