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视频|互联网考古「出版物」,小红书给快手上了一课

快手视频|互联网考古「出版物」,小红书给快手上了一课

文章图片

快手视频|互联网考古「出版物」,小红书给快手上了一课

文章图片

快手视频|互联网考古「出版物」,小红书给快手上了一课


小红书教给快手最重要的一课 , 可能就是从需求出发 , 而不只是从自身出发 , 俯下身来跟用户交朋友 , 而不是沉溺于自身的概念陷阱中 。

撰文|蓝洞商业 赵卫卫
在以纸质出版物「书出」公司形象这件事上 , 小红书和快手的选择不谋而合 。
2022年1月开始 , 小红书出版了一套关于年轻人的生活提案杂志书《about 关于》 , 每期一个主题 , 主旨就是关注年轻人 , 「启发生活方式的更多可能性」 。
第一期《啊!原来我是这样的自己!》的主题关于:认识自我;第二期关于认知身体健康 , 《出发吧!了不起的身体旅行》 。
而快手则在今年拿出了一本《信任经济》 , 这是快手研究院推出的第三本年度观察 , 延续2020年的《被看见的力量》和2021年的《直播时代》 。
这一次 , 快手用了33个快手用户访谈案例继续诠释「快手是什么」这个大命题 , 教成年人识字的瑞芬老师、一年卖出1000套房的王贝乐等等 , 都是快手拿得出手的正能量代表 。
不论是小红书的杂志书 , 还是快手的用户访谈年度大集锦 , 相似之处在于 , 这些纸质出版物都是公司高层亲自下场参与的项目 , 都是一个持续不断进行输出的过程 , 其选择的内容本身就呈现出各自的公司意志和焦虑 。
纸上的心思一读就懂 。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 , 快手的广告意味明显 , 书中是公司价值的单向输出 , 商业服务的目的明显 , 这也是其招致诸多C端读者差评的原因之一;而小红书在杂志书里 , 几乎没有公司广告 , 甚至少有「小红书」的品牌露出 , 极力避开产品推荐等商业服务 。
多年前 , 阿里和腾讯也同样在「书出」公司这件事上做出了示范 。 阿里巴巴的商业服务目的明显 , 旗下的纸质杂志《淘宝天下》《天下网商》本身就是服务公司电商内容生态的一部分 , 只不过十多年过去 , 其效果已经式微 。
而腾讯在2017年推出的《腾讯传》 , 是国内互联网公司总结崛起历史的代表性出版物 , 其丰富程度远高于国内各类以公司创始人传记为名号的商业出版物 , 只不过后续《腾讯公关法》《腾讯管理法》等系列作品并未超越 。
移动互联网的流量为王时代 , 互联网公司为什么还要选择做一本纸质出版物这种稍显「复古」的方式?做一本书 , 是俯下身跟读者交朋友 , 还是满足「书出」公司价值的目的 , 这是路径选择问题 , 更是公司意志和形象的差别 。

快手老铁VS小红书小清新小红书和快手出品的纸质出版物 , 都是公司高层亲自下场主导的结果 。
小红书《about 关于》杂志书的主导者 , 是小红书CPO(首席产品官)邓超;而「快手是什么」系列三部曲图书的主导者 , 是快手科技副总裁何华峰 。
邓超是小红书的第三号员工 , 作为《about 关于》的主编 , 他每期都会撰写卷首语 , 但文字中并不直接提及任何关于小红书的内容 。

按照邓超的说法 , 小红书做杂志书的原因相当个人化 , 本质上是对移动互联网智能推荐信息的一种反思 , 「我们被碎片化的生活向前推 , 越来越不耐烦、越来越短视、越来越健忘 , 在某些维度也在坚定地倒退」 。
因而邓超认为 , 有一些声音需要以另外一种方式被传递和被存留 , 「这让我们回到了更加质朴的纸质媒介 , 它也可以更好地在这个真实的世界存在」 。 其要做的是一种选择和传播的态度 , 这些态度是真真实实来自生活中多元的独立个体 。