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辣评丨新东方直播:一场语言的行为艺术?( 二 )


“颠覆”首先是对“指令功能”的颠覆 , 在新东方直播间没有声嘶力竭的吆喝 , 也没有抽奖降价的话术 , 只有轻描淡写的一句“右下角链接自己点一点啊” , 所谓姜太公钓鱼 , 愿者上钩 。 “颠覆”也是对“美学功能”的颠覆 , 董宇辉本身的声音条件很一般 , 甚至可以说没有声音行业的从业优势 , 但是他的精准用词、排比抒情、新奇比喻层出不穷 , 质朴的形象、粗糙的声音却对应着唯美流畅的语言 , 给人带来了别样的审美感受 。 “颠覆”行为往往是吸引眼球的 , 新奇美学的震撼效果同样带来了巨大的客流效应 。
“混搭”则是将各种功能杂糅呈现 , 以获取新异感受 。 比如董宇辉卖书 , 就说“我们所吃的米面 , 其实本质上都是碳 , 碳来自于恒星内部的核聚” , 这是展现学识的“指称功能”;卖大米 , 就说“我想把天空大海给你 , 把大江大河给你 , 没办法 , 好的东西就是想慷慨地给你” , 这是热烈昂扬的“示情功能”;卖桃子 , 就说“美好的就如山泉 , 就如明月 , 就如穿过峡谷的风 , 就如仲夏夜的梦” , 这是诗情画意的“美学功能”;卖牛排 , 就说“这个牛排的口感 , 第一个叫作juicy , 多汁的 , 你的牙齿咬到叫作tender , 嫩的” , 这是传授英语的“元语言功能”……你会发现 , 假如把新东方直播的各项语言功能剥离出来 , 不管是知识传授 , 还是抒情演讲 , 不管是英语教学 , 还是脱口秀表演 , 如果单独售票 , 大概没有一项能够独立获利 。 而混搭在一起 , 再加上直播形式和授课形式的混搭 , 居然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效应 。
无疑 , 董宇辉和新东方直播能够获得极大的流量 , 其成功不能简单归因为语言行为艺术 , 而流量能否持久地变现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 沟通、颠覆、混搭带来了大量的人流 , 但变现的途径在哪里?目前直播的盈利模式仍是“助农带货” , 但是导致其走红的主要因素和货品的品质、价格、市场独占性等等都没有直接关联 , 直播叫好了 , 但货品能否叫座呢?在商言商 , 恐怕俞敏洪和新东方还需要更多的思考 , 更多的创新举措 。
作者:徐默凡(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编辑:范昕
策划: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