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36氪首发 |累积客户超百家 ,基础软件提供商「泛联新安」获新一轮战略投资

软件|36氪首发 |累积客户超百家 ,基础软件提供商「泛联新安」获新一轮战略投资

作者 | 徐文璞
编辑 | 真梓
**
【软件|36氪首发 |累积客户超百家 ,基础软件提供商「泛联新安」获新一轮战略投资】36氪获悉 , 国产基础软件提供商泛联新安近日获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战略投资 , 本轮融资将进一步加大底层核心技术研发投入 , 加快产品升级与市场推广 。
泛联新安成立于2017年 , 是一家自主创新的基础软件提供商 , 为业界提供软件质量测试、软件安全测试和数字电路验证三大类产品 。
泛联新安所研发的开发支撑类基础软件 , 在《“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中被明确列为关键基础软件 。 由于关键基础软件处于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最上游 , 理论复杂程度高、开发周期长、生态门槛高 , 且人才较为匮乏 , 加之过去国内在该领域的投入和积累不足 , 目前大部分国内产品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 泛联新安副总经理郑光辉告诉36氪 , 在国际竞争新常态的背景下 , 国内市场对此类基础软件的需求正在快速爆发 , 但目前市场在供给端存在明显短板:一是已有产品包括国外产品在内的大多数成熟产品 , 对于满足用户需求依然存在很多不足 。 如软件安全测试领域的静态测试工具 , 各类产品的误报率都较高 ,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工具的使用效果;二是国产基础软件市场整体产品供给有限、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三是技术路线方面 , 基础软件产品的发展也需要跟上技术的改进和完善 。
针对上述痛点 , 依托于国防科大、清华大学以及中科院等高校以及华为、Synopsys等行业内人才的技术和产业化背景 , 近年来 , 泛联新安自主研发了软件质量测试、软件安全测试和数字电路验证(EDA)三大类10余款产品 。 其中 , 软件质量测试工具主要解决现有工具自动化程度不高、测试用例覆盖率偏低 , 以及不适应国产软硬件平台等问题 。 软件安全测试工具主要解决安全检测规则覆盖不全、准确率不高、对规模化代码无法深度分析等问题 。 数字电路验证工具主要集中在数字电路前端验证领域 , 解决国产平台适配和自主发展的问题 , 特别针对了高端点工具突破的问题 。
(泛联新安产品矩阵)
“我们在做产品和对行业解决方案的考量上 , 和国外大型公司的思考逻辑类似 。 目前我们的产品线看似三大类分开 , 但实际上它们在底层核心技术上很多相通 。 ”泛联新安副总经理郑光辉向36氪介绍其产品发展路径 , “早期 , 我们从单元测试开始研制软件质量测试工具 。 后来 , 我们向静态测试工具延伸 , 因为静态测试技术是质量测试和安全测试的一项基础技术 。 做了静态测试工具后 , 很自然地就跨到了安全测试工具 。 三年前 , 我们开始EDA系列的研发 , 目前在国内率先推出成熟的RTL代码缺陷检测产品 , 其他产品也在陆续研发中 。 ”
36氪了解到 , 泛联新安在编译技术、形式化方法、程序静态分析、程序动态分析 , 以及人工智能等底层技术方面拥有产学研合作的积累 , 并形成了统一的技术架构 。 在此基础上 , 公司在成立五年内 , 打造了三条产品线 , 开发了十余款产品 。
谈及公司核心竞争力 , 泛联新安表示 , 技术创新和市场打磨所带来的产品性能领先是其最大的壁垒 。 泛联新安以公司研发的软件质量测试工具“智能单元测试工具iUnit”举例 , 其采用的动态符号执行和约束求解技术是程序分析领域目前较新与前沿的研究 , 其自动生成测试用例的覆盖率超过90% , 而市面上大部分产品大概只能达到约60% 。 且iUnit适配各类开发场景 , 可解决本土化的各类支持需求 。 “根据客户反馈 , 过去他们使用国外的同类产品对装备软件做单元测试 , 一次需要2~3个月的时间 。 而用我们的产品 , 时间周期降到了1~2周 。 ”郑光辉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