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以来,通策医疗的ROE一直稳定在20%,因其良好的业绩增长而被市场视为白马股 。但在令人羡慕的增长速度背后,同策医疗实际上已经陷入了规模增长的瓶颈 。蒲公英项目做了很多尝试,参与“体外培养”,进入生殖眼科轨道,但收入还是靠一家医院,“杭州口腔医院” 。截至8月4日,通策医疗150倍估值目前还不便宜 。
"
8月4日,通策医疗披露的年中报告显示,上半年营业总收入7.4亿元,同比下降12.9%;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为1.4亿元,同比下降30.2% 。通策医疗解释说,各项业务指标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国内疫情严重导致一季度医院暂停诊断和业务 。今年3月以来,通策医疗股价翻了一番,公司估值达到惊人的150倍 。今年的医疗虽然在资本市场表现出色,但大部分都是和疫情有关的疫苗和生物股 。就连飙升了200%的志飞生物的估值也没有同策医疗高 。
通策医疗的主营业务是口腔护理,俗称牙科医院 。和爱尔眼科差不多,只是轨迹不同,一个侧重于牙科,一个侧重于眼科 。看牙的朋友大概有个深刻的体会,就是——看牙真的很贵!估计大家心里都会默默的想“牙科一定很赚钱吧!” 。确实如此 。自2010年以来,通策的净资产收益率一直稳定在20%以上,仅在2014年和2016年略有下降 。通策医疗作为口腔领域的“老医生”,因其良好的业绩增长而被市场视为白马股,其股价在过去10年间飙升了30多倍 。但从“德龙家族”弃子到医药白马股,他们的怀疑自入市后从未停止过 。
文章插图
中期报告显示,上半年上市公司89.85%的收入来自浙江省,只有10.15%来自省外 。作为一家定位为口腔医院集团的同策医疗,主营业务仍集中在杭州口腔医院集团,一度陷入“一家医院支持的上市公司”的争论 。虽然通策医疗的ROE很高,但长期依赖“单一”收益点实现业绩增长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 。
收入严重依赖一家医院
通策医疗的成功充满了机缘,比如它不小心闯入了一个更好的牙科轨道,切入这个行业成为“杭州牙科医院” 。十年前,人们的牙齿保健意识仍然严重不足,几乎90%的人没有牙齿保健意识 。对于业内一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沉默的市场” 。现在,随着整体健康意识的提高,定期的口腔检查、牙齿清洁和口腔护理已经变得非常普遍 。现在专科口腔医院如拜耳口腔、优木口腔、橙儿科等在我们身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连锁口腔品牌成功完成了大量融资,可见口腔领域有多大的市场潜力 。
Tongce一开始是做房地产生意的,不是做嘴皮子的 。董事会主席卢建明于1993年涉足房地产行业 。通策医疗原名“圣中研”,由曾经主导资本市场的“德隆部”控股;之后又转了几次 。
ong>2006年年末,主要股东杭州宝群将杭州口腔医院100%股权注入到通策医疗,公司业务开始转型为从事口腔医疗行业的经营和投资 。2007年,“ST中燕”更名为“ST通策”,真正的“通策医疗”才开始出现 。杭州口腔医院最早为杭州市官巷口成立的“上城区牙病防治所”,后2004 年更名为“杭州口腔医院” 。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杭州口腔医院对整个公司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说通策通过参与杭州口腔改制获得了一个优秀的标的 。2007年通策医疗实现了9100万元的营收,而这其中有8600万都是杭州口腔医院贡献的,此后杭州口腔医院历年的营收一直占整个公司营收的大壁江山 。这一年又相继收购了宁波口腔医院、沧州口腔医院、黄石现代口腔医院 。看到“杭州市口腔医院”你大概率会认为这是一家国营医院,但实际上是100%的民营医院,通策医疗对旗下牙科医院的名字,把握的深入人心 。
通策尤为热衷参与改制口腔医院——这背后在于并购、改制经营方式让通策医疗在短时间内获取了已经具有当地品牌的口腔医院,累积获得大量的消费人群,弥补民营医院难以获得客流、难以接入当地医保资质的弱点 。口腔医生流动性较大,品牌较难塑造,收购成熟医院和品牌节省了巨额营销费用,快速实现利润增长 。
不过,改制的口腔医院数量有限,通策医疗利用“区域总院+分院”的发展模式,以医院集团化复制模式实现了快速扩张 。这个模式有点类似于,名校的总部与分校,凭借这个模式,通策医疗可以凭借总院的品牌,在短时间内给分院积累客户资源、获取市场份额 。目前公司在浙江省内拥有杭州口腔医院平海院区、城西院区和宁波口腔医院三家总院 。
通策医疗想通过此举快速扩张,但杭州口腔的成功模式在外地的复制进度并不快,虽然改制的口腔医院总部在当地小有名声,但品牌效应也仅在当地,向外拓展脱离了品牌辐射区,通策本身又不具备很强的“口腔”医院符号,而自建医院成本较高、扩张缓慢,在行业成长整合期,则可能落后于其他竞对的成长 。导致经过十多年发展,公司营业收入还依然较为依赖浙江省内,陷入了“一家口腔医院撑起的上市公司”的争议 。
参股“体外培养”周期太长,如何突破规模瓶颈 ?
为了走出浙江,通策医疗参投了口腔医疗基金,主要投向北京、重庆、成都、广州和西安等城市,待项目成熟后再复制到全国,这个模式同爱尔眼科颇为相似 。通策医疗对待新的口腔医院也是采用“体外培养”的模式,成熟之后再并入上市公司 。比如,通过关联方进行投资建设新的医院,然后将这家医院委托上市公司或者上市公司的下属企业进行管理,收取管理费,直至被托管医院股权全部被收购 。这种模式虽然美好,但容易出现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 。此前通策医疗曾遭遇多次质疑,历史上公司曾有隐藏关联关系、高估值收购关联亏损公司遭否决、虚增2015年利润近6777万元遭处罚等黑历史 。
数据显示,2017-2019年其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4.25%、31.05%、22.52%,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59.05%、53.34%、39.44% 。虽然十年间,通策医疗的净利润率仍保持稳定的增长,但近三年其业绩有所放缓 。与之相对应的是,其成本却在逐年上涨,尤其是人力成本,2018年通策医疗人力成本4.7亿元,占总成本的54%,且呈逐年上涨的趋势 。对于一家民营医院而言,不易留住人才 。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仍然没有成功实现跨地区大规模连锁的牙科品牌 。佳美口腔、拜博口腔、瑞尔口腔等走在口腔连锁品牌前列,仍然面临一定的投资回收慢、现金流紧张的局面,获医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获客能力 。在口腔医院还没有走出浙江的同时,通策医疗却把眼光投向了辅助生殖服务、眼科服务——遇到规模瓶颈的通策医疗开始将手伸向其他领域,被吐槽不务正业 。
为了突破瓶颈以及获医,通策医疗在2018年推出了蒲公英计划,组建“通策医生集团”,“蒲公英”分院采用公司持股 51%,医生集团持股 9-20%,属地医生团队持股 30-40%的结构模式共同投资医院,建立利益共同体 。从通策医疗的举措来看,希望在绑定医生各方的基础上,在体外培育成熟医院从而装入上市公司实现规模扩张 。此种策略的优势可以迅速使得公司快速扩张并保持上市公司业绩相对高速发展,但前提条件是行业具有相关壁垒,且体外孵化周期短 。
但对于通策医疗,一方面,由于口腔医疗门槛较低行业规模壁垒目前较难形成,另一方面,部分口腔医院自身培育周期也相对较长,从设立到贡献利润成长期超过6年 。据媒体报道,2018年通策医疗30家口腔医院中,仅有9家口腔医院盈利在百万以上,这9家医院中大多数在2013年之前就已经开始培育,从设立到贡献利润成长期超过6年 。
【通策医疗股票为什么猛涨 通策医疗集团】
此外,通策医疗高速增长下仍存在隐忧,通策医疗的估值目前来看并不便宜 。2019年通策医疗实现净利4.63亿元,而截至2020年8月4日,市值却有600亿,对应的PE已经高达150倍,在整个医疗服务行业中偏高 。从估值角度看,业绩匹配成难题 。
- 股票被退市警示怎么办 股票退市了,手里的股票咋办
- 通策医疗分析报告,通策医疗股份
- 乐普医疗股价下挫逾7% 体外诊断概念股跌幅居前
- 最有潜力科技股一览表 科技股龙头股票2019
- 创业板股票市值一览表 创业板公司市值排名
- 2020年科技股龙头股票,科技股龙头股票2020
- 华大基因等个股纷纷下挫 精准医疗概念股走弱
- 全息医疗培训|全息医疗培训解决方案商GigXR发布MR应用「HoloScenarios」
- 2020年军工龙头股票一览表
- 股票知识大全_股票最基本常识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