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关于“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你了解多少呢?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文章插图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叶龄模式、水稻群体质量栽培等理论与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稻作发展趋势提出的新型栽培技术体系,它具有高产、省工、节本、精确定量的优点 。该技术体系是在根据品种特性、目标产量、栽培方式确定适宜基本苗的基础上,促进有效分蘖,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够苗,通过水肥调节,控制无效分蘖,把茎蘖成穗率提高到80%-90%(粳稻)和70%-80%(籼稻),再通过适时适量施用穗肥,主攻大穗,协调足穗与大穗以及与提高结实率的矛盾,获得高产 。把握好叶龄期一是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通式为(1)主茎伸长节间(n)5个以上、总叶龄(N)14片以上的品种,中小苗移栽时为N-n叶龄期,大苗移栽(8叶龄以上)时为N-n+1叶龄期 。(2)伸长节间数(n)4个以下,总叶龄(N)13以下的品种,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N-n+1叶龄期 。如17叶6个伸长节间的品种,中小苗移栽时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11叶龄期 。二是拔节叶龄期 。通式为N-n+3叶龄期,或用n-2的倒数叶龄期表示 。如12叶4个伸长节间的品种拔节叶龄期为11叶龄期,即倒2叶龄期 。三是穗分化叶龄期 。通式概括为叶龄余数3.5(倒4叶后半期)—破口期,经历了穗分化的5个时期 。控制好群体高产群体应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初够苗,以后要及时控制无效分蘖;在拔节叶龄期达高峰苗期,高峰苗为预期穗数的1.2-1.3倍(粳稻)和1.2-1.4倍(籼稻);此后分蘖逐渐下降,至抽穗期完成穗数,此时群体中存活的无效分蘖应在5%左右 。控制群体在叶龄余数为0(剑叶全展)的孕穗期封行期 。在有效分蘖期(N-n以前),为促进分蘖,群体叶色必须显“黑”(反映在叶片间叶色的深度上是顶4叶深于顶3叶,即顶4>顶3);到了N-n(或N-n+1)叶龄期够苗时,叶色应开始褪淡(顶4=顶3),可使无效分蘖的发生受到遏制 。到了无效分蘖期至拔节期,即N-n+1(或N-n+2)叶龄期至N-n+3叶龄期,为了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和第一节间伸长,群体叶色必须“落黄”(顶4<顶3),群体才能被有效控制,高峰苗少,通风透光条件好,碳素积累充足,为施氮肥攻大穗创造良好的条件 。从倒2叶龄开始直至抽穗,叶色必须回升至显“黑”(顶4=顶3) 。碳氮代谢协调平衡,有利于壮杆大穗的形成 。抽穗后的25天左右期间,叶片颜色仍应维持在顶4=顶3,使叶片保持旺盛的光合功能 。以后下部叶片逐步衰老,至成熟期,植株仍能保持1-2片绿叶 。确定好基本苗基本苗的确定要符合恰于N-n(或N-n+1)叶龄期够苗,确保穗数,并能有效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的要求 。基本苗数为:X(合理基本苗)=Y(每亩适宜穗数)/ES(单株成穗数) 。精确施肥合理确定氮肥总量 。氮肥的施用总量应为:氮(公斤/亩)=〔目标产量的吸氮量(公斤/亩)-土壤供氮量(公斤/亩)〕/氮肥当季利用率(%) 。目标产量的需氮量可用高产水稻每百公斤产量的需氮量求得 。各地高产田百公斤需氮量不同,因此,应对当地的高产田实际吸氮量进行测定 。土壤的供氮量,可用不施氮的稻谷产量(基础产量)及其百公斤稻谷的需氮量求得 。各地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可以为当地土壤供氮量的确定提供参考 。影响氮肥当季利用率的因素很多 。但在同一田块,只要注意氮肥不要过多、施肥方法上防止逸失,合理调整基蘖肥和穗肥的比例,实行合理的“前氮后移”,完全可以把氮肥的当季利用率提高到40%-45%(可取平均值42.5%计算) 。通过确定氮素的适宜用量后,再按三要素合理比例,确定磷钾的适宜用量,氮、磷、钾的比例一般为1∶0.45∶1-1.2 。化肥实行前氮后移 。基蘖肥和穗肥的施用比例,5个伸长节间品种应为5.5∶4.5(6∶4-5∶5),4个伸长节间的双季稻品种为6.5∶3.5(7∶3-6∶4),这是精确定量施氮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定量指标 。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拔节以前的吸氮量只占一生的30%左右,长穗期占50%左右,因而穗肥的比例可以提高到45%左右(40%—50%) 。4个伸长节间的品种,拔节前吸氮量已达一生的50%,故穗肥的比例只能提高到35%左右 (30%—40%) 。基肥一般应占基蘖肥总量的70%—80%,分蘖肥占20%—30%,以减少氮素损失 。机栽小苗移栽后吸肥能力低,基肥占基蘖肥总量的20%—30%为宜,70%—80%集中在新根发生后做分蘖肥用 。施有机基肥时,氮肥前后比例应适当调整 。增加基肥速效氮,弥补分蘖期秸秆腐烂和稻苗争氮 。秸秆分解后释放氮,主要供穗肥之用 。准确掌握施肥时间 。基肥在整地时施入,部分用做面肥 。分蘖肥在秧苗长出新根后及早施用,一般在移栽后1个叶龄施用,小苗机插的在移栽后长出第2、第3叶龄时分1次或两次集中施用 。机插分蘖肥施得较迟,一般只施用1次 。切忌在分蘖中后期施肥,以免导致无效分蘖期旺长,群体不能正常落“黄” 。如遇分蘖后期群体不足,宁可通过穗肥补救,也不能在分蘖后期补肥 。穗肥一定要看苗施用 。群体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或N-n+1)够苗后,叶色开始褪淡落黄,顶4叶叶色淡于顶3叶,可按原设计的穗肥总量,5个伸长节间品种分促花肥(倒4叶露尖)、保花肥(倒2叶露尖)两次施用,促花肥占穗肥总量的60%-70%,保花肥占30%-40%;4个伸长节间的品种,穗肥以倒3叶露尖1次施用为宜 。如果在N-n(4个节间品种N-n+1)叶龄期不够苗,或群体落黄早,出现在N-n叶龄期(或N-n+1叶龄期),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应提早在倒5叶露尖开始施穗肥,并于倒4叶、倒2叶分三次施用,氮肥数量比原计划增加10%左右,三次的比例为3∶4∶3;4个伸长节间的品种遇此情况,可提前在倒4叶施用穗肥,倒2叶施保花肥;施穗肥总量可增加5%—10%,促花、保花肥的比例以7∶3为宜 。如果N-n叶龄期以后顶4叶>顶3叶,穗肥一定要推迟到群体叶色落黄后才能施用,只要施一次,数量要减少 。精确灌溉活棵分蘖阶段 。(1)中大苗移栽的,移入大田后需要水层护理,浅水勤灌 。(2)小苗移栽的,移栽后的水分管理应以通氧促根为主 。机插稻一般不宜建立水层,宜采用湿润灌溉方式,待长出一个叶龄发根活棵后,断水露田,进一步促进发根,待长出第二片叶时,才采用浅水层结合断水露田的方式 。穴盘育苗抛秧的发根力强,移栽后阴天可不上水,晴天上薄水 。2—3日后断水落干促进扎根,活棵后浅水勤灌 。通过精确灌溉控制无效分蘖 。(1)精确确定搁田时间 。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必须在它发生前2个叶龄提早搁田 。例如欲控制N-n+1叶位无效分蘖的发生,必须提前在N-n-1叶龄期,当群体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左右时断水搁田 。土壤产生水分亏缺的搁田效应在N-n叶龄期,但对够苗没有影响,被控制的是N-n+1叶位对水分最敏感的分蘖芽,便最受到抑制,在N-n+1叶龄时不能发生 。搁田效应持续两个叶龄,同时也使N-n+2叶龄无效分蘖也被抑制 。(2)搁田的标准:土壤的形态以板实、有裂缝行走不陷脚为度;稻株形态以叶色落黄为主要指标,在基蘖肥用量合理时,往往搁田一、二次即可达到目的 。在多雨地区,搁田常需排水,但在少雨地区,可通过计划灌水来实施,灌一次水,待进入N-n-1叶龄时,田间恰好断水 。长穗、结实期浅湿交替灌水 。长穗期田间经常处于无水层状态,灌2—3厘米水,待水落干后数日(3—5日),再灌2—3厘米,如此周而复始,形成浅水层与湿润交替的灌溉方式 。这种灌溉方式能使土壤板实而不软浮,有利于防止倒伏 。在收获前一周断水,防止断水过早以上就是种植信息网针对“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整理的一些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