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粮”策丨农民从“会”种地转向“慧”种地

央广网哈尔滨6月22日消息(采访人员马俊玮)近年来 , 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进步与发展 , 农民田间耕作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智慧农业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在田间也用上了“黑科技” 。
2021年 ,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 。 在这背后 , 反映出的是黑龙江省农业科技的持续进步和“藏粮于技”的战略力量 。 2021年 ,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9% , 2022年 , 这个数字将达到69.4% 。
大国“粮”策丨农民从“会”种地转向“慧”种地
文章图片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9%(央广网发资料图)
一粒种子是怎样通过高科技的手段孕育出来的?
在佳木斯建三江洪河农场有限公司建设的智慧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区里 , 基于叠盘暗室育苗集中供苗技术 , 水稻种子经过“泡澡”、全身消毒、离心甩干等工序后 , 随即投放到播种流水线上 , 摆盘、覆土、播种、浇水、码盘 , 全流程下来只需1分半左右的时间 , 叉车将码好的秧盘送进暗室箱享受“恒温桑拿” , 72小时后电动运输机会载着长满秧苗的秧盘“跑”到育秧大棚内 , 电动摆盘机将一盘一盘的秧苗成功“推”到苗床上 , 随后正式进入秧田管理期 。
“今年春耕我一点不操心 , 因为不用自己育苗 , 把育好的苗运到地里直接插秧就行了 。 ”种植户唐纪友轻松地说 。
从“领种”到“领苗” , 不仅技术更新了 , 成本也打折了 。 “我细算了一下 , 从清雪扣棚到插秧 , 我家一栋大棚差不多能节省成本2400元 , 每亩节本45.3元 。 ”唐纪友算起账来透出掩饰不住的喜悦 。
今年 , 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重点开展叠盘育秧、本田标准化改造、密苗机插、少人无人作业、割晒机械监测系统应用、双向驾驶1404拖拉机应用、国产变量施肥插秧机应用等15项创新农业技术及智能农机应用项目 , 为现代农业大基地建设积蓄动能 。
大国“粮”策丨农民从“会”种地转向“慧”种地
文章图片
无人驾驶水稻插秧机穿梭田间 , 进行精细化插秧作业(央广网发资料图)
春耕时节的佳木斯市桦川县 , 高速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 , 随着一株株绿油油的秧苗插进稻田 , 肥沃的黑土地披上了一身“绿衣” , 焕发出了春日里的勃勃生机 。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 , 我们合作社6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 , 比起传统插秧机 , 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抢了农时 , 稻苗株距、行距更均匀 , 苗量更精准 , 让稻苗更粗壮、根系更发达 。 ”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用三年的时间把合作社的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 。
如今 , 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 田间地头的“新玩意儿”“黑科技”也大展身手 。 夏管时期 , 一架架植保无人机代替了过去种植户身上背着的小药箱 , 在田间唱起了主角戏 。
“用植保无人机喷施返青、分蘖肥 , 均匀度高、雾化效果好 , 避免了漏喷、复喷现象 , 不仅减少了人工费用 , 作业效率还高 。 ”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六分公司农技人员李雪松提起无人机施肥的效果赞不绝口 。
大国“粮”策丨农民从“会”种地转向“慧”种地
文章图片
通过无人插秧机作业后 , 整齐划一的秧苗(央广网发资料图)
2022年 ,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69.4% , 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8%以上 , 建设10个数字农业示范县和4个数字乡村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