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和总市值的区别 股票总市值和流通市值的关系

市值是上市公司各方面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市场对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的综合评价,是衡量上市公司实力的重要标尺 。没有良好的市场价值,上市公司平台的运营和价值就无法有效发挥,因此上市公司实施市场价值管理非常重要 。
但长期以来,很多上市公司和投资机构都把“市值管理”理解为“炒股”,市值管理在一些人眼里成了洪水猛兽,这是片面的 。
笔者认为,只要一家公司成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能力就成为高级管理团队和大股东的必修课 。不学不做或者片面理解,企业就会出现新的缺点 。
一、什么是市值?
总市值:指的是股票的总价值,即总股本乘以特定时间内当时的股票价格 。如果一家公司在不同的交易所上市,总市值应该是在每个交易所上市的股票的市值之和 。
通过将流通市值:公司无限制股份的数量乘以股票价格得到的总价值 。
请注意,流动市值与总市值大多数时间是不一样的,流通市值与总市值差距越大,市值信号越容易失真和扭曲 。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 。在a股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由于大股东的股票无法流通,上市公司的总市值是一个伪命题,导致大股东根本不关注流通市值,大、小股东对股票的理解无法达成一致 。反过来,许多企业家和专家认为上市是为了“圈钱”,曲解了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 。
比如当企业对销售仍然有很多“规模和大小”的限制时,企业的估值水平会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异 。供求的原因导致大多数企业的价格被高估,很多上市公司很容易通过比较自己的价格和新上市公司的估值而迷失方向 。
二、跟不上市相比,市值与大股东的关系

流通市值和总市值的区别 股票总市值和流通市值的关系

文章插图
1、在不上市状况下:
企业净利润
n>都是原股东个人的,可以认为是股东自己每年可能的重要现金流,而股东的财富,则是这个状态下企业的价值,因为非上市公司很难通过反复博弈得出相对公允价格,在大多数状态下,其价值重要的参照物是企业的净资产,实践操作中,净资产的倍数或折扣(PB估值法)是主流的交易定价模式 。


在非上市状态下,股东持有股权的流动性非常差,在急于变现时时非常难以达成目标或者是要以很低的价格折扣进行,这方面股权比一线城市的房产要差很多 。


2、在上市状态下:

流通市值和总市值的区别 股票总市值和流通市值的关系

文章插图
首先,企业从原股东个人变成有很多社会股东,所以,企业的净利润由全体股东按股份比例分享,所以从企业净利润能给原股东的现金流的角度,是可能被摊薄的 。


但是,由于上市后有了公开市场连续竞价,公司有了明确的总市值概念和金额,企业原股东的财富就变成了公司总市值乘以股东持股比例 。一般情况下,这部分市值的价值大大超过原股东以净资产计算的财富价值 。


同时,这部分以市值计价的财富有比较好的流动性和社会认同,在股东需要现金流补充时,股票有很好的变现能力 。


更为重要的是,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可以成为公司的市场竞争手段和工具,通过并购、整合、激励等方式发展和壮大自己,反过来促进公司净利润和市值的持续增加 。


在上图中,企业的净利润和公司的市值既有紧密联系又不是简单相关,一方面,净利润公司更大的公司,一般市值也会更高;另一方面,同样净利润水平的公司,可能在市值上有巨大差异,更有甚者,很多巨额亏损的公司,其市值水平是大额盈利公司的好多倍,令很多投资者和股东倍觉困惑,进而引发大家对市场是否“成熟”、“投机”的大讨论 。其实,这个现象是普遍的,用我“四象限”的资本市场“追大逐新”很容易解释,亏损公司市值高于盈利公司的现象不能简单跟市场成熟与否挂钩 。


(对示意图要做两点特别说明:1、企业的总市值未见得高于企业净资产;2、绝大多数公司是溢价发行上市的,发行上市后多数情形下企业的净利润和净资产都是增加的,所以原股东从绝对额的角度未必被摊薄而是被增厚)


三、市值与流动性和估值水平


笔者自己创造了“四象限”和“颗粒度”两个名词来解释资本市场的估值和流动性,并一直用结构化分层的观点来分析市场的估值和流动性 。


具体而言:
在机构定价的市场或者标的上,市值越大的公司,流动性越好,估值越充分和合理,小市值的公司不仅缺乏流动性,而且在机构眼里是被充分边缘化的,如果交易连续,则大概率估值偏低,如果交易不够连续,则极端高估和低估都有可能,在上市管制较严格的市场,由于“壳”价格的存在,小市值公司价值跟自身经营可以完全脱钩,仅反映“壳”价值 。这方面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笔者对“市值含壳率”的表述 。


而在一个散户定价市场或者标的上,市值小的公司,反而容易获得相对好的流动性和较好的估值,散户的行为特点和专业知识相对机构有较大差距,容易追逐“概念”,更容易“跟风”,所以在这类市场和标的的小市值公司极易出现价格高估,大家对比估值的时候如果能先把具体标的做一个判断和分类,再讨论估值和流动性才容易达成共识性结论,简单寻找平均数的方式做估值判断并不可取 。


某些标的在发展过程中基本面越来越好,正好在从散户定价转向逐步吸引到机构投资者的关注,反之,某些标的在发展过程中基本面越来越差,逐步从机构关注转向机构放弃,散户关注,这个阶段公司的估值和流动性特点容易发生巨大变化,对投资和价值判断会产生重大影响 。


A股市场正在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转移,机构投资者力量的崛起有目共睹,而历史的原因也是市场还存在大量的散户投资者,所以,各类分裂的估值和流动性比比皆是,在这个意义上,A股市场绝对是全球范围交易所市场的最佳观测点、试验场,是资本市场特定发展阶段的“活化石” 。


四、估值的研究方法


我们先按照市场主流的估值方法对影响市值的因素做原则拆分,再举例阐述市值管理的方向和方法 。


市场常见的估值方法可以简单分为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 。


相对估值法简单易懂,也是最为投资者广泛使用的估值方法 。在相对估值方法中,常用的指标有市盈率(P/E)、市净率(PB)、PS(市销率)等,它们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市盈率=每股价格/每股收益=总市值/企业净利润
市净率=每股价格/每股净资产=总市值/企业净资产
市销率=每股价格/每股销售收入=总市值/企业销售收入


绝对估值方法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略显复杂,股利折现模型和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采用了收入的资本化定价方法,通过预测公司未来的股利或者未来的自由现金流,然后将其折现得到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 。绝对估值法在方法论上绝对正确,但是因为在模型上有太多的主观预测元素,常常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普通投资者使用得很少,不再展开介绍 。


目前,PE(市盈率)法是市场最常用的方式,我们接下来以这个方法举例来解构市值管理 。


【流通市值和总市值的区别 股票总市值和流通市值的关系】【未完待续,明日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