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几天看到一条有趣的新闻 , 一家知名的全球营销公司对20万美国消费者进行调查 , 其中26%选择苹果汽车 , 位居第三名 , 甚至超过了特斯拉(20%) 。
即使苹果尚未将车造出来 , 但是江湖一直流传着它的传说 , 消费者的关注度与期待值居高不下 。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小米身上 , 它同样没有拿出实车 , 甚至连PPT也没有 , 但因为它是小米 , 因为它是雷军赌上全部身家的最后一次创业 , 它就自带流量与热度 。
相比苹果和小米 , 华为就具象多了 , 虽然它一再表态不造车 , 但车市处处留有它的身影 , 无论是鸿蒙车机系统、全栈智能辅助驾驶等智能解决方案 , 还是“亲儿子”AITO问界、“私生子”阿维塔、“养子”极狐、几何等等 , 都是华为在车市留下的显著印记 , “华为”两个字一度成为不少车型的“流量秘密” 。
那么问题来了 , 为什么这些造手机的(严谨来说 , 它们最令人记住的身份标签是手机制造商)进入汽车行业后 , 怎么感觉比那些专业造车的大厂更受欢迎呢?
我们简单从以下三点来分析 。
一是新鲜感 。 大厂的优势在于造车底蕴深厚 , 它们在品控、行驶质感、操控感、各项机械部件之间的配合度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 这点绝对是会做得比新进场的跨界者好的 。 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 , 这些优势并不新鲜 。 高度繁荣的互联网催生了用户对智能化的需求 , 而手机制造商相较汽车制造商而言 , 更早迈入智能时代进行原始积累 , 它们在智能生态、软件应用能力等领域的实力 , 并非汽车大厂一朝一夕可以追赶得上的 。
举个简单的例子 , 目前传统大厂苦于车机不够智能 , 而那些车机广受好评的国产新势力 , 如蔚小理 , 它们的车机均是基于安卓系统改良而成 , 可见这道鸿沟并不是那么好跨越的 。
现在苹果、小米、华为等手机制造商 , 只有华为算是正式“上车” , 而它的带头示范 , 也证明了消费者对这些手机制造商的期待是值得的 。 以刚上市的问界M5 EV为例 , 它是首款搭载华为鸿蒙OS 3的纯电车型 , 从产品力来看 , 它传承了华为“万物互联”的优势 , 超级桌面、双屏协同、智能共享等应用 , 让车机操控如手机一样便捷、易用、高效 。
二是好奇感 。 车不一定每个人都有 , 但手机应该是大部分人的标配 , 而目前我国市场上 , 几乎是苹果、小米、华为三分天下 , 它们给用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如苹果的系统与芯片 , 华为的互联体验 , 小米的高性价比 , 一听到它们要进军汽车行业 , 用户自然会感到兴奋与好奇:苹果造的车 , 是不是也能像手机一样颠覆市场?小米造的车 , 是不是也是“为年轻人而生”(便宜又大碗)?
【折叠屏|同样是卖车,为什么造手机的比专业造车的,更受欢迎?】换句话说 , 消费者是将他们对苹果、小米、华为等的认可与支持 , 扩散至其他领域 , 这是它们多年来积攒的口碑红利 。
- 小米科技|极边无界屏+18GB运存,小米13 Pro很勇猛
- 其实|小米12S无疑是一款优秀的小屏旗舰
- 如今的手机市场|realmeGT2大师探索版其优点是自适应屏幕
- 折叠屏|罗技狗屁王旗舰鼠标499元 买一送二
- 本文转自:新民网新民晚报讯(记者 吴翔)中秋小长假期间|移动电视“智慧大屏”亮相20路复古公交车
- 大屏|更亮、更轻、更强:峰米S5正在定义普及型智能投影“新标准”
- 朵唯|朵唯X12 Pro了不起,5800mAh电池+7英寸大屏幕,小品牌爆发了
- 主板|15.6英寸大屏,这台小众品牌游戏本,采用传统国风设计配置还不低
- 让药丸与屏幕融合!iPhone 14 Pro采用灵动岛设计,国产早有先例
- iPhone|一加Ace Pro实战跨屏互联,办公生产力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