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升级标杆,京东云做对了什么?

当前,数字化浪潮正在席卷各行各业,生产、物流、交易、库存、信息、资金等业务流程的管理成为产业互联网实现的关键,企业纷纷走上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赛道 。无论是从单一渠道管理到线上线下(行情300959,诊股)融合、还是对“货”的关注转为对“人”的关注,在新的商业逻辑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应链的价值 。
京东在2021年二季度财报中最新公布,京东将库存周转天数进一步降至31天,履约费用率降至5.8%,再创历史最优水平 。“31天”这个数字代表着京东可以用31天的时间把全部仓库的货售完并换新 。据了解,在全球零售业以运营效率著称的Costco,库存周转天数在30天左右,相较于京东管理着超过数百万个自营在库SKU,Costco的SKU仅在几千个 。相比之下,京东交出的答卷堪称是世界级领先水平 。
与平台企业不同,京东是一家同时具备实体企业基因和属性、拥有数字技术和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 。京东根植于实体经济,成长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运营着超过900万自营商品SKU,服务着5.32亿消费者,建立起覆盖全国的供应链基础设施,上千个仓库总面积达2300万平方米,服务触达超55万个行政村,92%区县、84%乡镇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 。此外,京东的供应链还连接着百万级的社区超市、菜店、药店、汽修店、鲜花店 。
不久前,国际知名市场研究机构 Gartner也对外公布2021年8大供应链技术趋势,其中包括超级自动化、数字供应链孪生、沉浸式体验与应用、边缘生态系统、增强数据智能、供应链安全、环境社会治理、嵌入式人工智能和分析 。不难看出,以系统性、智能化为代表的技术趋势正在加速企业供应链的重构,推动供应链市场朝着更细分、更专业、更成熟的方向发展 。
在海量业务、极度复杂的供应链场景中历练出来的京东,其拥有的数字技术和能力也变得愈发坚实 。智能供应链革新业界效率的背后,是京东发挥“新型实体企业”的增长效能,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佳实践范本 。
“十节甘蔗”,智能供应链的节节攀升
在距离京东总部车程1500公里外的丽水,此前这种低线城市的消费者在网上下单后,商品从仓库发货,远的数百上千公里,近的城市仓也要100公里,收到货要一周至半个月 。如今,京东将部分预售商品以包裹的形式,提前部署到距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配送距离一下子缩短到10公里以内,“前脚付款,后脚收货”的购物体验成为可能 。
供应链优化的本质,即合理规划好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协同,进而实现生产、仓储、配送、销售、定价等全链条的降本增效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就是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商品,以正确的价格,放到正确的地点 。
【企业数字化升级标杆,京东云做对了什么?】多年前,京东提出“十节甘蔗”理论,从客户需求开始,把从产品设计到零售全过程都囊括进来 。拆解来看就是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10个步骤最终完成闭环,其中前5个环节归品牌商,后5个环节归零售商 。
参与到供应链各个环节中创造价值,是“十节甘蔗”理论的核心重点 。事实上,京东智能供应链能刷新配送速度和库存周转天数,离不开数智化社会供应链这台精密机器在智能运营、仓网优化、全渠道履约、C2M反向定制等场景的复杂运转 。
智能运营是“大脑”:传统供应链模式走的是订单制,商家生产多少商品,能卖出去多少,以及如何分配每件商品在各地的库存,更多凭借的是经验判断 。这一模式容易产生的风险是——滞销会引发库存危机,补单又遭遇产能危机 。比如像生鲜这种短保类商品,要按天数补货;而服饰类商品,则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来做期货预订 。产品生命周期、生产模式、行业特性、送货方式不同,对应的供应链需求也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